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選後政局動盪 華府態度成關鍵

◎黃慧貞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本月中旬訪問埃及,分別與該國首位民選總統穆爾西及軍方「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SCAF)主席坦塔威會談,表明美方希 望埃及各方就民主進程達成共識,軍方應回歸「純粹的維護國家安全角色」,邁向真正的民主政治,希拉蕊強調,美國支持埃及完全轉型至文人統治,敦促軍方與最 大的伊斯蘭政治組織「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和衷共濟,確保民主過渡進程平和順利。此外,由於埃及旅遊業不振,希拉蕊重申美將勾消開羅積欠的十億美元, 提供中小企業二億五千萬美元信貸擔保,並設六千萬美元的美埃創投基金,可謂十足利多。然而,面對選戰期間的紛擾埋下社會分裂的種子,再加上政局動盪不安, 未來無論是重建社會團結,以及如何與軍方保守勢力互動,都是埃及新政府未來的嚴峻挑戰。
 選後埃及 軍方勢力仍不容忽視
 埃 及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相當重要的阿拉伯盟邦,埃及政權更迭關乎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利益,過去穆巴拉克政府時期,華府每年均大量金援開羅。穆巴拉克去年二月下 台後,軍方「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接掌政權,並極力擴權。雖然埃及在推翻穆巴拉克後,才真正確立民主選舉的政治體制,但埃及軍方要繼續掌權的架勢非常明 顯,穆兄會出身的穆爾西除與總統直選前透過種種手段攬權的軍方周旋外,也槓上司法體系與某些世俗派政黨。埃及最高憲法法庭的法官泰半是前獨裁者穆巴拉克所 任命,與軍方同被視為舊勢力代表。穆兄會的政黨「自由與正義黨」早先贏得國會選舉控制多數席次,軍方不能容忍,於是暗地與部分法官合謀,讓最高憲法法院宣 布選舉違法,將新國會下議院解散,收回立法權。
 上個月,穆爾西在總統大選獲勝,軍方曾想運用壓倒性的政軍優勢不讓穆爾西當選,但隨著國內 外的輿論壓力紛至沓來,只能在限制新總統的權力策略下,同意穆爾西當選,這作法較符合阿拉伯國家及美國的想法。穆爾西就任後立即發布總統令恢復下議院運作 且短暫復會;未料最高憲法法院隨後推翻穆爾西的總統令,穆爾西也被迫表示「尊重」法院裁決。由此可見,SCAF雖然表面說不再干政,但仍希望產生一個能合 作的總統;大選時以些微差距落敗的參選人、前總理沙菲克是空軍出身,他在穆巴拉克陷困境時,在軍方支持下出任總理,選民當然對他沒有好印象,不過依此次總 統選舉得票結果來看(穆爾西五一%:沙菲克四八%),軍方的政治勢力仍然不容忽視。
 承前所言,埃及軍方與法院合謀限制穆兄會的計畫非常明 顯,但SCAF的計畫太粗糙,國會選出後已經成立,不在選舉委員會計票後核查,卻在國會宣誓就職、已開始運作時被宣布選舉有違法。若真是如此,應是由選委 會向刑事法院舉證提出當選違法,怎能由親軍方的憲法法院宣布無效?如今就職的國會被解散,新國會未選出,導致埃及成為無人民權力代表的國家。若要限制新總 統的權力,必須要有新憲,但在未修改舊憲的情況下,總統當然要依照舊憲法執行權力,故依法論法,穆爾西有權下令恢復被解散的國會。目前,穆爾西與軍方首次 角力雖暫告歇,但權力鬥爭仍方興未艾,這正是美國所擔心的。
 政權更迭 攸關美在中東利益
 由於穆爾西的當選,打破了埃及自 一九五二年以來,總統均由軍方人士擔任的傳統,也意味具有宗教色彩的穆兄會八十多年來首次掌管國家最高權力。這一年多來,美國高官頻頻造訪埃及,並與穆兄 會保持接觸,以掌握埃及的政治動向,穆兄會也曾派代表團訪問美國,這是該會自一九二九年成立以來,美國對其立場發生的實質性改變。美國此項新的外交做法, 必然會引起以色列的強烈不滿,但歐巴馬政府為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長遠戰略利益,使穆兄會改變過去敵視美國和以色列的立場,此乃必要之舉;也因此,希拉蕊特 別在訪埃期間鄭重呼籲,要求穆爾西政府和軍方,必須保障埃及婦女及一千餘萬名科普特教會基督徒的權益。
 穆爾西政府 面臨內外雙重挑戰
  對埃及而言,目前新政府在內部最重要的兩大挑戰,一是如何取得西方國家的信任。埃及近年來經濟疲弱不振,必須靠國際貨幣基金(IMF)與美國金援挹注才能 度過難關。去年五月,美國總統歐巴馬曾在華府發表「阿拉伯之春」演說中宣布,美國將取消埃及積欠的十億美元債務,並另外提供十億美元貸款給該國。美國的用 意當然是希望透過金援,避免埃及在實現民主的同時爆發內亂,造成極端勢力和宗教黨派有機會掌權,但後來選舉結果未能如意。因此,如果穆爾西政府無法取得美 國的信任,埃及恐怕再度陷入政治和經濟危機之中。
 二是軍方和穆兄會是否都能遵守諾言,讓政權順利運作。穆兄會雖然在國會勝選後控制七成席 次,卻仍被軍方和法院聯手解散,如今穆爾西開始行使憲法賦與的總統職權,軍方若鐵了心要與他長期對立,埃及政爭的問題將沒完沒了。穆兄會贏得選舉後,使得 埃及一些左翼和自由黨派指責穆兄會正試圖單獨控制國家所有政權機構,占埃及總人口約百分之十的基督教徒更是擔心他們會受到打壓,許多埃及婦女也擔心新政權 會以宗教名義限制女性的自由。值此穆爾西正在組建新政府的時刻,埃及軍方領導人坦塔威於十六日宣稱「國家屬於全體埃及人民,絕不允許穆兄會獨攬國家大 權。」這是穆爾西宣誓就任總統後,軍方對他及其穆兄會發出的最嚴厲且明確警告,也顯示雙方的對立持續白熱化。另一個麻煩是,過去不滿軍方長期獨裁,現在又 擔心埃及走向「政教合一」的年輕世代,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了不安全感,已形成一股社會隱憂。
 在外部環境方面,由於穆兄會是伊斯蘭遜尼派,這 是能被沙烏地阿拉伯等波灣國家接受的;美國早就與穆兄會建立新關係,希拉蕊此行的態度對SCAF顯然有所警惕,使埃及軍方目前尚不致對穆爾西「輕舉妄 動」,但坦塔威此時對穆兄會發出明確警告,有評論認為其背後有著美方的影子,因為美國仍不願看到穆兄會完全控制埃及。換言之,這是一個平衡的策略,若憲法 法院與軍方未來仍持續抵制新總統命令,或以武裝力量脅迫國會運作,必然引起新的政潮,美國恐怕也不會坐視。
 誠如希拉蕊在訪埃時強調:「民主之路步步艱難,需要對話、妥協與務實的政治運作。」此態度並沒有明確表態華府會完全支持任何一方,對美國而言,其實誰當選總統已不太重要,重要在於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能否確保。穆兄會雖已贏得總統及之前的國會選舉,但無法有所作為,其關鍵就在於軍方仍掌握政府絕大多數的權力,華府絕不想看到穆爾西和軍 方的長期對立,過去埃及軍方係由美國背後支持,未來是否和穆爾西妥協,恐怕要看華府的風向了。(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