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劍級巡防艦 反潛攻艦功能多元

◎耿志雲
根據俄羅斯位於波羅的海克里寧格勒的「楊塔」造船廠近期指出,該船廠已完成印度海軍訂購的「克里瓦克III級」飛彈巡防艦的最終階段海 試。俄羅斯是在二○○六年以一億六千萬美元總價為合約為印度海軍承造三艘改良型「克里瓦克III級」(印度稱「塔爾瓦級」,英文譯為「劍級」),首艘艦 「泰格號」原預計在二○一一年四月交艦,但因預算遲滯順延了交艦期程。其他兩艘「劍級」巡防艦分別為「塔爾卡席號」與「特里康德號」,此二艦均正在楊塔造 船廠進行不同階段的組裝,交艦日期也尚未公布。但可以確定這三艘新建造的巡防艦均安裝了八枚印、俄合製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弋飛彈。
新型垂直飛彈發射器
該艦的武裝為一套全新的三度空間「俱樂部」反艦系統及一套垂直飛彈發射器,可容納五十四枚飛彈,另還包括「冷靜-一型」多波道中程防空飛彈系統(外銷型號 為SA-N-12「灰熊」),和兩具「卡什坦」防空飛彈與火砲協調管理系統,RBU-6000深水炸彈投擲器與美洲獅通用火砲系統,此外,艦上也配備了一 門一○○公厘主砲、兩具雙聯裝五三三公釐魚雷發射器,這批軍艦的後飛行甲板還能搭載一架俄製Ka-27系列反潛作戰用直升機。
值得描述的 是,「冷靜-一型」防空飛彈系統,其位於艦橋指揮台前方連同3S-90飛彈發射器與9M317型(SA-N-12,艦用型的SA-17防空飛彈),甲板以 下的飛彈庫儲存攜帶了二十四枚飛彈,用以導引和標定飛彈則為四具MR-90(北約代號:「前沿靶具」)雷達與艦上指管站位通聯。原本SA-N-12防空飛 彈即使用了組合式的慣性導引與半主動雷達歸向技術,最大射程可達四十五公里(二十八英哩),採用七十公斤級(一五○磅)破片彈頭,由射控雷達導引近炸引 爆,飛彈的管制系統和彈頭可依目標辨識的精確度調整,藉以提昇命中率。艦上還配備八具「針-1E」(SA-16)可攜式防空飛彈,用以對付低飛的慢速目 標。
在近迫武器系統方面,它的兩套「卡什坦」彈砲管理系統各自管制兩門GSh-30K(AO-18K)六管三十公厘加特林旋轉式機砲,由 無彈鏈機械供彈。另還有兩具SA-N-11(艦用型的SA-19)防空集束炸彈,這套系統也包括儲/供彈的機制以確保三十二枚飛彈可隨時從甲板以下的飛彈 庫升起。它的A-190E型一○○公釐主砲位於艦艏一號砲位用於攻擊敵水面艦和對敵岸轟,採用輕量化的火砲與全自動控制,射控由5P-10E美洲獅系統管 理,可容納砲彈六十發,射程達十五點二公里(八點二英哩),每發砲彈重十六公斤(三十五磅)。砲彈具有火箭增程與雙模式擊發引信,配合砲口初速增加戰鬥效 果,砲塔也以匿蹤技術以降低船艦的雷達信號。
先進自動偵測系統
該艦偵測系統也概分為三項功能,主要以一具3Ts-25E 平面搜索雷達,採I波段工作,對長程水面目標探測,以及一具MR-212/201-1型航行雷達,和一具「原子核」-2型6000A短程航行雷達,搭配一 套ME-11356慣性航行穩定裝置;對空搜索雷達為一具M2EM(北約代號「頂盤」)三維雷達,採E波段工作,可聯通「冷靜-一型」型防空飛彈系統;每 分鐘十二轉,偵測距離達三○○公里;還有一具JSC-5P-10E「美洲獅」射控系統由相位陣列天線和目標追蹤雷達組成,位於艦橋甲板,可兼顧雷射與電視 導引裝置,藉資料鏈路修正飛彈的路徑,最大偵測距離達六十公里,可同時自動追蹤鎖定四個目標。
俄羅斯先前已為印度承製了三艘「劍級」巡防 艦,這三艦分別為「塔爾瓦號」(劍號F40)、「特里舒號」(三叉戟號F43),和「塔巴爾號」(戰斧號F44)。回溯前蘇聯時代的海軍「一一三五造艦計 畫」下的「布爾維斯特尼克級」(風暴海燕級)為一系列新型巡防艦開闢了一條生產通路,這個等級的船艦被北約組織泛稱為「克里瓦克級」,但它們又可細分為 「克里瓦克I級」和「克里瓦克II級」供海軍艦隊編成,至於「克里瓦克III級」是屬海岸防衛隊的專用艦。蘇聯海軍的原始構想是用「克里瓦克級」以取代 「里加級」,它的設計早在一九五○年代底即已展開,到六○年代時已發展成為一艘成熟的反潛艦種,共計建造了四十艘,其中三十二艘撥交予前蘇聯海軍,另八艘 沿改型的「克里瓦克III級」(又稱「尼瑞級」)屬次一級的國界巡邏艦,原由蘇聯時代的國安會(KGB)操作,至今仍有七艘編制在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FSB)麾下的海岸巡防隊使用,另一艘屬烏克蘭海軍操作。
採現代匿蹤技術
該艦獨特的配備以艦艏部的飛彈箱、帶後傾角的主桅等特徵,讓它搏得了美國海軍對外國軍艦識別訓練的形容描述—「熱狗包、大煙囪、砲在後—克里瓦克艦」。但究竟還有多少同級艦目前仍在役卻屬未知數,根據某些俄羅斯的消息來源稱,還有四艘在服役,另一艘在烏克蘭海軍。
此外,根據俄國新聞報導指稱還有三艘在作戰編制,一艘屬波羅的海艦隊,其餘兩艘隨黑海艦隊巡弋屬聯邦安全局的編制。至於印度海軍則訂購了六艘提昇型克里瓦 克系列巡防艦,改稱為「一一三五‧六造艦計畫」的「劍級」巡防艦,前三艘已在二○○三至○四年完成交艦,另三艘也在陸續承造中,俄羅斯官方原稱在二○一一 至一二年皆可交艦,但印度方面可能會暫緩接艦。
二○一○年十月十二日,位於波羅的海濱的楊塔造船廠曾獲的俄羅斯海軍的三艘新戰艦承造合 約,唯此三艦的起造時間點和印度海軍同級巡防艦的建造時間雷同,因此外界推估俄羅斯海軍的這筆合約即為售予印度的軍艦。事實上,所謂的「劍級」算是一型俄 羅斯專為印度設計的新等級巡防艦,它基本上還是由俄羅斯的「克里瓦克III級」改良而成,全艦約四○○○噸,航速為三十節,可執行廣泛的水面艦任務,當然 主要仍以搜獵和殲滅敵潛艦與大型水面艦為首要任務。
其次,由於採納了現代的匿蹤技術與特殊的龍骨設計,讓這型巡防艦減低了雷達截面積 (RCS)與電磁、迴聲和紅外線信號的干擾。它還裝備了俄製感應器與武器系統,因此,相較於現代歐美海軍的艦艇,「劍級」在任務的功能上更為多元,由於艦 上也載有若干印度製的系統,包括反潛聲納裝置和完整的通信裝備,所以也應將之歸納為印、俄合製的新等級船艦。
(作者/軍事專欄作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