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衝突終局 有待美蘇共識解決

◎李祖光
 敘利亞暴力衝突愈演愈烈,美俄領袖在六月中旬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會議(G20)中,特別針對敘國局勢交換意見。美國總統歐巴馬敦促俄羅斯總 統蒲亭加入國際力量,盡快平息敘利亞流血衝突;作為敘利亞盟友的俄國,西方普遍對其寄予希望,但俄國在此問題上仍舊缺乏行動。依目前情勢發展,除了採取更 為嚴厲的制裁,只能寄望敘利亞反對派勢力擴大,迫使該國總統阿塞德交出政權或讓步妥協。依據過去西方國家與穆斯林世界衝突經驗可知,軍事行動結束後,即使 阿塞德垮台,敘利亞難保不會變成另一個阿富汗;反之,縱使阿塞德暫時保住政權,也無法避免內戰。事實上,若以聯合國授權或北約單獨出兵的軍事力量,要讓阿 塞德倒台可說易如反掌,但現在敘利亞局勢的難題並非在於迫使阿塞德下台,而是一個「沒有阿塞德的敘利亞」,會否真如西方社會所期待的發展?
 俄「中」不支持干預敘國亂局
  國際社會對如何結束敘利亞流血衝突束手無策,甚至開始擔心敘利亞陷入內戰。迄六月二十二日,敘利亞軍方擊落土耳其軍機,二十五日又開火攻擊,此舉受到北約 的強烈譴責;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更批評「無恥且令人無法接受」,土耳其官方並揚言將採取報復行動,讓敘利亞當局益形內外交迫。與此同時,敘利亞鄰國已開始選 邊站,其中伊朗已誓言支持阿塞德;但中東地區許多遜尼派都反對阿塞德,包括波斯灣地區的一些王國,連蓋達組織也加入反阿塞德政權的行列。各方雖都公開抨擊 敘利亞暴力,但最讓西方社會傷腦筋的是,目前支持阿塞德的不僅有伊朗,還有其長期盟友俄羅斯。
 G20峰會期間,歐巴馬針對上述議題分別與 蒲亭及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最主要目標是希望說服他們在敘利亞問題上有所表態,即促使阿塞德盡速下台,但此一目標顯然沒有成功,因為俄國與敘利亞的長 期合作關係,以及中共的「不干預」政策,都是解決危機的障礙。俄國不僅在敘利亞塔爾圖斯擁有海軍基地,兩國間尚有武器銷售等在內的密切貿易,此為俄羅斯不 願放棄支持阿塞德的重要原因。至於中共,雖然它在敘利亞沒有明顯利益,但中共選擇支持俄羅斯的態度,因為雙方都希望避免歐美聯軍軍事干預利比亞事件的重 演。
 蒲亭甚至認為,「沒有人有權為其他國家決定誰應上台誰應下台」,這就把美、英、法的目標全部否決了,他還特別指出問題癥結:「不能像 某些北非國家那樣,政權更迭了,暴力卻仍在繼續。」其實指的就是利比亞。從去年聯軍空襲利比亞,到該國前領導人格達費的倒台經驗可知,美國已不願站在第一 線來主導是類軍事行動,華府此時更不可能採取單獨行動對敘利亞開戰,因為歐巴馬目前最大的政治挑戰是年底總統大選;換言之,連任是首務,再重大的外交事務 都不能超越上述政治目標,若陷入敘利亞戰爭泥淖,勢必衝擊選情。
 採「葉門模式」可能性微乎其微
 敘利亞反政府示威,係導因 於阿塞德家族的長期獨裁統治,最後演變成準內戰,復因敘國人民三分之一生活困苦,失業率高,阿塞德鑑於中東近來民主火苗四起,他絕不會讓自己成為穆巴拉 克,更不能使敘利亞成為另一張骨牌。阿塞德政權係由「社會復興黨」掌政,構成分子是安全部隊的什葉派阿拉威支派軍官,主導國內經濟、政治與文化的資源,他 們雖是敘利亞的少數教派,卻掌握著軍政大權,與占多數的遜尼派對立。若阿塞德政權倒台,可想而知,遜尼派必然會反撲報復,阿拉威派不但失去權勢,甚至會遭 到清算鬥爭,基於此一因素考量,阿拉威派更加團結,也不樂見阿塞德妥協,唯恐妥協結果是全盤皆輸。在與國內反抗軍的戰爭中,阿拉威派控制的軍隊和民兵組織 強硬到底,所以讓阿塞德採取「葉門模式」下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國際社會稱敘利亞為「世界小國中的最大國家」,對國際而言,敘利亞在中東 角色遠超過北非的利比亞,雖然它沒有石油利益,但在地緣政治上非常重要。這個十八餘萬平方公里土地的阿拉伯國家雖然面積不大,卻一直是古代世界的心臟,是 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橋樑,而這也使它成為大國覬覦的目標。敘利亞和以色列、黎巴嫩及伊拉克接壤,且是伊朗的盟國,長期以來和美國關係不睦;美國過去一 再譴責敘利亞支持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干預黎巴嫩,並讓反美恐怖分子進入伊拉克。若和利比亞相比,阿塞德對於異議人士的殘酷,絕不下於格達費,他對中東和平 的危害,格達費更是望塵莫及,國際公認敘利亞暗助黎巴嫩的真主黨、伊拉克的反美分子,巴勒斯坦的哈瑪斯也與它關係密切,可說美國痛恨的恐怖組織都與敘利亞 能扯上關係。
 敘利亞的抗議活動本應像埃及平民反抗政治獨裁,之所以會變成像利比亞一樣的準內戰,是外力干預的結果;利比亞是由反抗軍發動 攻擊,再加上外力支援,終於推翻格達費。現在經濟制裁無效,國際正在醞釀提供武器給「敘利亞自由軍」,且部分國家已有實際行動,然而這是有爭議的。站在敘 利亞政府同一邊的俄羅斯與伊拉克都指出,敘利亞反對派有蓋達組織成員,如果西方提供武器,最後將無法得知武器落到誰的手上,這一方面提醒美國,過去他們在 支持阿富汗游擊隊抵抗蘇聯紅軍時,西方所供應的武器,最後都落在蓋達和塔利班的手中。
 內亂持續惡化 逾百萬人待救援
 正因 如此,美國與歐盟對武裝反對派也抱持相當謹慎的態度,尤其是提供武器會讓內戰正式爆發,但這在某種程度來看,反而是阿塞德政府真正希望的發展,它可以藉此 動員全國力量打一場「民族聖戰」,反而延長其政權生命。在各有所圖的情況下,對敘國反對派而言,他們唯一目標是奪取權力,唯有鏟除阿塞德代表的阿拉威集團 方能翻身;西方的考量是,阿塞德政權垮掉,就能免除伊朗什葉政權與敘利亞什葉政權的聯盟,因為伊朗之患遠在敘利亞之上。不過,俄國顧慮不是沒有根據,事涉 未來敘利亞的發展,美國必須思考,沒有了阿塞德,他們能與誰打交道?若是蓋達分子的勢力進入敘利亞又當如何?
 根據國際人道組織估計,敘利 亞內亂持續惡化,已造成境內多達一百五十萬人等待救援。聯合國特使安南呼籲具影響力的國家必須通力合作,避免敘利亞情勢出現破壞性的發展,這方向是對的, 但在實際上則不易達成。英國《金融時報》評語認為,西方與俄羅斯就敘利亞問題的爭執,猶如西諺所謂兩個禿子爭梳子,但實際上雙方都不知道該怎麼辦。西方認 為阿塞德政權必須終結,這是正確的;俄國認為阿塞德倒台可能導致更糟的局面,這也沒錯。在國際方面,為了阿塞德是否應下台,已導致大國間的歧見,國內方 面,由於戰事不斷升高,救援行動處處受限,許多機構在當地的行動處於暫停狀態,也讓救援無法有效展開。基於人道關懷,無論阿塞德是否下台,此時國際應速謀 解決敘利亞衝突的終局,才能避免悲劇不斷擴大。(作者為國防大學戰院教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