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進入核子時代後,可攜帶核子彈頭,進而毀滅敵方的洲際彈道飛彈成為東西方陣營相互嚇阻的戰略利器,維持堅強的洲際彈道飛彈戰力也是當時彼此建軍的重點。隨著冷戰結束,儘管裁減核武已是全球共識,但為站穩強權地位,美、俄、英、法、中共等主要國家目前仍維持一定比例的洲際彈道飛彈武力,甚至印度、北韓等國均已著墨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區域安全持續受到威脅。自飛彈發明後,隨著飛彈射程更遠、命中精準度更高,加上可採陸基、海基、空基等不同發射形態後,飛彈已是當今使用最普及的攻擊利器。就應用層面來說,短距離射程的飛彈主要用於戰術作為;長距離射程的彈道飛彈則屬戰略性武器,其運用與國家的軍事戰略意圖息息相關。以洲際彈道飛彈來說,射程超過五千五百公里,可攜帶一枚以上核彈頭,有陸基與潛射兩型。
擎天神飛彈為基礎美國當年在國務卿杜勒斯發表「大舉報復」戰略後,如何與盟國保持合作,帶給蘇聯與中共一定程度的威脅,使其不敢輕舉妄動,確保西方國家的安全是美國所堅持的原則。在那個危機隨時一觸即發的時代裡,部署戰略性武器,甚至核武是執行國家戰略的必要方向,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ICBM﹚亦應運而生。回顧美國發展洲際彈道飛彈的歷程,除現役的義勇兵三型飛彈(Minuteman III)外,美國於一九四六年發展的洲際彈道飛彈研究計畫是MX-774,該計畫為擎天神洲際彈道飛彈的研究奠定基礎。一九五四年,美國總統艾森豪說服國會,展開新的擎天神洲際彈道飛彈計畫,各型擎天神飛彈共一百二十六枚,部署在十一個空軍基地的十三個戰略空軍指揮部的飛彈中隊,部分基地亦位於美國南部的各州。之後,太陽神I型洲際飛彈於一九五九年首次試飛,一九六二年服役,在美國本土五個基地部署五十四枚,其戰力已較擎天神提昇。時至今日,歷經各階段的洲際彈道飛彈發展後,義勇兵三型飛彈已是美國戰略嚇阻的主力,美國對義勇兵三型飛彈的試射工作也未見停止。
今年七月下旬,一枚義勇兵三型飛彈自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原本美軍對此次的試射抱持期待,希望能延續過去曾命中七千公里外目標的好成績,順利命中六千七百多公里外的瓜加林環礁。不過這枚義勇兵飛彈似乎狀況不佳,升空後五分鐘即出現飛行異常,基於安全考量,美國空軍立即中止測試。事實上,去年十月下旬,義勇兵三型飛彈的試射就曾出過狀況。部署一百五十枚義勇兵三型飛彈的懷俄明州華倫空軍基地發生電腦作業問題,控制五十枚洲際飛彈的電腦持續發出異常訊號,洲際飛彈接收訊號後再回傳錯誤訊號,導致發射控制中心一度與這五十枚洲際彈道飛彈失聯一小時,當時嚇壞不少人。由此不難想像,面對這些具毀滅性的戰略武器,美國軍方處理的慎重。採用三節固態燃料義勇兵三型飛彈源起於一九五八年開始研發的義勇兵一型飛彈,當時美國空軍因受到美國海軍發展潛射彈道飛彈的影響,自一九五六年起研發多種固態燃料飛彈,義勇兵一型飛彈由波音公司負責研發,一九六一年首次長程試射,無論彈身、彈頭及推進技術均有技術上突破,在當時是一種具有相當威力的洲際彈道飛彈。一九六二年,波音公司隨即展開義勇兵二型飛彈研發,一九六四年起進行相關測試,一九六六年部署,美軍總共部署五百枚義勇兵二型取代三百枚義勇兵一型。截至一九六七年,美國已有一千枚義勇兵飛彈。一九七○年,歷經六年研發的義勇兵三型飛彈登場,將美國洲際彈道飛彈帶入第三代,一樣是採用三節的固態燃料火箭推進,多彈頭設計,裝置指揮緩衝系統,若欲更換攻擊目標的資料,三十六分鐘內可完成,作戰的彈性大增。
義勇兵三型飛彈的特色是配備「多重重返載具(MIRV)」,另外可分別攜帶三枚當量十七萬噸或三十三萬五千噸的W-62或W-78核彈頭。由於美國與俄羅斯簽署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Treaty),承諾削減核武,目前美國保有逾四百枚義勇兵三型飛彈,分別部署在懷俄明州華倫空軍基地、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以及蒙大拿州馬姆斯壯空軍基地等三處。
全球發展現況環顧全球相關國家發展洲際彈道飛彈的現況,牽動東北亞安全情勢的北韓已經發展可攻擊美國本土的機動式洲際彈道飛彈。俄羅斯則以潛艦自水下發射新型的「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命中六千公里以外太平洋勘察加半島上庫拉靶場的預定目標。「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是三級固態燃料潛射飛彈,可攜帶六至十枚核子彈頭,並根據高度進行變軌飛行,最大射程八千公里。此外,俄羅斯亦發展重達三十七公噸的狼牙棒洲際彈道飛彈,曾自位於白海的多爾戈魯基號核動力潛艦發射,命中六千公里外的目標。就現役戰力來說,俄羅斯的洲際彈道飛彈仍以白楊飛彈為主。白楊飛彈可攜帶核彈頭,採三級固態燃料,最大射程一萬公里,即使已經服役二十多年,但仍足以信賴。今年俄羅斯就成功試射一枚「白楊RS-12M」型洲際彈道飛彈,從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精準命中庫拉靶場的預定目標。
至於南亞強權印度的烈火飛彈家族,除致力發展射程超過五千公里且可攜帶核彈頭的烈火五型(Agni-V)飛彈,今年六月接下印度空軍總司令職務的奈克更曾宣稱,印度不會滿足於當前彈道飛彈發展現況,有必要發展射程一萬公里,甚至更遠的洲際彈道飛彈。而中共的東風三十一型和東風三十一A型洲際彈道飛彈已服役,射程可達八千公里,東風四十一型飛彈更達一萬三千公里以上。可以說,洲際彈道飛彈的存在,始終影響全球戰略布局及區域安全。
擎天神飛彈為基礎美國當年在國務卿杜勒斯發表「大舉報復」戰略後,如何與盟國保持合作,帶給蘇聯與中共一定程度的威脅,使其不敢輕舉妄動,確保西方國家的安全是美國所堅持的原則。在那個危機隨時一觸即發的時代裡,部署戰略性武器,甚至核武是執行國家戰略的必要方向,洲際彈道飛彈﹙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ICBM﹚亦應運而生。回顧美國發展洲際彈道飛彈的歷程,除現役的義勇兵三型飛彈(Minuteman III)外,美國於一九四六年發展的洲際彈道飛彈研究計畫是MX-774,該計畫為擎天神洲際彈道飛彈的研究奠定基礎。一九五四年,美國總統艾森豪說服國會,展開新的擎天神洲際彈道飛彈計畫,各型擎天神飛彈共一百二十六枚,部署在十一個空軍基地的十三個戰略空軍指揮部的飛彈中隊,部分基地亦位於美國南部的各州。之後,太陽神I型洲際飛彈於一九五九年首次試飛,一九六二年服役,在美國本土五個基地部署五十四枚,其戰力已較擎天神提昇。時至今日,歷經各階段的洲際彈道飛彈發展後,義勇兵三型飛彈已是美國戰略嚇阻的主力,美國對義勇兵三型飛彈的試射工作也未見停止。
今年七月下旬,一枚義勇兵三型飛彈自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原本美軍對此次的試射抱持期待,希望能延續過去曾命中七千公里外目標的好成績,順利命中六千七百多公里外的瓜加林環礁。不過這枚義勇兵飛彈似乎狀況不佳,升空後五分鐘即出現飛行異常,基於安全考量,美國空軍立即中止測試。事實上,去年十月下旬,義勇兵三型飛彈的試射就曾出過狀況。部署一百五十枚義勇兵三型飛彈的懷俄明州華倫空軍基地發生電腦作業問題,控制五十枚洲際飛彈的電腦持續發出異常訊號,洲際飛彈接收訊號後再回傳錯誤訊號,導致發射控制中心一度與這五十枚洲際彈道飛彈失聯一小時,當時嚇壞不少人。由此不難想像,面對這些具毀滅性的戰略武器,美國軍方處理的慎重。採用三節固態燃料義勇兵三型飛彈源起於一九五八年開始研發的義勇兵一型飛彈,當時美國空軍因受到美國海軍發展潛射彈道飛彈的影響,自一九五六年起研發多種固態燃料飛彈,義勇兵一型飛彈由波音公司負責研發,一九六一年首次長程試射,無論彈身、彈頭及推進技術均有技術上突破,在當時是一種具有相當威力的洲際彈道飛彈。一九六二年,波音公司隨即展開義勇兵二型飛彈研發,一九六四年起進行相關測試,一九六六年部署,美軍總共部署五百枚義勇兵二型取代三百枚義勇兵一型。截至一九六七年,美國已有一千枚義勇兵飛彈。一九七○年,歷經六年研發的義勇兵三型飛彈登場,將美國洲際彈道飛彈帶入第三代,一樣是採用三節的固態燃料火箭推進,多彈頭設計,裝置指揮緩衝系統,若欲更換攻擊目標的資料,三十六分鐘內可完成,作戰的彈性大增。
義勇兵三型飛彈的特色是配備「多重重返載具(MIRV)」,另外可分別攜帶三枚當量十七萬噸或三十三萬五千噸的W-62或W-78核彈頭。由於美國與俄羅斯簽署戰略武器裁減條約(STARTTreaty),承諾削減核武,目前美國保有逾四百枚義勇兵三型飛彈,分別部署在懷俄明州華倫空軍基地、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以及蒙大拿州馬姆斯壯空軍基地等三處。
全球發展現況環顧全球相關國家發展洲際彈道飛彈的現況,牽動東北亞安全情勢的北韓已經發展可攻擊美國本土的機動式洲際彈道飛彈。俄羅斯則以潛艦自水下發射新型的「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命中六千公里以外太平洋勘察加半島上庫拉靶場的預定目標。「布拉瓦」洲際彈道飛彈是三級固態燃料潛射飛彈,可攜帶六至十枚核子彈頭,並根據高度進行變軌飛行,最大射程八千公里。此外,俄羅斯亦發展重達三十七公噸的狼牙棒洲際彈道飛彈,曾自位於白海的多爾戈魯基號核動力潛艦發射,命中六千公里外的目標。就現役戰力來說,俄羅斯的洲際彈道飛彈仍以白楊飛彈為主。白楊飛彈可攜帶核彈頭,採三級固態燃料,最大射程一萬公里,即使已經服役二十多年,但仍足以信賴。今年俄羅斯就成功試射一枚「白楊RS-12M」型洲際彈道飛彈,從俄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精準命中庫拉靶場的預定目標。
至於南亞強權印度的烈火飛彈家族,除致力發展射程超過五千公里且可攜帶核彈頭的烈火五型(Agni-V)飛彈,今年六月接下印度空軍總司令職務的奈克更曾宣稱,印度不會滿足於當前彈道飛彈發展現況,有必要發展射程一萬公里,甚至更遠的洲際彈道飛彈。而中共的東風三十一型和東風三十一A型洲際彈道飛彈已服役,射程可達八千公里,東風四十一型飛彈更達一萬三千公里以上。可以說,洲際彈道飛彈的存在,始終影響全球戰略布局及區域安全。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