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介入戰略走向全球 恐成美國海軍主要威脅

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期間,美國派出二艘航空母艦趕赴台海阻止進一步軍事衝突發生。此後,中國大陸積極發展「反介入」戰略與區域阻絕能力,以阻止美軍介入日後的台海爭端。日前,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發表文章指出,除了中國大陸之外,伊朗、北韓、敘利亞等與美國敵對國家也在發展反介入戰略,試圖阻止美軍介入區域事務。
今年7月,伊朗試驗了一枚射程186英里、攜帶重達1433磅彈頭的反艦飛彈。外電報導這種飛彈最高速度能夠達到3馬赫(1馬赫約1126公里),面對如此高速的飛彈,船艦能夠應變採取防禦措施的時間相當短。如果在狹窄的霍爾木茲海峽部署這種武器,伊朗就能阻撓大部分石油運出波斯灣,以及延緩敵軍水面艦隊行動。

雖然北韓的反艦飛彈技術幾乎難對美國或南韓軍隊構成任何威脅,但是今年11月的飛彈試射中,北韓從一架較老型號的蘇聯製轟炸機上發射了一枚反艦飛彈,這類飛彈將給較小的巡邏艦,或在戰時向南韓運輸物資的商船構成威脅。

近期,敘利亞也從俄羅斯接收了一批反艦飛彈。這批飛彈是敘利亞陷入內亂前,向俄羅斯簽訂合約採購,總價值3億美元。很多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選擇在此時交貨,是為了報復西方國家不願放棄在歐洲部署飛彈防禦系統。

俄羅斯售予敘利亞的飛彈最大射程約300公里。在2006年的以黎戰爭中,敘利亞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游擊隊曾用反艦飛彈攻擊以色列軍艦,造成4名以國士兵喪生。因此,以色列對俄羅斯向敘利亞出售這些飛彈表示擔憂,因為它們將讓以色列的水面艦隊處於嚴重威脅之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