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政權更迭 我應審慎觀察應對

◎胡敏遠
 我國在南美洲唯一邦交國—巴拉圭,在今年六月二十二日,其國會通過彈劾罷免盧戈總統一職,不僅掀起巴國政治風暴,也引發拉丁美洲國家強烈 震撼。該罷免案導因於六月十五日該國警察處理內地省份(卡寧笛優省)無地農民示威抗議過當所致,此事件造成警民十六人死亡,兩百多人受傷。巴國國會認為此 事件與盧戈的施政方針有密切關係,因而要求盧氏必須請辭,以示負責。盧戈遭罷免後,副總統佛朗哥隨即宣誓就職,成立新政權。巴國國會罷免總統事件引發拉美 各國領袖大肆撻伐,對佛朗哥政權冠上「國會政變」、「違背民主」、「偽政權」等稱號,並且不承認佛朗哥為巴拉圭新總統。
 面臨區域國家排山 倒海的反對聲浪,佛朗哥政權表現出不畏懼、不妥協的強硬態度,堅持巴國憲政獨立自主立場,甚至主動與鄰國玻利維亞斷交。值得重視的是,巴拉圭與我國具有正 式外交關係,我國外交政策與立場持續以謹慎態度因應,以維護雙方最大利益,確保兩國關係不因此事有所動搖。
 土地分配問題 引發罷免聲浪
  巴拉圭位於南美洲心臟地帶,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內陸國家。巴國政體為三權分立、總統制國家,總統為全國最高行政首長亦為三軍統帥。巴拉圭立法機構是由參議院 (四十五席)及眾議院(八十席)組成,國會功能及權力與其他西方民主國家雷同,但是巴國國會與西方國家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具有彈劾與罷免總統、副總統權 力。在政黨方面,巴國主要政黨有科羅拉多黨(紅黨)及自由黨(藍黨),但因兩黨國會議員均未過半數,執政團隊必須尋求與其他小黨合作,方能使議會與行政工 作順利推行。
 長久以來,巴國若欲求政治穩定,必須建立在兩個重要基礎上,首先,必須讓各黨派政治參與者均能有利可圖,在雨露均霑的前提 下,求得利益平均分配,才能使政治獲得穩定。一旦權力與利益分配不均,內鬥事件就會層出不窮;其次是如何安撫貧窮百姓的不滿情緒,尤其無地農民長期向政府 抗議,要求分配土地,成為巴國內政嚴重問題。另外,巴拉圭政府行政效率不彰、貪腐風氣盛行,在南美洲國家貪汙指數中,始終名列前茅。由於巴國政治人物參政 動機多以個人利益為考量,因此,巴拉圭政治特色為從中央到省,再到縣市形成一個龐大的黨/政/商相互糾結的利益集團,政治人物欲推動行政工作,必須藉由多 重「協商」,才能順利遂行任務。巴拉圭人民對貪腐的政治現象積怨已久,致使具有天主教神父身分的盧戈,能於二○○八年總統大選中勝出。盧戈投入總統競選, 讓巴國人民重新燃起政治希望。然而,盧戈背後沒有政黨奧援,在國會中亦無相對多數的議員支持,因此,其政治理念及重大政策始終無法順利推動,也讓盧戈在競 選期間的諸多承諾無法一一兌現;其中,尤以讓無地農民獲得土地的政策更遭遇重重阻撓。一旦無地農民發起抗爭,引發社會動亂,當政府無計可施之際,國會各政 黨遂將矛頭指向盧戈,把全部政治責任歸咎於盧氏一人。然而,盧戈的意識形態與拉美左派國家相近,在拉美區域組織中,亦擁有普遍的支持與認同,這也是盧戈遭 罷免後,拉美多數國家與巴國農民紛紛聲援的主因。
 華府尚未表態 避免惡名纏身
 巴拉圭參與的區域組織中,最主要的兩個為南 方共同市場及南美國家聯盟,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為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及巴拉圭等五國;南美國家聯盟則包括了南美洲十四個大小國家。值得注意的 是,無論是南方共市還是南美國家聯盟,成立的重要宗旨都是希望建立一個沒有外力(主要指美國)干預的國家團體、一個真正屬於拉丁美洲的區域組織。因此,近 年拉美國家發生重大國際事件時,南美區域組織都扮演重要「仲裁者」角色。例如,二○○八年厄瓜多爾與哥倫比亞爆發邊界衝突後,哥倫比亞同意讓美軍進駐,引 發委內瑞拉與哥倫比亞間的武力對峙;以及二○○九年宏都拉斯的政變事件,南美國家組織都居中扮演極重要的關鍵角色。因此,當巴拉圭國會罷免盧戈時,南方共 同市場與南美國家聯盟,自然會以區域集團力量介入巴國內政轉變,以期落實「拉丁美洲式」的區域制裁力量。
 然而,南美國家組織多為左派國 家,這些國家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式的福利政策,造成的境內族群分裂與派系鬥爭事件層出不窮。左派國家的國會也經常對執政團隊提出批評言論,例如玻利維亞國 會就曾糾舉總統摩拉雷斯的許多言辭。因此,當巴拉圭國會傳出總統遭罷免一事,勢必造成南美其他左派國家的擔憂,深怕因此引發骨牌效應,進而演變為政權更迭 態勢。值得觀察的是,美國針對巴拉圭國會罷免總統一事至今仍未表態,華府僅表示:「一切都由巴拉圭人民決定,美國將尊重美洲國家組織的各項決議」,其中的 關鍵因素即在於美國不願得罪多數拉美左派國家,同時避免過早表態,招致拉美國家再度將美國定位在「干預拉美國家內政」的角色。
 穩固臺巴邦誼 我方審慎面對
  巴國總統遭罷免事件,為拉美區域政壇投下一大震撼彈,南美各主要國家打著捍衛民主的旗幟,紛紛對巴拉圭國會提出強烈質疑與撻伐,實際上各國真正擔心的,是 巴拉圭式的罷免事件出現在自己國家。此外,巴國國會罷免總統屬巴國憲法賦與國會議員的憲政問題,其國會議員僅是依法執行職責而已;副總統佛朗哥則依據巴國 憲法宣誓就職,亦是依據該國法律履行職責,若僅觀察此政治行為,完全符合巴拉圭憲政程序,區域組織若強行運用各項名目反對巴國國會的決議,最終恐怕也是站 不住腳。相對地,巴拉圭與我國持續了五十五年的邦交關係,我外交部未受南美區域國家影響,持續以審慎態度面對此事件,以維持長久穩固的友邦情誼,才是面對 巴拉圭新局勢的正向態度。(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