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為何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

中國大陸日前宣布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中心內網羅來自於國家機關、軍委總部機關、部隊、院校和武警、公安系統的28位專家學者,將深入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研究。 究竟什麼是「非戰爭軍事行動」、大陸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之用意何來?

所謂的「非戰爭性軍事行動」,最早由美軍在1993年提出,美軍認為蘇聯解體之後,只有五成的機率發生大規模戰爭,所以將軍事任務聚焦於嚇阻戰爭、解決衝突、提升和平等事務。因此,「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範圍,就包含了「作戰」與「非作戰」二個層面,運用的環境則包括了平時與軍事衝突時期。美國也是率先將「非戰爭性軍事行動」寫入軍隊作戰任務的國家。

國家關係學者長期認為,政治與軍事等傳統安全議題為國家安全主要威脅,但是隨著冷戰結束後,全球戰略態勢劇變,由於美、蘇兩極對抗體系不復存在,國際社會已朝向多元化體系發展。另外,全球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國與國之間的藩籬日漸模糊,他國發生的重大內政、金融問題、疾病疫情可能擴散到其他國家;同時,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重,天災不但經常以極端形態出現,且造成莫大的生命與財產損失。

於是乎,傳統軍事與政治安全已經不再是國際間唯一關注的議題,所以國際組織與各國紛紛加強對於「非傳統安全問題」的應變措施,而軍隊所擔負的角色與任務,也因而產生了巨大變化。

簡單來說,「非傳統安全」所包含的內容相當廣泛,主要是對國家及人類生存與發展所構成的威脅因素,包括生態安全、環境安全、恐怖主義、販毒走私、嚴重傳染性疾病、海盜活動、非法移民、經濟金融安全和資訊安全等方面。其中尤以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環境劇變,對整體人類生存的安全最具威脅性。

中國大陸同樣面臨相當嚴峻的非傳統安全問題,近年來包括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均造成慘重生命與財產損失。有鑒於此,解放軍特地成立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中心,推動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研究深入發展。這座中心將聘請6位反恐怖、抗洪救災行動和軍隊突發事件緊急處置、部隊緊急處置行動等領域的首席專家,以及其他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領域的22位專家,擔任指導專家或客座研究員。對救災、反恐、安保警戒、國際維和、國際救援、聯合軍事演習等問題進行理論研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