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初,蘇聯曾運交15架MiG-21F戰機之零組件給予中國大陸,並協助合作生產事宜,但是由於兩國於1960年代初期交惡,所以合作生產事宜因而作罷。不過中國大陸仍利用手上僅有的MiG-21F加以拆解研究,透過「逆向工程」進行仿製。
中國大陸仿製的首架MiG-21F(大陸稱為殲-7)於1966年進行試飛,1967年服役。但是因為技術問題無法克服與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使得殲-7僅生產80架便停產。越戰期間,中國大陸利用前蘇聯經大陸運交MiG-21戰機給北越的機會,重新檢視這款戰機,並獲得相關技術與資料。在文革結束後,中國大陸又重新開始殲-7的研發與生產工作。目前,殲-7各型相關機種量產已超過1,000架以上,成為解放軍的空戰主力。
俄羅斯《紐帶》網站日前報道,隨著大陸第3代戰機相繼服役,解放軍已開始著手將老式的殲-7系列戰機從第一線部隊撤出,預計將在今後數年內逐步將其淘汰。據統計,在最近4年中,解放軍空軍配備的殲-10、殲-11(Su -27SK的仿製品)、Su-27和Su-30等第3代戰鬥機,總數量從500架大幅提升至1200架。在此同時,殲-6(前蘇聯MiG-19的仿製品)和殲-7的數量則在持續下降。
解放軍將殲-7轉移至二線部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解放軍空軍飛行員訓練計劃的改變。根據此一計劃,培訓飛行員的重點在於他們能夠駕駛更為現代化的戰鬥機,而飛行員的飛行時數也將再提高40%。如此一來,解放軍現役殲-7戰機的使用壽命將在未來幾年內耗盡。
俄國媒體表示,中國大陸目前仍是殲-7(MiG-21)系列戰鬥機最大的使用國。據統計,前蘇聯和中國大陸在過去的半世紀中總共生產了超過1萬架殲-7(MiG-21)系列戰鬥機供共產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使用,迫使美國、北約與台灣均曾把MiG-21視為主要空戰假想敵,加強戰術演練。
雖然殲-7將逐步從解放軍中除役,但是中國大陸航空企業仍將持續向開發中國家出口該系列戰機,明年大陸將向孟加拉出口16架最新型殲-7戰機。
中國大陸仿製的首架MiG-21F(大陸稱為殲-7)於1966年進行試飛,1967年服役。但是因為技術問題無法克服與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使得殲-7僅生產80架便停產。越戰期間,中國大陸利用前蘇聯經大陸運交MiG-21戰機給北越的機會,重新檢視這款戰機,並獲得相關技術與資料。在文革結束後,中國大陸又重新開始殲-7的研發與生產工作。目前,殲-7各型相關機種量產已超過1,000架以上,成為解放軍的空戰主力。
俄羅斯《紐帶》網站日前報道,隨著大陸第3代戰機相繼服役,解放軍已開始著手將老式的殲-7系列戰機從第一線部隊撤出,預計將在今後數年內逐步將其淘汰。據統計,在最近4年中,解放軍空軍配備的殲-10、殲-11(Su -27SK的仿製品)、Su-27和Su-30等第3代戰鬥機,總數量從500架大幅提升至1200架。在此同時,殲-6(前蘇聯MiG-19的仿製品)和殲-7的數量則在持續下降。
解放軍將殲-7轉移至二線部隊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解放軍空軍飛行員訓練計劃的改變。根據此一計劃,培訓飛行員的重點在於他們能夠駕駛更為現代化的戰鬥機,而飛行員的飛行時數也將再提高40%。如此一來,解放軍現役殲-7戰機的使用壽命將在未來幾年內耗盡。
俄國媒體表示,中國大陸目前仍是殲-7(MiG-21)系列戰鬥機最大的使用國。據統計,前蘇聯和中國大陸在過去的半世紀中總共生產了超過1萬架殲-7(MiG-21)系列戰鬥機供共產世界與第三世界國家使用,迫使美國、北約與台灣均曾把MiG-21視為主要空戰假想敵,加強戰術演練。
雖然殲-7將逐步從解放軍中除役,但是中國大陸航空企業仍將持續向開發中國家出口該系列戰機,明年大陸將向孟加拉出口16架最新型殲-7戰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