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勢力介入 敍利亞亂局治絲益棼

胡敏遠

 聯合國特使安南日前表示,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已同意接受聯合國的和平計畫,正當各界認為敘利亞問題可望和平解決之際,卻傳出阿塞德部隊越過邊境,進入黎巴嫩殘殺反抗軍,也讓和平之日更顯遙遙無期。一年多前,敘利亞受到「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影響,引燃民眾壓抑已久的部落衝突、利益分配不均、極權與民主等矛盾;由於政府軍的武力鎮壓,民主運動從示威遊行,轉變為武裝革命,迄今已超過八千人喪生,包含眾多嬰幼兒。聯合國及區域組織曾提出諸多方案,都未能解決敍國動亂;加上向來無視「民主與和平」的俄羅斯與中共,反對制裁阿塞德血腥政府。此表決案不僅將美、俄間政治角力檯面化,也牽動伊朗與中東安全問題。

 俄「中」力挺阿塞德血腥鎮壓

 阿塞德深怕垮臺後,會遭遇如同穆巴拉克、格達費的悲慘命運,因此對內以強硬軍事手段樹立威信,對外拒絕向國際壓力妥協;阿塞德深信從國內、外兩方面同時施力,必能化解當前危機。

 一、持續加強內部控制:阿塞德牢握軍隊、安全部隊和情報機關,剷除反對勢力毫不留情。其主要支持群為伊斯蘭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他還掌握遜尼派工商階層、基督教居民及德魯茲人的支持,若再加上小黨(部落)的輸誠,其力量遠大於任何反對派。此外,阿塞德仗恃三十二萬大軍及各式現代化武器,打擊反對勢力游刃有餘。因此,反對派與武裝團體始終無法建立鞏固基地,反抗軍根據地荷姆斯就是在政府軍猛烈砲火攻擊下,慘遭屠城。

 二、尋求友好國家抗衡國際反對聲浪:敘利亞境外反對派組織「敘利亞全國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委會)為阿塞德在中東地區最大眼中釘。全委會政治訴求是「要求阿塞德下臺,且必須接受司法調查屠殺罪行。」全委會主張將敘國問題移交聯合國安理會,並呼籲國際社會保護敘國百姓免遭迫害,更期盼聯合國承認全委會的合法性。值得注意的是,該委員會以穆斯林兄弟會成員為主體,並得到歐、美及波斯灣國家的支持。負責組織敍國內部抗議活動的「地方協調委員會」也主張阿塞德必須下臺,該組織與全委會合作,並結合反抗軍武裝力量,積極對暴政體系內外夾擊。阿塞德為對抗國際反對聲浪,不斷尋求伊朗、約旦、巴基斯坦、俄羅斯、中共的支持,進而拖延聯合國干涉腳步。

 西方與俄「中」對立日益加劇

 西方國家處理敍國動亂的立場,皆希望透過聯合國進行譴責與制裁,同時提供敍國反對派援助,結束阿塞德長年權威統治。當二月四日安理會裁決案受阻撓,美國隨即宣

 布關閉駐敘使館,英國也召回駐敘大使,法、義、比、西隨之跟進。不可否認,由於俄「中」的護航,使阿塞德暴政得以苟延殘喘,但觀察美、英率先關閉駐敍使館舉動,以及多國同步的態勢,顯示國際社會一致認為,與阿塞德政府接觸毫無意義,並轉向與敍國反對力量聯繫。

 但敍國反阿塞德的力量過於分散,其中僅以敍利亞自由聯盟軍(以下簡稱自由軍)對阿塞德政府威脅最大。自由軍於去年七月二十九日成立,並與「自由軍官運動」合併,為主要反對派武裝團體。同年十一月中旬,自由軍成立臨時軍事委員會,目標是推翻阿塞德獨裁政權。據資料顯示,自由軍成員近幾個月迅速擴充,去年十月僅約上千人,目前已大增至上萬人,成為阿塞德坐立難安主因。值得觀察的是,歐美國家過去並不看好自由軍,因為其結構鬆散、沒有穩固軍事基地及組織化的領導,武裝活動屬零散游擊戰;然而,自從循安理會管道解決敘國動亂遭否決後,西方國家正逐步增強反對派實力,企圖從敍國內部顛覆阿塞德政權。

 根據以色列「國土報」報導,為支持阿塞德鎮壓,伊朗革命衛隊已在敘利亞部署,更傳出俄國反恐部隊搭乘油輪進駐,敘國儼然成為俄國、伊朗和美國對決的新戰場。白宮目前正忙於裁軍及總統大選等,對中東問題主要以政治協商化解紛爭,但因伊朗核武問題已造成緊張情勢,並挑戰美全球戰略,華府也正積極防止敍利亞問題與伊朗問題掛鉤,避免事態惡化。

 俄羅斯力保在中東唯一地盤

 莫斯科當局正致力操控與阿塞德的關係,保住中東唯一地盤。俄羅斯不僅在國際場合公開支持敍利亞,外長拉夫洛夫更直接與阿塞德討論解決方法,其戰略思考與作為如後:

 一、確保中東地區最後軍事基地:敍國塔圖斯港是俄國在地中海僅存海軍基地,目前駐守六百多名技術人員,若敍國政權重組,俄軍必然遭到驅逐。此外,俄國是敍利亞最大軍火供應商,已簽約及談判中的合約高達五十億美元,俄國民間企業在敍利亞投資的建設、能源及觀光事業金額更超過兩百億美元,龐大的軍事及金錢利益,成為俄國力挺敘利亞的主因。

 二、大國政治角力:去年利比亞政治動亂,俄、「中」在歐美誘迫下,同意制裁格達費政府軍,但北約聯軍的空襲行動,使俄國認為受騙。對俄國而言,解決敍國動亂的最佳方案,是在俄國精心策劃下,安排阿塞德政權改朝換代,同時扶植親俄勢力,才能確保俄國在中東的利益。

 三、確保俄國與伊朗合作關係:敍國動亂表面上是獨裁者與人民間的對立,事實上,敍國內部鬥爭可說是支持阿塞德的少數阿塞維派(什葉派分支),與占多數的遜尼派間的宗教派系鬥爭。若阿塞德(什葉派)被逐出政治舞臺,同屬什葉派的伊朗在中東將更形孤單,且伊朗也是俄羅斯重要盟國,俄國在中東的利益勢將大受打擊,俄國須仔細盤算自身利益。因此,俄方認為當前歐美國家對阿塞德的訴求,已危及俄羅斯國家利益。

 動亂難解的關鍵因素

 敘利亞動亂與中東安全關係密不可分,如果阿塞德政權垮臺,不僅影響伊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甚至可能改變中東政治格局。未來敘利亞局勢的發展,恐將加劇伊斯蘭國家與西方國家間的對抗,從對中東的影響來看,敘利亞問題比埃及問題影響更大。

 西方國家至今仍不放棄新的解決辦法,全方位支持敘國反對派,美國總統歐巴馬也明確表示,並不打算對敍國動武,因為一旦開啟武力戰,歐美國家將無法付出大量人力與財力。事實上,由於敍利亞經濟價值不高,開戰的結果會讓歐盟無法承擔戰爭成本。因此,若美國支持動武,恐演變成美國(或少數國家)單獨作戰,重蹈伊戰及阿戰覆轍。目前,美國在中東的首要任務,是解決伊朗核武危機,若敍利亞問題捲入,將造成伊朗問題的失焦。因此,當下只能利用敍國反對派(自由軍)的力量,達成改變亂局目標;但從目前局勢來看,決定阿塞德未來命運的關鍵,在於敘利亞政權組織和政府軍會不會出現分裂,如果軍隊出現倒戈,阿塞德政權必定不保,敘國軍隊的未來動向,值得持續觀察。(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