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強化合作 彰顯華府落實戰略東移

◎張曉沄
 在南海情勢日益緊繃之際,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和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月初在河內會晤,象徵兩國加強合作關係。近年來,南海主權爭議不斷升 溫,相關國家對中共的軍事擴張憂心忡忡,爭相向美國靠攏;但許多亞洲國家和中國大陸都有經貿關係,此時美國宣示將戰略重心轉移亞洲之際,相關各國已設法在 經濟利益和戰略安全之間尋找平衡點。雖有部分觀察家認為,美越之間目前仍有隔閡,縱使越戰陰影煙消雲散,制度及意識形態的差異,仍難以克服。不過,和東南 亞各國一樣,美越合作是華府戰略東移的必要安排與考量,因為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強化軍事合作,不僅可補強阿富汗撤軍後的戰略缺口,更可望增進在東南亞區域的 影響力,制衡中共不斷增強的軍事和經濟力量。
 強化軍事合作 美越皆獲利
 潘內達本月初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後,隨即趕赴越 南,展開為期三天的訪問。雖曾經兵戎相見,美國仍亟欲盡快揚棄「歷史的過去式」,加緊與越南發展新的合作;越南也期待化解與美國的歧見,發展務實關係。而 在南海局勢日益複雜之際,雙方軍事合作尤為令人矚目。事實上,美越兩國早已於一九九五年實現關係正常化,自二○○三年以來,先後已有數十艘美國軍艦造訪越 南,其中包括航艦。最近兩年來,美越軍事合作穩健發展,兩國軍隊(特別是海軍)並曾進行多次軍事交流和演習。
 潘內達對美越強化軍事合作顯 得十分熱心,他在和越南總理阮晉勇會談時,也強調兩國國防和安全合作前景。分析人士普遍指出,美國今後將愈來愈重視越南的戰略地位,這對越南而言當然是一 個大好機會。首先,中共軍事力量的擴張,已令越南感到不安;而越「中」之間的南海衝突難以化解,越南必須為衝突找靠山,美國也願意利用越南。其次,越南在 東南亞地區的戰略目標,是成為東協的核心國家,東協十國中,真正的核心國家仍是發起國的泰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這些國家與美國的關係都 十分緊密,越南要達成此一目標,必須借助美國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潘內達此次往訪,是三十多年來首位訪問越南戰略港口—金蘭灣的美國國防 部長,他與馮光青除了討論美國向亞太地區的戰略轉移問題外,還擬將美越軍事關係,提昇到新階段。兩人在記者會上表示,美越願意擴大軍事合作,且不會擔心此 一合作會得罪中共;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在美越聯合記者會上,潘內達曾公開表示「只有越南或菲律賓變得強大,東南亞地區才會穩定。」研究者認為,這是華府拉 攏越南、遏制北京的必要舉措。
 美軍對重返金蘭灣興味十足
 事實上,美國奉行的外交理論中,有一條一以貫之的準則,即和平只 有在各方軍事力量均衡的情況下,才得以維持。華府決策者往往相信,一個區域的軍事力量失衡後,擁有較強力量的一方,可能訴諸武力解決爭端,如果中共在南海 向周邊國家訴諸武力,那麼南海事關全球的航運和經濟安全、而且所有亞太工業國(主要是美國在此地區的盟國)也都依賴於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能源線,美國同為亞 太國家,不可能置身事外。因此,潘內達在稍早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中表態,現在美國海軍軍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大約各有一半,將來要把六成的海軍放在太平洋,意 味著美軍將在太平洋地區部署至少六艘航空母艦,以及眾多巡洋艦、驅逐艦、潛艦與濱海戰鬥艦,其戰略佈局正是著眼於中共的軍經力量擴張。
 潘 內達此行,強烈暗示美軍對金蘭灣的濃厚興趣,他形容金蘭灣作為深水良港,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並認為「美軍軍艦在金蘭灣停靠」將是兩國軍事合作的「潛 力」之一。雖然河內當局從未對此有明確的承諾,僅維持近年一貫立場:允許美國補給艦停靠維修,馮光青同時強調這一政策對所有友好國家一視同仁。話雖如此, 若中共未來的軍事威脅持續升高,金蘭灣成為美國艦隊的基地,並非不可能。金蘭灣在越戰期間,曾長期作為美國的海軍基地,越戰後美軍撤出越南,蘇聯此後又長 期利用金蘭灣基地。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金蘭灣難以為繼,最終於二○○二年撤出。
 中共軍力擴張令周邊深感不安
 眾所週知, 亞太軍事失衡主要來自於中共的軍力擴張,這是中共總是成為美國和此區域的其他國家針對性防範的假想敵。承前所言,維持區域均勢是美國一貫的立場,未必針對 中共,而是任何一個國家不透明地大規模擴軍,美國都會有類似反應。進言之,國際社會對共產極權的不信任,當然是一個普遍的心理因素,但美國之所以調整戰 略,與中共極不透明地擴展軍事力量,有極大關係。特別是中共一再宣稱南海、黃海、西藏與兩岸問題,都是北京的核心利益,讓美國更加懷疑中共的戰略意圖。
  不可否認,美國目前仍是擁有世界上最強大軍事力量的國家。和中共不同者不僅是美國為一民主國家,更重要的是,美國奉行的全球戰略人盡皆知,其軍事力量的使 命和用途,受到民主體制極高的規範。在國際認知上,美國所建立的全球安全體系,大西洋方面是以北約為主體;在亞太則是以美日韓同盟和美澳安全條約為主體, 盟國之間共享情報、定期舉行聯合軍事演習,其軍事透明度使亞太國家覺得較為安心。
 相形之下,中共如今在亞太地區,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認同, 其軍事擴張,能為區域帶來一種更公平、合理的秩序,這正是亞太國家大多願意與美國加強合作,以確保自身的國家利益的重要考量。由於中共因素,亞太國家都歡 迎由美國出面,來維護現有的地區格局不被打破。曾經是中共「共產集團」盟友的越南亦不會例外。
 北京在不滿美國戰略佈局的同時,必須思考的 是,何以高喊「和平發展」的口號多年,周邊仍環伺著敵意?再以近者為例,美國、南韓海軍和日本海上自衛隊,自今起一連兩天在濟州南方海域舉行海上聯合軍 演;另每年定期舉行的美韓海上聯合軍演,緊接著於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在黃海登場。雖然美方強調「不在任何國家的領海範圍內」舉行,但美國近年來不斷擴大在 亞太地區的演習規模,制衡中共的目的至為明顯。因此,對中共來說,被國際社會認同和接納,才更能顯示其「崛起」的合理性與安定性,才有利於說服大陸民眾, 避免自己所處的東亞戰略孤立地位,形成內部的政治難題,而不是成天批評「美帝」、抗議遭致戰略圍堵。
 美「中」硬碰硬不符合雙方利益
  另就美國而言,自華府宣示將「重返亞洲」並「維繫其東亞領導地位」以來,種種跡象都顯示了美國戰略目標置於東亞。美國這種刻意防範東亞出現與其相抗衡力量 的思維,一旦面對其軍事力量、軍隊結構和海外任務因國防預算緊縮而被削弱的困境,硬碰硬的策略已不符合實需。隨著中共經濟崛起,若從務實主義的角度來看, 美、「中」雙方無論是檯面上或背後的軍事戰略交鋒,都將改變亞太周邊國家的未來發展。面對亞太地區特別是南海局勢的變化,亞太國家應該有更多、更深的戰略 思考,進而積極持續不斷促成雙邊、多邊對話,俾能共同維護此一地區的和平穩定。(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