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為提昇法國、英國、德國等北約盟邦的軍用運輸效能,並汰換服役已久的C-160運輸機,歐洲各參與國家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A400M軍用運輸機的研發計畫,由空中巴士集團﹙Airbus﹚負責,歷經多日,A400M運輸機自二○○九年十二月首飛後,朝正式量產邁出大步。如今,準備交付法國空軍的第一架量產型A400M運輸機刻正在西班牙的塞維爾工廠組裝,若一切順利,今年年底可望交付,宣告A400M運輸機正式加入空運行列。
長期以來,歐洲主要國家的軍用運輸機多以美製的C-130與歐洲製的C-160等兩型運輸機為空運主力,但因機型老舊,裝載量亦恐不符二十一世紀的空運所需,歐洲各國已有研發新機種取代的想法。不過,受限於各國的看法始終分歧,各有盤算,足以擔負未來空運任務的新一代軍用運輸機究竟何時有譜,眾人不得而知。
儘管這項號稱歐洲最大軍用機研發的「未來大型飛機計畫」早於一九八二年提出,直至一九九三年才由相關參與國家簽訂合作備忘錄,步上A400M軍用運輸機的研發之路,A400M研發計畫的啟動仍象徵歐洲國家的空運能力與表現將進入嶄新的里程。
取代C-160運輸機
目前,因A400M運輸機才即將有首架交付給下單訂購的國家,全面服役,加入空運部署,尚需經過相當的時日,C-160「協同號」(Transall)戰術運輸機雖然日後將被A400M取代,但十年之內仍將擔負起空運職責。基本上,C-160運輸機是德國與法國共同生產的機種,一九六三年二月完成首航,一九六五年進行先導生產型量產,一九六七年正式量產加入服役。德國空軍獲得一百一十架C-160D型機,法國空軍獲得五十架C-160F型機,九架C-160Z型機撥交給南非空軍,隨即在一九七二年停止第一階段的合作量產,順利交機一六九架。至於進入第二階段的量產後,進行相關的提昇,包括加強機翼、加裝中翼內附油箱、提昇航電系統等。總計自一九六五年第一階段量產至一九八五年停止第二階段生產線,共生產二百一十四架。
C-160運輸機的座艙及客貨艙皆能加壓與空調,客貨艙可載運一萬六千公斤、空投八千公斤物資;或是從載運九十三名乘客、八十八名傘兵、六十八名全副武裝士兵、六十二副擔架傷患等不同需求進行選擇。C-160運輸機的主要任務為運送部隊兵力、軍事裝備與車輛、後勤補給資源等,並可以在野外的簡易與短場跑道上起降,符合部署國家的戰術空運需求。
由於各國現役的C-160運輸機已服役超過四十年,相關零附件已不再生產,不利維修保養,加上不具有遠程戰略運輸的空運戰力,客貨艙也無法載運完整的武裝直升機,早日換裝A400M確為歐洲各國期待。
配備四具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A400M運輸機由空中巴士集團於二○○三年五月獲得研發合約,將為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土耳其、盧森堡等七個北約盟國生產一百八十架;之後,包括南非、馬來西亞等國亦下單採購。A400M運輸機經過多年的研發後,首架原型機於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在EADS集團軍用運輸機部門(MTAD)的西班牙廠區亮相。
A400M外型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C-5銀河式重型戰略運輸機頗為相似,但C-5採用的動力來源是四具噴射渦輪扇發動機,A400M採用的是四具螺旋槳發動機 A400M運輸機全長四十五點一公尺,高十四點七公尺,翼展四十二點四公尺,空重七十噸,最大起飛重量一百四十一噸,配備四具EPI公司新研發的TP400-D6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具出力高達一萬一千馬力,並裝有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的發動機全權數位控制系統(FADEC),能控制螺旋槳螺距、自動順槳,以及自動偵測失效的發動機等。
EPI公司宣稱,TP400-D6型是西方國家生產過最大的螺旋槳發動機,搭配FH386型八葉式可變螺距螺旋槳,鐮刀形葉片以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槳葉前緣裝有電力除冰裝置,使A400M型兼顧飛行性能及油耗經濟性,最大飛行速率可達零點七二至零點六八馬赫,最大航程八七○四公里,滿載最大航程三二九六點六公里,起飛距離只需九百一十四公尺,實用升限一一二七七點六公尺,其機翼採高單翼設計,搭配T形直尾翅、水平尾翼,機翼下設有掛載點,可攜掛空中加油莢艙或電戰莢艙。前起落架為雙輪設計,主起落架每邊也採三組獨立式雙輪配置,具備優異避震性的起落架,能降低與地面之間的高度,使機尾艙門跳板放下後,易於裝載大型車輛。
A400M運輸機採用先進的機體結構設計,機體、機翼、貨艙門等均大量使用複合材料製造,可在未整備或半平整跑道的較鬆軟地面進行短場起降,能載運大量物資直接飛往戰術前進基地,或迅速由災區撤離傷患、難民。A400M不但擁有良好的低速性能以利實施空投作業,也具備長航程、高巡航速率特性,以執行快速部署任務。機上並裝有空中加油管,進一步延伸最大航程,本身也能在兩小時內改裝為空中加油機。
沿用空中巴士民航客機先進座艙設計的駕駛艙,共配置兩名機組員,但保留第三名機組員的座位。駕駛艙配備可搭配夜視鏡的照明環境,均配備側置式操縱桿,油門推桿裝在兩名飛行員中間的控制面板上。
機艙酬載量達三十七噸
該型運輸機裝有FMS400飛行管理系統,採用整合式模組化航電模組,座艙控制顯示系統包括九具彩色液晶顯示器及數位抬頭顯示器等;另裝有線傳飛控系統、飛行包線保護系統,並配備擁有兩部任務電腦的軍用任務管理系統(MMMS),負責控制貨物的處理、運送,計算裝載計畫、空投點,以及燃料、航程管理,以及戰術地面防撞航電系統(T-CGAS)等。
其他航電裝備包括整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慣性參考系統(IRS)、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G)的AN/APN-241E型氣象導航雷達、儀器降落系統、無線電測距裝置(DME)、自動定向裝置(ADF)、戰術空中導航儀(TACAN),以及洛克威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的HF-9500型HF通訊系統,衛星通訊裝置等。至於德國的A400M型,還將加裝地形掩護低空飛行系統(TMLLF)。
在自衛裝備方面,A400M型機上配備ALR-400型雷達警告裝置、MIRAS飛彈發射迫近警告系統、干擾絲/熱燄彈撒佈器,未來將再加裝雷射指向性紅外線反制裝置(DIRCM)。此外,駕駛艙可加裝防彈擋風玻璃、機組員的防護裝甲板,發動機的排氣口的也能加裝紅外線抑制裝置。
A400M的機艙採用電子化貨物管理方式,配備萊茵金屬公司主裝載控制系統,包括一座工作站控制面板、八個艙壁鎖定面板及人員艙門面板。機艙後段艙頂還裝有一具起重機,跳板式後艙門便於裝卸大型裝備,或直接讓車輛駛入、駛出,另外快速改裝套件可於兩小時內改為加油機。機艙的酬載量為三十七噸,可裝載軍用直升機、車輛,重型工程機具,以及棧板、貨櫃,最多能裝載九個標準軍用棧板的貨物,外加機艙兩側座椅乘坐的五十八名士兵。全部搭載人員時,最多可配置四排座椅,搭載一百二十名全副武裝士兵。執行醫療後送時,最多能載運六十六具擔架及十名醫護人員。
未來歐洲空運主力機種
執行空投任務時,A400M可選擇採用降落傘或重力脫出方式,進行人員、裝備的空投,且能夠同時進行空投傘兵及貨物的作業,或是以極低空脫出(VLLE)方式空投大型裝備。若有需要,A400M亦可在兩小時內改裝為空中加油機。
A400M的第五架測試機﹙MSN6﹚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下旬完成首飛,首飛場地在西班牙的塞維爾廠區,歷時一百三十分鐘,亦為最終的飛機構型。連同先前的四架測試機,所有的測試機均將在代號MSN7的首架量產機交付給法國空軍後結束任務,迄今全部測試機已累計完成超過二千五百小時的飛行時數。
歐洲各國在換裝A400M運輸機後,空運能力大為增加,將擔負反恐作戰、人道救援及北約聯合演訓等任務主力機種,未來在歐洲天空中,A400M無疑是備受矚目的大型空運機。
文:何斌
為提昇法國、英國、德國等北約盟邦的軍用運輸效能,並汰換服役已久的C-160運輸機,歐洲各參與國家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啟動A400M軍用運輸機的研發計畫,由空中巴士集團﹙Airbus﹚負責,歷經多日,A400M運輸機自二○○九年十二月首飛後,朝正式量產邁出大步。如今,準備交付法國空軍的第一架量產型A400M運輸機刻正在西班牙的塞維爾工廠組裝,若一切順利,今年年底可望交付,宣告A400M運輸機正式加入空運行列。
長期以來,歐洲主要國家的軍用運輸機多以美製的C-130與歐洲製的C-160等兩型運輸機為空運主力,但因機型老舊,裝載量亦恐不符二十一世紀的空運所需,歐洲各國已有研發新機種取代的想法。不過,受限於各國的看法始終分歧,各有盤算,足以擔負未來空運任務的新一代軍用運輸機究竟何時有譜,眾人不得而知。
儘管這項號稱歐洲最大軍用機研發的「未來大型飛機計畫」早於一九八二年提出,直至一九九三年才由相關參與國家簽訂合作備忘錄,步上A400M軍用運輸機的研發之路,A400M研發計畫的啟動仍象徵歐洲國家的空運能力與表現將進入嶄新的里程。
取代C-160運輸機
目前,因A400M運輸機才即將有首架交付給下單訂購的國家,全面服役,加入空運部署,尚需經過相當的時日,C-160「協同號」(Transall)戰術運輸機雖然日後將被A400M取代,但十年之內仍將擔負起空運職責。基本上,C-160運輸機是德國與法國共同生產的機種,一九六三年二月完成首航,一九六五年進行先導生產型量產,一九六七年正式量產加入服役。德國空軍獲得一百一十架C-160D型機,法國空軍獲得五十架C-160F型機,九架C-160Z型機撥交給南非空軍,隨即在一九七二年停止第一階段的合作量產,順利交機一六九架。至於進入第二階段的量產後,進行相關的提昇,包括加強機翼、加裝中翼內附油箱、提昇航電系統等。總計自一九六五年第一階段量產至一九八五年停止第二階段生產線,共生產二百一十四架。
C-160運輸機的座艙及客貨艙皆能加壓與空調,客貨艙可載運一萬六千公斤、空投八千公斤物資;或是從載運九十三名乘客、八十八名傘兵、六十八名全副武裝士兵、六十二副擔架傷患等不同需求進行選擇。C-160運輸機的主要任務為運送部隊兵力、軍事裝備與車輛、後勤補給資源等,並可以在野外的簡易與短場跑道上起降,符合部署國家的戰術空運需求。
由於各國現役的C-160運輸機已服役超過四十年,相關零附件已不再生產,不利維修保養,加上不具有遠程戰略運輸的空運戰力,客貨艙也無法載運完整的武裝直升機,早日換裝A400M確為歐洲各國期待。
配備四具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A400M運輸機由空中巴士集團於二○○三年五月獲得研發合約,將為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土耳其、盧森堡等七個北約盟國生產一百八十架;之後,包括南非、馬來西亞等國亦下單採購。A400M運輸機經過多年的研發後,首架原型機於二○○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在EADS集團軍用運輸機部門(MTAD)的西班牙廠區亮相。
A400M外型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C-5銀河式重型戰略運輸機頗為相似,但C-5採用的動力來源是四具噴射渦輪扇發動機,A400M採用的是四具螺旋槳發動機 A400M運輸機全長四十五點一公尺,高十四點七公尺,翼展四十二點四公尺,空重七十噸,最大起飛重量一百四十一噸,配備四具EPI公司新研發的TP400-D6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具出力高達一萬一千馬力,並裝有英國航太系統公司的發動機全權數位控制系統(FADEC),能控制螺旋槳螺距、自動順槳,以及自動偵測失效的發動機等。
EPI公司宣稱,TP400-D6型是西方國家生產過最大的螺旋槳發動機,搭配FH386型八葉式可變螺距螺旋槳,鐮刀形葉片以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槳葉前緣裝有電力除冰裝置,使A400M型兼顧飛行性能及油耗經濟性,最大飛行速率可達零點七二至零點六八馬赫,最大航程八七○四公里,滿載最大航程三二九六點六公里,起飛距離只需九百一十四公尺,實用升限一一二七七點六公尺,其機翼採高單翼設計,搭配T形直尾翅、水平尾翼,機翼下設有掛載點,可攜掛空中加油莢艙或電戰莢艙。前起落架為雙輪設計,主起落架每邊也採三組獨立式雙輪配置,具備優異避震性的起落架,能降低與地面之間的高度,使機尾艙門跳板放下後,易於裝載大型車輛。
A400M運輸機採用先進的機體結構設計,機體、機翼、貨艙門等均大量使用複合材料製造,可在未整備或半平整跑道的較鬆軟地面進行短場起降,能載運大量物資直接飛往戰術前進基地,或迅速由災區撤離傷患、難民。A400M不但擁有良好的低速性能以利實施空投作業,也具備長航程、高巡航速率特性,以執行快速部署任務。機上並裝有空中加油管,進一步延伸最大航程,本身也能在兩小時內改裝為空中加油機。
沿用空中巴士民航客機先進座艙設計的駕駛艙,共配置兩名機組員,但保留第三名機組員的座位。駕駛艙配備可搭配夜視鏡的照明環境,均配備側置式操縱桿,油門推桿裝在兩名飛行員中間的控制面板上。
機艙酬載量達三十七噸
該型運輸機裝有FMS400飛行管理系統,採用整合式模組化航電模組,座艙控制顯示系統包括九具彩色液晶顯示器及數位抬頭顯示器等;另裝有線傳飛控系統、飛行包線保護系統,並配備擁有兩部任務電腦的軍用任務管理系統(MMMS),負責控制貨物的處理、運送,計算裝載計畫、空投點,以及燃料、航程管理,以及戰術地面防撞航電系統(T-CGAS)等。
其他航電裝備包括整合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慣性參考系統(IRS)、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G)的AN/APN-241E型氣象導航雷達、儀器降落系統、無線電測距裝置(DME)、自動定向裝置(ADF)、戰術空中導航儀(TACAN),以及洛克威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的HF-9500型HF通訊系統,衛星通訊裝置等。至於德國的A400M型,還將加裝地形掩護低空飛行系統(TMLLF)。
在自衛裝備方面,A400M型機上配備ALR-400型雷達警告裝置、MIRAS飛彈發射迫近警告系統、干擾絲/熱燄彈撒佈器,未來將再加裝雷射指向性紅外線反制裝置(DIRCM)。此外,駕駛艙可加裝防彈擋風玻璃、機組員的防護裝甲板,發動機的排氣口的也能加裝紅外線抑制裝置。
A400M的機艙採用電子化貨物管理方式,配備萊茵金屬公司主裝載控制系統,包括一座工作站控制面板、八個艙壁鎖定面板及人員艙門面板。機艙後段艙頂還裝有一具起重機,跳板式後艙門便於裝卸大型裝備,或直接讓車輛駛入、駛出,另外快速改裝套件可於兩小時內改為加油機。機艙的酬載量為三十七噸,可裝載軍用直升機、車輛,重型工程機具,以及棧板、貨櫃,最多能裝載九個標準軍用棧板的貨物,外加機艙兩側座椅乘坐的五十八名士兵。全部搭載人員時,最多可配置四排座椅,搭載一百二十名全副武裝士兵。執行醫療後送時,最多能載運六十六具擔架及十名醫護人員。
未來歐洲空運主力機種
執行空投任務時,A400M可選擇採用降落傘或重力脫出方式,進行人員、裝備的空投,且能夠同時進行空投傘兵及貨物的作業,或是以極低空脫出(VLLE)方式空投大型裝備。若有需要,A400M亦可在兩小時內改裝為空中加油機。
A400M的第五架測試機﹙MSN6﹚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下旬完成首飛,首飛場地在西班牙的塞維爾廠區,歷時一百三十分鐘,亦為最終的飛機構型。連同先前的四架測試機,所有的測試機均將在代號MSN7的首架量產機交付給法國空軍後結束任務,迄今全部測試機已累計完成超過二千五百小時的飛行時數。
歐洲各國在換裝A400M運輸機後,空運能力大為增加,將擔負反恐作戰、人道救援及北約聯合演訓等任務主力機種,未來在歐洲天空中,A400M無疑是備受矚目的大型空運機。
文:何斌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