美國為何「重返亞洲」

美國這一波「重返亞洲」的動作看來相當猛烈,除了提升澳洲和菲律賓的同盟關係之外,還開始介入中國向印度洋最可能尋求的出海口緬甸,還在亞太經合會舉辦時,猛力推動「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定」(TPP)。美國這些大動作到底所為何事呢?

當然,美國的作法看似在「包圍中國」,但「包圍中國」只是一個假象,現在以軍事動作來「包圍中國」,已經不像過去「圍堵蘇聯」一樣,中國雖然還是一個不算開放的國家,但它在經濟上跟亞太周邊國家一直維持一些緊密的關係,所以美國不可能有效的以軍事手段「包圍中國」。

那麼美國又所為何事呢?當然還是在經濟問題上。最近歐債的問題層出不窮,歐洲要解決自己的債務問題已經弄得焦頭爛額,但美國的經濟也好不到哪兒去,光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為了「減斥」的問題,就已經吵得不可開交,美國總統歐巴馬還不惜揚言要動用否決權來對「減斥」問題作個了斷,所以美國自身的赤字問題已經是歐巴馬尋求連任最大的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得不往經濟表現相對穩定,而且經濟成長率還持續在增加的中國大陸想辦法。TPP就是他想要從亞太地區尋求經援的一個辦法之一。本來TPP是2005年由汶萊、智利、紐西蘭、新加坡等國簽署的協定,規模並不大。但是美國鑑於東亞區一方面維持鞏固其領導地位,一方面也藉由拉攏日本和中國加入,把亞太地區的經濟搬回美國,以挽救美國的經濟。因而在2008年美國開始表明願意加入TPP,更自2009年起展開具體行動。

畢竟,亞太經合會的組織過於鬆散,除了每年大拜拜式的各國領袖會面之外,在經濟的實質作用上並不大。但TPP的作用就不一樣,這個協定的談判涉及範圍甚廣,至少包含農業、勞工、環境、政府採購、投資、智慧產權保護、服務貿易、原產地標準、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透明度、文本整合等。協定要求的標準也很高,是全面性的自由貿易協定。例如市場開放程度非常大,超過90%的貨品關稅必須立即降為零,能列為保留的項目很少。

所以,美國看準這個協定的實質經濟作用,於是從2009年11月提出擴大泛太平洋夥伴關係計劃,借助TPP既有協定,打算進一步擴大內容,提升層次,全面主導TPP談判。

在美國的主導之下,日本已經硬著頭皮宣布願意加入,但中國大陸還在評估,並以美國沒有「邀請」加入,而躊躇不前。要知道,加入TPP必須把90%的貨品關稅降為零,這對市場還不夠開放的中國大陸而言,加入這個協定,等於是要「開放門戶」,這對大陸而言,等於是像晚清時期被帝國主義逼著「開放門戶」一樣。所以,加不加入TPP不僅中國頭痛,美國「重返亞洲」主導亞太經濟,也只會贏不會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