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奪南海 大陸解放軍擴大戰機作戰半徑

中國大陸與越南在1974年爆發西沙爭端,雖然解放軍擊傷4艘越南巡邏艇,但卻也暴露出當時解放軍海軍航空兵作戰能力不足的缺失。近年來,南海爭端再起,為了汲取過去解放軍戰機支援不足的缺失,大陸正大力提升空軍戰機作戰半徑。

中國大陸採取三步策略提升戰機對南海作戰的支援力度:首先,研發新式戰機、強化空中加油技術,提升戰機作戰半徑。萬安灘距離海南島2000公里,為外國占領、距離中國大陸最遠的島礁;解放軍老式的殲-8等戰機最大作戰半徑僅800公里,根本無法支援海軍的奪島作戰。

解放軍較新一代戰機,如殲-10、殲-11、Su-27、Su-30雖然作戰半徑只有1500公里,但是它們都具備空中加油能力,能夠在空中加油機的協助 下,支援萬安灘奪島作戰。解放軍研發中、最新一代的殲-20戰機作戰半徑達2000公里,預計2018年服役後能夠有效支援海軍作戰。

第二,為在南海周邊興建機場。解放軍在奪回西沙最大島嶼永興島後,開始在島上興建機場;目前島上已有一條設備完善、長2700公尺的跑道,可起降運輸機、反潛機、殲-8、殲-10等戰機。

第三,為航母的服役。中國大陸測試中的航母「瓦良格號」,如果未來部署於南海艦隊,將能夠在南海戰爭中發揮作用。除此之外,俄羅斯軍事媒體與台灣的國安局均預估大陸將未來10年內再建造2~3艘傳統動力中型航母,未來解放軍奪取南海制空權將如虎添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