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三賢
美國近期活躍於亞太,加強與亞太周邊國家關係,從經濟、戰略全面圍堵中共,制衡中共的目的十分明顯。在此戰略前提下,亞洲國家為防範中共軍力擴張威脅,也紛紛與美國或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形成集體安全架構。日本防衛大臣一川保夫與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於十月二十四日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強國防合作關係,預期日本未來將以越南為起點,與東協(ASEAN)各國強化集體安全合作;而越南也將以國防為首,與日本等國加強合作,日越強化關係勢必牽動美、「中」及東協區域戰略均勢。日越結盟 盼強化多邊集體安全機制
日越兩國關係的發展,應先從「南海議題」來觀察,即可了解兩國結盟的背後原因。由於中共與越南近來對南海爭議愈演愈烈,越南方面更肆無忌憚地與中共展開正面衝突,從越南今年國防預算大幅調整為二十六億美元,是去年的百分之一百七十;顯見越「中」關係已劍拔弩張。
另一方面,從今年八月二日日本內閣會議批准之「二○一一防衛白書」(意即國防白皮書),其中較受矚目部分首推中共的「海洋活動」,書中強調,中共近年海洋活動範圍急遽擴張,特別是去年發生的尖閣群島(即「釣魚臺」)漁船事件,與近年共軍進出南海等情勢,強調日本應特別重視對南西群島與沖繩海域的防衛;尤其今年特別新增之「南海動態」一節,因為南海紛爭諸國中並無日本,日本卻將其放入防衛白書的意圖就更值得玩味。此外,內容中顯示,日本不僅強調建設自衛隊,培養硬實力的必要外,也重申藉由外交同盟與集體安全來建立整體安全保障體系,因此,日越能達成戰略合作上的突破性進展。
現階段對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國防目標就是以東協為主要合作對象,強化和東南亞國家友好關係。去年五月在河內,東協十國加上澳洲、中共、印度、日本、紐西蘭、俄羅斯、南韓、美國的國防部長,共同召開首屆ADMM Plus,是亞太規模最大的跨國組織安全合作平臺。ADMM Plus是一個廣泛的合作架構,宗旨在增強東協與亞太地區相關國家間的互信與合作,共同應對跨國非傳統安全挑戰,深化區域安全和防務。此所以日本政府相當支持這項舉措,並期待在此發揮更多影響力。
此外,日本自衛隊也積極參與亞太區域非戰鬥人員撤離等活動。日本認為,多邊安全可以達成三個目的,第一,與東南亞及周邊大國建立集體安全合作機制,特別是救災與支援,此種管道更是日本災後所需要的;其二,可藉由其他大國影響力,透過平臺可牽制來自中共的壓力;第三,促使中共國防相關資訊透明化(雖然可能性極小)。
日強化對美安保戰略關係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由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日本外相、防衛大臣組成的「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一般稱為「二加二」。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訂定共同戰略目標,強調「不鼓勵可能造成地區影響安全的不穩定軍事力量」,即充分說明日本對中共軍力擴張的憂慮,並鼓勵中共在國際問題遵循國際公約,要求中共在軍事活動增強公開與透明性。
日本現今已回歸到以美日同盟為基礎的外交國防關係上,尤其,日本在三一一地震後,更將美國視為堅定盟友,並把駐日美軍視為日本重要國防支柱之一。如日越防長會談第二天,美日國防部長亦舉行會談,更召開聯合記者會,重申「美日安保、情蒐、軍購、太空、網路、彈道飛彈防禦」軍事合作。
美支持亞洲盟邦 穩固亞太樞紐地位
顯見,日本安保政策現階段呈現的是一種同心圓狀態,最核心是以美日安保為核心的美日關係,中層則是區域安全,包括與韓俄「中」等國的軍事合作,亦包括積極參與東協及東盟地區論壇的各種對話;最外層則是全球性戰略,包括積極參與聯合國活動,如各種維和行動,以及小泉政權時期大力推動的入常活動。此外,日本也憂慮在周邊區域關係中,因歷史及領土問題所形成的日「中」與日韓關係,就如同一顆未爆彈,隨時均有引爆的可能性。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月二十日結束亞太行,除了宣布美澳達成美軍永久駐軍協議外,並於澳洲國會演講時強調,亞太是美國最重要的區域,儘管美國刻正削減軍費,但絕不會削減亞太國防預算,由此來看,歐巴馬在亞太行期間,以公開聲明及支持盟邦的具體行動,再次展現美國確保亞太強權地位的決心。
美國擴大在澳洲駐軍,只是美國後反恐時代亞太大戰略的其中一環,除了澳洲,日本、南韓、印度、紐西蘭及東南亞國家都是美國強化亞太軍事存在的樞紐,其戰略部署目的明顯針對中共。譬如在歐巴馬訪問澳洲同時,國務卿希拉蕊也訪問菲律賓和泰國,並與菲律賓簽署「馬尼拉宣言」和「美菲關於增長夥伴原則的聯合聲明」,承諾贈送菲國第二艘海岸警衛隊軍艦。此外,美國也強化與越南的軍事合作,增加兩國軍事演習;亦與新加坡協商在樟宜海軍基地駐紮兩艘濱海戰鬥艦;更令國際矚目的是,美國務卿希拉蕊訪問緬甸。因此,在美國貫徹「重返亞洲」戰略行動中,儘管大陸媒體反應強烈,但中共官方態度則仍很低調,即反映出中共明知此舉針對他而來,但卻不易扭轉戰略守勢。
日本身為美國的盟邦,為求亞太集體安全,此刻與東南亞各國發展更緊密的軍事合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近期與美國關係甚佳的越南,自然就成為日本爭取合作的對象;由於越南同是美國戰略合作國家,對亟需發展經濟的越南而言,日本除了是美國盟友之外,更是良好的資金來源,因此日越緊密安全合作就顯得順理成章,並可以達到圍堵中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行動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反過來說,又可加強日本外交最核心的利益,也就是美日關係。
此外,日越合作,也可以使日本更順利與其他東協國家,例如與菲律賓進行合作;對於越南而言,日本是越南重要的投資國,更是政府開發援助(ODA)的主要提供國。同時,與日本合作的背後邏輯仍然是與美國合作,共同圍堵中共。因此,日越之間的國防合作,邏輯相當清楚,也可預見兩國間的合作不會輕易結束。畢竟比起脆弱的日「中」或日韓關係,日本與東南亞間的關係比較沒有這麼曖昧。而拉攏東南亞國家,很可能將是日本未來更加明顯的外交戰略之一。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美國近期活躍於亞太,加強與亞太周邊國家關係,從經濟、戰略全面圍堵中共,制衡中共的目的十分明顯。在此戰略前提下,亞洲國家為防範中共軍力擴張威脅,也紛紛與美國或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形成集體安全架構。日本防衛大臣一川保夫與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於十月二十四日舉行會談,雙方同意加強國防合作關係,預期日本未來將以越南為起點,與東協(ASEAN)各國強化集體安全合作;而越南也將以國防為首,與日本等國加強合作,日越強化關係勢必牽動美、「中」及東協區域戰略均勢。日越結盟 盼強化多邊集體安全機制
日越兩國關係的發展,應先從「南海議題」來觀察,即可了解兩國結盟的背後原因。由於中共與越南近來對南海爭議愈演愈烈,越南方面更肆無忌憚地與中共展開正面衝突,從越南今年國防預算大幅調整為二十六億美元,是去年的百分之一百七十;顯見越「中」關係已劍拔弩張。
另一方面,從今年八月二日日本內閣會議批准之「二○一一防衛白書」(意即國防白皮書),其中較受矚目部分首推中共的「海洋活動」,書中強調,中共近年海洋活動範圍急遽擴張,特別是去年發生的尖閣群島(即「釣魚臺」)漁船事件,與近年共軍進出南海等情勢,強調日本應特別重視對南西群島與沖繩海域的防衛;尤其今年特別新增之「南海動態」一節,因為南海紛爭諸國中並無日本,日本卻將其放入防衛白書的意圖就更值得玩味。此外,內容中顯示,日本不僅強調建設自衛隊,培養硬實力的必要外,也重申藉由外交同盟與集體安全來建立整體安全保障體系,因此,日越能達成戰略合作上的突破性進展。
現階段對日本而言,最重要的國防目標就是以東協為主要合作對象,強化和東南亞國家友好關係。去年五月在河內,東協十國加上澳洲、中共、印度、日本、紐西蘭、俄羅斯、南韓、美國的國防部長,共同召開首屆ADMM Plus,是亞太規模最大的跨國組織安全合作平臺。ADMM Plus是一個廣泛的合作架構,宗旨在增強東協與亞太地區相關國家間的互信與合作,共同應對跨國非傳統安全挑戰,深化區域安全和防務。此所以日本政府相當支持這項舉措,並期待在此發揮更多影響力。
此外,日本自衛隊也積極參與亞太區域非戰鬥人員撤離等活動。日本認為,多邊安全可以達成三個目的,第一,與東南亞及周邊大國建立集體安全合作機制,特別是救災與支援,此種管道更是日本災後所需要的;其二,可藉由其他大國影響力,透過平臺可牽制來自中共的壓力;第三,促使中共國防相關資訊透明化(雖然可能性極小)。
日強化對美安保戰略關係
今年六月二十一日由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日本外相、防衛大臣組成的「日美安全保障協議委員會」,一般稱為「二加二」。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訂定共同戰略目標,強調「不鼓勵可能造成地區影響安全的不穩定軍事力量」,即充分說明日本對中共軍力擴張的憂慮,並鼓勵中共在國際問題遵循國際公約,要求中共在軍事活動增強公開與透明性。
日本現今已回歸到以美日同盟為基礎的外交國防關係上,尤其,日本在三一一地震後,更將美國視為堅定盟友,並把駐日美軍視為日本重要國防支柱之一。如日越防長會談第二天,美日國防部長亦舉行會談,更召開聯合記者會,重申「美日安保、情蒐、軍購、太空、網路、彈道飛彈防禦」軍事合作。
美支持亞洲盟邦 穩固亞太樞紐地位
顯見,日本安保政策現階段呈現的是一種同心圓狀態,最核心是以美日安保為核心的美日關係,中層則是區域安全,包括與韓俄「中」等國的軍事合作,亦包括積極參與東協及東盟地區論壇的各種對話;最外層則是全球性戰略,包括積極參與聯合國活動,如各種維和行動,以及小泉政權時期大力推動的入常活動。此外,日本也憂慮在周邊區域關係中,因歷史及領土問題所形成的日「中」與日韓關係,就如同一顆未爆彈,隨時均有引爆的可能性。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月二十日結束亞太行,除了宣布美澳達成美軍永久駐軍協議外,並於澳洲國會演講時強調,亞太是美國最重要的區域,儘管美國刻正削減軍費,但絕不會削減亞太國防預算,由此來看,歐巴馬在亞太行期間,以公開聲明及支持盟邦的具體行動,再次展現美國確保亞太強權地位的決心。
美國擴大在澳洲駐軍,只是美國後反恐時代亞太大戰略的其中一環,除了澳洲,日本、南韓、印度、紐西蘭及東南亞國家都是美國強化亞太軍事存在的樞紐,其戰略部署目的明顯針對中共。譬如在歐巴馬訪問澳洲同時,國務卿希拉蕊也訪問菲律賓和泰國,並與菲律賓簽署「馬尼拉宣言」和「美菲關於增長夥伴原則的聯合聲明」,承諾贈送菲國第二艘海岸警衛隊軍艦。此外,美國也強化與越南的軍事合作,增加兩國軍事演習;亦與新加坡協商在樟宜海軍基地駐紮兩艘濱海戰鬥艦;更令國際矚目的是,美國務卿希拉蕊訪問緬甸。因此,在美國貫徹「重返亞洲」戰略行動中,儘管大陸媒體反應強烈,但中共官方態度則仍很低調,即反映出中共明知此舉針對他而來,但卻不易扭轉戰略守勢。
日本身為美國的盟邦,為求亞太集體安全,此刻與東南亞各國發展更緊密的軍事合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尤其近期與美國關係甚佳的越南,自然就成為日本爭取合作的對象;由於越南同是美國戰略合作國家,對亟需發展經濟的越南而言,日本除了是美國盟友之外,更是良好的資金來源,因此日越緊密安全合作就顯得順理成章,並可以達到圍堵中共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這樣的行動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反過來說,又可加強日本外交最核心的利益,也就是美日關係。
此外,日越合作,也可以使日本更順利與其他東協國家,例如與菲律賓進行合作;對於越南而言,日本是越南重要的投資國,更是政府開發援助(ODA)的主要提供國。同時,與日本合作的背後邏輯仍然是與美國合作,共同圍堵中共。因此,日越之間的國防合作,邏輯相當清楚,也可預見兩國間的合作不會輕易結束。畢竟比起脆弱的日「中」或日韓關係,日本與東南亞間的關係比較沒有這麼曖昧。而拉攏東南亞國家,很可能將是日本未來更加明顯的外交戰略之一。
(作者為臺灣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