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大陸 印度總理25年來首訪緬甸

印度總理辛赫(Manmohan Singh)27日抵達緬甸,展開歷史性的訪問行程。一般認為,辛赫此行一方面加強與資源豐富的緬甸的關係,二方面將力圖抗衡區域內的競爭對手中國大陸的影響力。

辛赫將於28日在緬甸首都奈比多(Nayphyidaw)與緬甸總統添盛(Thein Sein)進行會談;29日在商業大城仰光(Yangon)會見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辛赫此行帶來許多印度重量級企業成員,並將與緬甸簽署數份備忘錄。

印度總理上次訪問緬甸是1987年的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在緬甸民主改革萌芽的此刻,辛赫此行具有歷史性意義。

第一,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曾堅定支持翁山蘇姬推行的民主運動,但1990年代中期為了拉攏當時的緬甸軍政府而改弦易轍;2010翁山蘇姬從軟禁中獲釋後曾表示,「少了新德里的支持令她感到『難過』」。

辛赫此行會見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無非是表達對緬甸民主改革的支持。
第二,緬甸擁有豐沛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能源需求若渴的印度,希望與緬甸打好關係,趕在西方國家之前,獲取緬甸天然資源。

第三,冷戰結束之後,印度開始發展拉近與東南亞關係的「東望政策」,其目的一方面為滿足印度成為大國的夢想外;二方面在於制衡中國大陸。

眾所皆知,緬甸在長達半世紀軍政府統治下,遭受國際孤立,北京政府成為唯一盟友;大陸不只主宰了緬甸油氣探勘計畫,甚至還利用協助緬甸興建實兌(Sittwe)港的機會,將勢力深入印度洋,令印度感到芒刺在背。

從1998年起,印度逐漸啟動了與緬甸恢復關係的進程,2010年還曾邀請緬甸最高領導人訪問印度;新德里方面明白,緬甸當前正擺脫鎖國、走向國際社會,這是印度拉攏緬甸,制衡中國大陸在印度洋日益擴大影響力的大好機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