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慎
俄「中」關係在六○年代曾一度緊張,然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九○年代後,中國大陸崛起,繼蘇聯後成為「美日同盟」在亞太區域安全中的不 確定因素;俄羅斯與中共在亞太的戰略安全關係亦從競爭轉向合作。然而,當前俄羅斯的外交迥異於舊蘇聯時期,不再自全球的角度與美國進行對抗,而是基於地緣 政治,考量自身安全需求,所進行的合縱連橫。
俄國在二○○八年七月,重新修訂二○○○年制頒之「對外政策概念」,但俄國仍未改變其以地緣 政治上最為重要之「獨立國協」(CIS)為重點的外交方針。在此外交方針下,俄國在東亞國家首重中共、印度與中共所主導之「上海合作組織」(SCO,包括 中共、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國)成員國,從中可知,冷戰後「美日同盟」雖不再以俄國為假想敵,但在東亞地緣政治中,仍存在戰略上 的不信任,其間為俄「中」走出六○年代雙邊關係不睦提供條件。本文特就近期舉行之俄「中」「海上聯合—二○一二」軍事演習對東亞區域安全之意義進行分析。
俄「中」聯合軍演已成常態
隨著亞洲成為世界經濟核心,大國紛紛以「重返亞洲」為戰略重心,美國以駐軍北澳、聯合軍演、強化美、日、韓等國同盟關係,以及在亞太經合會(APEC) 中,簽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等多種方式,鞏固其在亞太的影響力;相較之下,俄國則以強化與中共、印度在亞洲的關係來抗衡美國。
俄「中」發展一甲子以來,雖然利益矛盾相生,但俄羅斯在「地緣戰略」指導下,外交事務上明確以中共優先,雖然兩國並無軍事同盟,但雙方在國際問題上,例如 敘利亞問題、飛彈防禦部署與制裁伊朗等議題展現出默契,與歐美等國意見背道而馳。儘管冷戰結束後,美國亦不再將俄國列為假想敵,但戰略上仍對俄國產生不確 定感;歐巴馬在二○○八年上任之際,也只注意日漸崛起的中共,反而未與當時的俄國總統梅德維傑夫強化友好關係,導致克里姆林宮對美國當時所提出的「戰略重 整」態度不明,促使美、俄雙方日後各走各的路,也讓俄「中」在各方面領域交流上漸趨頻繁。
近年來,俄「中」在軍事上為因應反恐與非傳統威 脅,不斷加強合作,包括舉行「和平使命—二○○五」聯合軍事演習、共軍赴俄參加「上合組織」「和平使命—二○○七」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俄「中」瀋陽「和平 使命—二○○九」及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今年四月底,雙方在中國大陸青島附近黃海海域展開為期六天,代號「海上聯合—二○一二」的軍事演習,有別於兩國過去 在「上海合作組織」架構下的海上聯合演習,此次為兩國海軍首度舉行的直接聯合軍演。在黃海聯合演習中,兩國動員四千名兵力,雙方派出主力艦參與聯合軍演, 其中,共軍派出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的部分船艦和潛艦,俄國則動員「太平洋艦隊」的旗艦「瓦雅格號」飛彈巡洋艦及三艘大型反潛艦等投入演習。由於 參演的俄羅斯旗艦「瓦雅格號」擁有強大防空火力,不但凸顯軍演目的是反潛和防空作戰,也說明中共海軍在此次反潛演習中,已獲得俄羅斯軍方的作戰經驗。
此外,俄「中」黃海演習期間,正值中共與菲、越等國在南海發生爭端;美、菲也在南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在此一背景下,中共更利用這次軍演,製造外界誤認俄 羅斯與中共同處於一個陣營的假象,對此,俄國已表態不會插手中共與其他國家紛爭,中共亦說明,俄「中」黃海軍演並非針對美、菲聯合軍演,而且規模不如美、 日、韓在黃海的聯合軍演。但相較過去俄「中」軍演規模,此次演習堪稱繼「和平使命—二○○五」後,近年規模最大之聯合演習,其背後動機仍啟人疑竇。
黃海聯合演習 挑釁「美日同盟」味濃
此外,由於俄「中」演習的水域跨足黃海與日本海,此區域雖存在俄「中」與美、日共同關切的「朝核危機」,但亦存在「美日同盟」與中共間在東海與南海的安全 戰略矛盾。雖然中共主動宣稱此次軍演注重打擊海盜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但俄「中」黃海聯合軍演為中共與俄羅斯展現團結,挑釁「美日同盟」的一種方式,向美國 示威用意極濃—亦即打破美國海軍在東亞海域的主導權,並展現俄「中」在亞太不結盟、也不對抗的新形態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俄「中」黃海聯 合演習也可視為俄國嚴正回應擁有「北方四島」主權的主張。近年來,俄「中」軍機常跨越日本領空,讓日本軍機疲於奔命,尤其,俄國對「北方四島」的主權毫不 放棄,在去年九月演習中,俄羅斯兩架戰略轟炸機,無視尾隨的日本戰機,環繞日本列島飛行一圈,最南抵達沖繩,最北扺達最具爭議的「北方四島」,並進行加 油;此次黃海演習中,俄國又派出旗艦「瓦雅格號」通過日本經貿門戶—對馬海峽;「瓦雅格號」對俄國人民來說,是精神象徵(在日俄戰爭中,同為主力艦名稱的 「瓦雅格號」被日本擊沉,並被日本打撈作為訓練艦),也因此,俄國派出同名稱「瓦雅格號」通過對馬海峽可視為威嚇日本之舉。
舉行黃海軍演 的另一個問題是,針對美國想繼歐洲之後,接著計畫在亞太部署反導彈防禦系統,因此俄「中」有必要進一步鞏固合作。此外,中共日益重視捍衛自己在海上的利 益,俄羅斯也需要通過黃海聯合演習展示自己在太平洋的影響力,並在海權和軍事戰略上牽制美、日、韓三國,同時摸索自身未來的海洋戰略。由此可見,俄「中」 軍事合作實為兩國在冷戰後,重新獲得東亞地緣政治與共同安全利益,雙方關係再現「蜜月期」的表現,藉以抗衡美國「重返亞太」的反圍堵戰略,是故,俄「中」 軍事合作,勢將牽動「美日同盟」與韓、菲、印、澳等亞太國家展開合縱連橫,避免美國在亞太獨大的局面。
「海洋問題」令東亞難脫冷戰格局
總體而言,中共崛起後,採取積極防禦政策,建構「遠洋海軍戰略」,將實現禦敵境外策略,加大自身的安全縱深,在此安全戰略指導下,中共意圖突破「太平洋第 一島鏈」,把軍力投射至我國以東的太平洋區域,如此一來,核子潛艇射程便可達美國本土,獲牽制「美日同盟」的成效。此外,中共更欲控制東海、南海,逐步將 其鄰近海域視為禁臠,進逼東亞地區,此舉將使亞太陷入緊張氛圍。在中共擴大海權之際,俄羅斯在普亭總統強人領導下,持續展現「回防遠東」的企圖心,與中共 在「海洋問題」上,出現分進合擊的態勢,令各國擔心。
二○○八年金融風暴後,全球霸權地位受到挑戰的美國圖藉捍衛「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決 心與行動,證明其實力仍在,但東亞地區似乎因大國間海洋利益的糾葛,再現冷戰的景象。因應此區域情勢變化,「美日同盟」須將「海洋問題」納入其安全戰略的 視野,俄「中」海上軍事合作,將使得「漂流」危機的「美日同盟」,重新凝聚起共同安全威脅的認知。(作者為輔大日文所教授兼國際學院籌備處主任)
俄「中」關係在六○年代曾一度緊張,然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九○年代後,中國大陸崛起,繼蘇聯後成為「美日同盟」在亞太區域安全中的不 確定因素;俄羅斯與中共在亞太的戰略安全關係亦從競爭轉向合作。然而,當前俄羅斯的外交迥異於舊蘇聯時期,不再自全球的角度與美國進行對抗,而是基於地緣 政治,考量自身安全需求,所進行的合縱連橫。
俄國在二○○八年七月,重新修訂二○○○年制頒之「對外政策概念」,但俄國仍未改變其以地緣 政治上最為重要之「獨立國協」(CIS)為重點的外交方針。在此外交方針下,俄國在東亞國家首重中共、印度與中共所主導之「上海合作組織」(SCO,包括 中共、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六國)成員國,從中可知,冷戰後「美日同盟」雖不再以俄國為假想敵,但在東亞地緣政治中,仍存在戰略上 的不信任,其間為俄「中」走出六○年代雙邊關係不睦提供條件。本文特就近期舉行之俄「中」「海上聯合—二○一二」軍事演習對東亞區域安全之意義進行分析。
俄「中」聯合軍演已成常態
隨著亞洲成為世界經濟核心,大國紛紛以「重返亞洲」為戰略重心,美國以駐軍北澳、聯合軍演、強化美、日、韓等國同盟關係,以及在亞太經合會(APEC) 中,簽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等多種方式,鞏固其在亞太的影響力;相較之下,俄國則以強化與中共、印度在亞洲的關係來抗衡美國。
俄「中」發展一甲子以來,雖然利益矛盾相生,但俄羅斯在「地緣戰略」指導下,外交事務上明確以中共優先,雖然兩國並無軍事同盟,但雙方在國際問題上,例如 敘利亞問題、飛彈防禦部署與制裁伊朗等議題展現出默契,與歐美等國意見背道而馳。儘管冷戰結束後,美國亦不再將俄國列為假想敵,但戰略上仍對俄國產生不確 定感;歐巴馬在二○○八年上任之際,也只注意日漸崛起的中共,反而未與當時的俄國總統梅德維傑夫強化友好關係,導致克里姆林宮對美國當時所提出的「戰略重 整」態度不明,促使美、俄雙方日後各走各的路,也讓俄「中」在各方面領域交流上漸趨頻繁。
近年來,俄「中」在軍事上為因應反恐與非傳統威 脅,不斷加強合作,包括舉行「和平使命—二○○五」聯合軍事演習、共軍赴俄參加「上合組織」「和平使命—二○○七」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俄「中」瀋陽「和平 使命—二○○九」及聯合反恐軍事演習。今年四月底,雙方在中國大陸青島附近黃海海域展開為期六天,代號「海上聯合—二○一二」的軍事演習,有別於兩國過去 在「上海合作組織」架構下的海上聯合演習,此次為兩國海軍首度舉行的直接聯合軍演。在黃海聯合演習中,兩國動員四千名兵力,雙方派出主力艦參與聯合軍演, 其中,共軍派出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的部分船艦和潛艦,俄國則動員「太平洋艦隊」的旗艦「瓦雅格號」飛彈巡洋艦及三艘大型反潛艦等投入演習。由於 參演的俄羅斯旗艦「瓦雅格號」擁有強大防空火力,不但凸顯軍演目的是反潛和防空作戰,也說明中共海軍在此次反潛演習中,已獲得俄羅斯軍方的作戰經驗。
此外,俄「中」黃海演習期間,正值中共與菲、越等國在南海發生爭端;美、菲也在南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在此一背景下,中共更利用這次軍演,製造外界誤認俄 羅斯與中共同處於一個陣營的假象,對此,俄國已表態不會插手中共與其他國家紛爭,中共亦說明,俄「中」黃海軍演並非針對美、菲聯合軍演,而且規模不如美、 日、韓在黃海的聯合軍演。但相較過去俄「中」軍演規模,此次演習堪稱繼「和平使命—二○○五」後,近年規模最大之聯合演習,其背後動機仍啟人疑竇。
黃海聯合演習 挑釁「美日同盟」味濃
此外,由於俄「中」演習的水域跨足黃海與日本海,此區域雖存在俄「中」與美、日共同關切的「朝核危機」,但亦存在「美日同盟」與中共間在東海與南海的安全 戰略矛盾。雖然中共主動宣稱此次軍演注重打擊海盜等非傳統安全威脅,但俄「中」黃海聯合軍演為中共與俄羅斯展現團結,挑釁「美日同盟」的一種方式,向美國 示威用意極濃—亦即打破美國海軍在東亞海域的主導權,並展現俄「中」在亞太不結盟、也不對抗的新形態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俄「中」黃海聯 合演習也可視為俄國嚴正回應擁有「北方四島」主權的主張。近年來,俄「中」軍機常跨越日本領空,讓日本軍機疲於奔命,尤其,俄國對「北方四島」的主權毫不 放棄,在去年九月演習中,俄羅斯兩架戰略轟炸機,無視尾隨的日本戰機,環繞日本列島飛行一圈,最南抵達沖繩,最北扺達最具爭議的「北方四島」,並進行加 油;此次黃海演習中,俄國又派出旗艦「瓦雅格號」通過日本經貿門戶—對馬海峽;「瓦雅格號」對俄國人民來說,是精神象徵(在日俄戰爭中,同為主力艦名稱的 「瓦雅格號」被日本擊沉,並被日本打撈作為訓練艦),也因此,俄國派出同名稱「瓦雅格號」通過對馬海峽可視為威嚇日本之舉。
舉行黃海軍演 的另一個問題是,針對美國想繼歐洲之後,接著計畫在亞太部署反導彈防禦系統,因此俄「中」有必要進一步鞏固合作。此外,中共日益重視捍衛自己在海上的利 益,俄羅斯也需要通過黃海聯合演習展示自己在太平洋的影響力,並在海權和軍事戰略上牽制美、日、韓三國,同時摸索自身未來的海洋戰略。由此可見,俄「中」 軍事合作實為兩國在冷戰後,重新獲得東亞地緣政治與共同安全利益,雙方關係再現「蜜月期」的表現,藉以抗衡美國「重返亞太」的反圍堵戰略,是故,俄「中」 軍事合作,勢將牽動「美日同盟」與韓、菲、印、澳等亞太國家展開合縱連橫,避免美國在亞太獨大的局面。
「海洋問題」令東亞難脫冷戰格局
總體而言,中共崛起後,採取積極防禦政策,建構「遠洋海軍戰略」,將實現禦敵境外策略,加大自身的安全縱深,在此安全戰略指導下,中共意圖突破「太平洋第 一島鏈」,把軍力投射至我國以東的太平洋區域,如此一來,核子潛艇射程便可達美國本土,獲牽制「美日同盟」的成效。此外,中共更欲控制東海、南海,逐步將 其鄰近海域視為禁臠,進逼東亞地區,此舉將使亞太陷入緊張氛圍。在中共擴大海權之際,俄羅斯在普亭總統強人領導下,持續展現「回防遠東」的企圖心,與中共 在「海洋問題」上,出現分進合擊的態勢,令各國擔心。
二○○八年金融風暴後,全球霸權地位受到挑戰的美國圖藉捍衛「太平洋第一島鏈」的決 心與行動,證明其實力仍在,但東亞地區似乎因大國間海洋利益的糾葛,再現冷戰的景象。因應此區域情勢變化,「美日同盟」須將「海洋問題」納入其安全戰略的 視野,俄「中」海上軍事合作,將使得「漂流」危機的「美日同盟」,重新凝聚起共同安全威脅的認知。(作者為輔大日文所教授兼國際學院籌備處主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