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與阿拉伯聯盟特使安南於上月底針對敘利亞議題,在日內瓦舉行國際會議,就敘國政權轉移協議達成共識,並將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但各國對敘利亞總
統阿塞德去留意見仍存分歧,俄「中」仍堅持立場,反對逼迫阿塞德下台。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並表示,莫斯科已說服其他與會國,敘國權力轉移由敘利亞人民決
定,沒有一方會被排除在外;中共外長楊潔篪也表示,敘國內政問題,外國政權不容置喙。安南則對此高度懷疑,認為敘利亞人民真的會選出一個雙手染血的領導
人?美國務卿希拉蕊更期盼終結「阿塞德和雙手染血的人仍能掌權的童話」。
儘管這項協議跨出了一大步,各國聲稱達成共識,但強權卻各唱各的調,所謂的共識,其實也只是建立在各自國家利益上的考量。敘利亞人民欲實現和平理想,恐怕仍遙不可及。
各強權對敘利亞問題的立場
一、俄羅斯:整體而言,俄羅斯在敘利亞主要利益為軍售及地緣戰略利益。自一九四一年敘利亞獨立後,蘇聯最早與敘利亞建交,蘇聯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源源不絕 地進入敘國境內;基本上,敘利亞軍隊可說是蘇聯軍制的翻版,並長期使用蘇聯製武器,即使蘇聯瓦解後,敘利亞仍未投靠西方,繼續與俄羅斯維持緊密軍事合作關 係。二○一一年時,俄羅斯與敘利亞簽署的軍事合約高達四十億美元,俄羅斯手握如此肥美的大魚,怎能輕易放手呢?
此外,在冷戰期間,敘利亞 一直是蘇聯在中東地區反美、反以色列的忠實盟友,蘇聯更獲准自由使用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此港位於地中海東岸,距離土耳其重要海軍基地伊斯坎德倫僅一百九 十公里,不只是俄國黑海艦隊駛離博斯普魯斯海峽後的重要補給港,更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前進基地。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防預算大幅萎縮,海外軍事 基地相繼撤離,但是莫斯科當局仍不願放棄塔爾圖斯軍港,可見此軍港對俄羅斯極具重要戰略利益。為阻礙美國支配中東地區,俄羅斯自去年開始,大幅維修與擴建 塔爾圖斯軍港,目前俄羅斯在該地的補給點,約駐紮一百多人。
去年十二月,俄羅斯不惜派遣其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前往敘利亞,無非 是為了嚇阻西方國家強行採取「利比亞模式」,對敘利亞動武,其中宣示意味濃厚。但自今年六月開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即不時透露,只要敘利亞內部對阿塞德 下台達成共識、新任政權持續親俄,俄羅斯將樂觀其成,顯見俄羅斯面對強大國際壓力,對於「堅守阿塞德政權」的想法,已經漸漸出現質變;對俄羅斯而言,真正 看在眼裡的,其實只是保住俄國在中東的利益,而不是阿塞德家族政權的穩固與否。
二、美國:由於敘利亞長期與蘇聯(俄羅斯)、伊朗友好,並遂行仇視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且華府過去曾譴責敘利亞支持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干預黎巴嫩內政,致使美、敘關係始終不和睦;「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甚至把敘利亞列入「流氓國家」。
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敘利亞境內爆發了反政府運動,雖然是乘勢推翻阿塞德政權的大好契機,但由於美國忙於阿富汗撤軍規劃及亞太戰略調整,加上年底將 登場的總統大選等因素,歐巴馬勢必不可能冒險再介入另一場新的軍事行動;況且,敘利亞軍力在俄羅斯扶持下,遠較利比亞強大,敘國反對派亦不足以凝聚成主要 抗暴勢力,因此無法仿效「利比亞模式」,瓦解阿塞德政府。此外,在一九八○年代的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曾透過巴基斯坦,提供阿富汗游擊隊武器,對抗入侵的 蘇聯部隊,但蘇聯撤軍後,許多武器流入蓋達組織與塔利班恐怖分子手中。因此,美國絕不可能重蹈覆轍,輕易提供武器給敘國反對派,或是強行軍事干涉,僅能不 斷以外交喊話,呼籲國際正視敘利亞人道危機。
三、中共: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多次以「不干涉內政」為藉口,否決了對敘利亞的譴責案。二 ○○八年時,西藏發生抗暴示威,當中共飽受國際批評之際,敘利亞始終持強硬立場,站在中共一邊。然而,敘利亞與中共的盟友情誼看似堅定,其實在中共眼中, 真正的夥伴只是「經濟利益」,而非阿塞德政權。二○一○年,敘「中」雙邊貿易額已達到二十四點八億美元,其中二十四點四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對敘利亞的出 口,且中國大陸最大的石油公司也在敘利亞投資了數億美元。因此,一旦敘利亞政權更替或發生民主變革,都將使中共在當地的投資毀於一旦。
四、歐盟:由於歐盟多數國家與敘利亞之間僅地中海一海之隔,對於敘國局勢理應高度關注,但由於歐盟在歐債風暴籠罩下,已無多餘心力介入,更遑論出兵干涉, 即使日前發生土耳其F—4偵察機遭敘國擊落事件,以歐洲國家為主要成員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僅以口頭警告,避免情勢提昇為軍事衝突。此外,截至六月底止, 歐盟雖對敘利亞阿賽德政權實施十六輪制裁措施,包括制裁私人企業、凍結敘國第一家庭的歐洲銀行帳戶等,但卻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懲治效果有限,在俄「中」 聯合護航下,國際社會諸多大規模制裁措施均遭阻攔,成為阿塞德能夠有恃無恐地血腥屠殺異議分子主因。
俄「中」聯手干預 敘國情勢難好轉
根據聯合國統計,自從敘利亞爆發反政府運動以來,已有逾萬平民在衝突中喪生,多達一百五十萬人成為等待救援的難民,然而歐美國家受限於各自國內因素,無法 採取「利比亞模式」,實現人道救援理念,轉而冀望採取「葉門模式」,和平轉移敘利亞政權,也就是阿塞德讓出大位、流亡海外,國際法庭將不再追究阿塞德的罪 行。不幸的是,俄「中」為確保在敘利亞的利益,高調反對外國勢力插手干預敘利亞內政,並對敘國政府軍嗜血行徑視若無睹。面對瀕臨內戰邊緣的敘利亞局勢,以 及可能日趨嚴重的人道危機,若北京與莫斯科當局仍不願正視問題核心,僅顧及眼前利益,敘利亞未來恐將成為中東的人間煉獄,屆時俄「中」在敘國的利益也恐將 化為烏有。
儘管這項協議跨出了一大步,各國聲稱達成共識,但強權卻各唱各的調,所謂的共識,其實也只是建立在各自國家利益上的考量。敘利亞人民欲實現和平理想,恐怕仍遙不可及。
各強權對敘利亞問題的立場
一、俄羅斯:整體而言,俄羅斯在敘利亞主要利益為軍售及地緣戰略利益。自一九四一年敘利亞獨立後,蘇聯最早與敘利亞建交,蘇聯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源源不絕 地進入敘國境內;基本上,敘利亞軍隊可說是蘇聯軍制的翻版,並長期使用蘇聯製武器,即使蘇聯瓦解後,敘利亞仍未投靠西方,繼續與俄羅斯維持緊密軍事合作關 係。二○一一年時,俄羅斯與敘利亞簽署的軍事合約高達四十億美元,俄羅斯手握如此肥美的大魚,怎能輕易放手呢?
此外,在冷戰期間,敘利亞 一直是蘇聯在中東地區反美、反以色列的忠實盟友,蘇聯更獲准自由使用敘利亞塔爾圖斯軍港,此港位於地中海東岸,距離土耳其重要海軍基地伊斯坎德倫僅一百九 十公里,不只是俄國黑海艦隊駛離博斯普魯斯海峽後的重要補給港,更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重要前進基地。自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防預算大幅萎縮,海外軍事 基地相繼撤離,但是莫斯科當局仍不願放棄塔爾圖斯軍港,可見此軍港對俄羅斯極具重要戰略利益。為阻礙美國支配中東地區,俄羅斯自去年開始,大幅維修與擴建 塔爾圖斯軍港,目前俄羅斯在該地的補給點,約駐紮一百多人。
去年十二月,俄羅斯不惜派遣其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前往敘利亞,無非 是為了嚇阻西方國家強行採取「利比亞模式」,對敘利亞動武,其中宣示意味濃厚。但自今年六月開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即不時透露,只要敘利亞內部對阿塞德 下台達成共識、新任政權持續親俄,俄羅斯將樂觀其成,顯見俄羅斯面對強大國際壓力,對於「堅守阿塞德政權」的想法,已經漸漸出現質變;對俄羅斯而言,真正 看在眼裡的,其實只是保住俄國在中東的利益,而不是阿塞德家族政權的穩固與否。
二、美國:由於敘利亞長期與蘇聯(俄羅斯)、伊朗友好,並遂行仇視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且華府過去曾譴責敘利亞支持巴勒斯坦武裝分子、干預黎巴嫩內政,致使美、敘關係始終不和睦;「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甚至把敘利亞列入「流氓國家」。
受到「阿拉伯之春」的影響,敘利亞境內爆發了反政府運動,雖然是乘勢推翻阿塞德政權的大好契機,但由於美國忙於阿富汗撤軍規劃及亞太戰略調整,加上年底將 登場的總統大選等因素,歐巴馬勢必不可能冒險再介入另一場新的軍事行動;況且,敘利亞軍力在俄羅斯扶持下,遠較利比亞強大,敘國反對派亦不足以凝聚成主要 抗暴勢力,因此無法仿效「利比亞模式」,瓦解阿塞德政府。此外,在一九八○年代的阿富汗戰爭期間,美國曾透過巴基斯坦,提供阿富汗游擊隊武器,對抗入侵的 蘇聯部隊,但蘇聯撤軍後,許多武器流入蓋達組織與塔利班恐怖分子手中。因此,美國絕不可能重蹈覆轍,輕易提供武器給敘國反對派,或是強行軍事干涉,僅能不 斷以外交喊話,呼籲國際正視敘利亞人道危機。
三、中共: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多次以「不干涉內政」為藉口,否決了對敘利亞的譴責案。二 ○○八年時,西藏發生抗暴示威,當中共飽受國際批評之際,敘利亞始終持強硬立場,站在中共一邊。然而,敘利亞與中共的盟友情誼看似堅定,其實在中共眼中, 真正的夥伴只是「經濟利益」,而非阿塞德政權。二○一○年,敘「中」雙邊貿易額已達到二十四點八億美元,其中二十四點四億美元來自中國大陸對敘利亞的出 口,且中國大陸最大的石油公司也在敘利亞投資了數億美元。因此,一旦敘利亞政權更替或發生民主變革,都將使中共在當地的投資毀於一旦。
四、歐盟:由於歐盟多數國家與敘利亞之間僅地中海一海之隔,對於敘國局勢理應高度關注,但由於歐盟在歐債風暴籠罩下,已無多餘心力介入,更遑論出兵干涉, 即使日前發生土耳其F—4偵察機遭敘國擊落事件,以歐洲國家為主要成員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僅以口頭警告,避免情勢提昇為軍事衝突。此外,截至六月底止, 歐盟雖對敘利亞阿賽德政權實施十六輪制裁措施,包括制裁私人企業、凍結敘國第一家庭的歐洲銀行帳戶等,但卻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懲治效果有限,在俄「中」 聯合護航下,國際社會諸多大規模制裁措施均遭阻攔,成為阿塞德能夠有恃無恐地血腥屠殺異議分子主因。
俄「中」聯手干預 敘國情勢難好轉
根據聯合國統計,自從敘利亞爆發反政府運動以來,已有逾萬平民在衝突中喪生,多達一百五十萬人成為等待救援的難民,然而歐美國家受限於各自國內因素,無法 採取「利比亞模式」,實現人道救援理念,轉而冀望採取「葉門模式」,和平轉移敘利亞政權,也就是阿塞德讓出大位、流亡海外,國際法庭將不再追究阿塞德的罪 行。不幸的是,俄「中」為確保在敘利亞的利益,高調反對外國勢力插手干預敘利亞內政,並對敘國政府軍嗜血行徑視若無睹。面對瀕臨內戰邊緣的敘利亞局勢,以 及可能日趨嚴重的人道危機,若北京與莫斯科當局仍不願正視問題核心,僅顧及眼前利益,敘利亞未來恐將成為中東的人間煉獄,屆時俄「中」在敘國的利益也恐將 化為烏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