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邁德
一九八五年九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依防衛作戰需求,由法、義、西德、荷、英等五國合作研發「北約組織」NH90中型多功能直升機(NH係NATO Helicopter縮寫),俾擔負九○年代歐洲區域性的戰場運輸、偵察巡邏、反艦與反潛等作戰任務。
一九八七年四月,英國宣布退出合作 案,原因是與義大利合作之軍民兩用EH101直升機研發順利,並在一九八七年十月成功首飛,證明英國的主要考量是,避免在相同市場進行雙重投資。一九九二 年九月一日,其他四國簽訂合作生產合約,其分工比率及主項目為:法國負責主旋翼、尾旋翼、座艙;義大利負責動力及任務系統;德國負責主機身結構;荷蘭負責 後機身結構、主艙門、起落架。
NH90直升機從研發到生產的風波不斷。先是英國退出合作案,接著是東西德統一,在一九九○年十月暫停投 資,隨後在一九九六年春,遭遇荷蘭參與研發廠家宣布破產等問題。所幸研發的技術與資金困境都逐一克服,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一架原型機成功首飛,第 二架原型機於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九日首飛,第三架原型機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首飛。
多功能優異構型
三架原型機的主要 測試任務不同,第一架是基本性能測試的通用型,針對飛控、航電等基本飛行系統進行測試,當性能獲得驗證後,才賡續由後兩架原型機進行主要構型的作戰測試評 估。NH90直升機的主要構型有二種,一種是陸基型「戰術運輸直升機」(Tactical Transport Helicopter, TTH),主任務為作戰部隊人員與物資的戰術機動部署,亦具備自衛與攻擊戰力;另一種是艦載型「北約巡洋艦直升機」(NATO Frigate Helicopter, NFH),主任務為運補、救援、搜索、監視、佈雷,以及配合母艦執行反潛、反艦等協同作戰。
從三架原型機的首 飛,即展示前三點可收放起落架(主輪為單輪、鼻輪為雙輪,另可加裝滑翹板或四具可充氣浮囊,以便在雪地或水面上起降),以及機尾左側垂直尾旋翼、右側水平 尾翼之傳統設計;然其水平主旋翼(四葉)、垂直尾旋翼(四葉)、機體結構等皆採複合材料,因而具有重量輕、機身結構堅固的特色,所以具備高抗墜毀性、構型 雷達截面積小等優點。此外,螺旋槳軸採鈦金屬並裝置彈性軸承,主旋翼葉片和尾旋翼斜梁可彈性折疊,大幅減少載機空間(諸如德國F124級護衛艦的飛行甲板 和機庫即可各容納二架NH90艦載型直升機)。
提昇戰場存活率
飛行座艙為正、副駕駛二員(艦載型可增設戰術偵測官乙 員),採用四重多工線傳飛控系統,可提昇飛行穩定性、降低飛行員操控負荷;飛行儀表板上設置五具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器,以MIL-STD-1553B資料 匯流排整合相關飛航資訊,分別顯示飛航、任務、機務、航行圖、地形與地貌等資訊。客貨艙可容納二十名武裝士兵,或十二個醫護擔架,經由機身兩側的艙門進 出;或經由機尾艙門跳板,載運八千公斤的戰術物資(含步兵重型武器載具);或機下吊掛四千公斤物資。機內兩側艙門邊可配置兩挺機槍,機外則可視任務需求, 加掛火箭及機砲莢艙、空對空及空對面飛彈、反潛魚雷等攻擊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為因應未來戰場的各種威脅,機體上方裝置兩具高效能發動 機,其排氣尾管的噴口向上,俾提高紅外線偵測的遮蔽性;機內油箱採用防爆自封設計,可承受二十三公厘機砲攻擊,以及墜機時的抗衝擊防護力;此外,加裝雷達 與雷射警告系統、反飛彈系統(含熱燄與干擾絲誘餌投放器)等自衛裝置,大幅提昇戰場的存活率。
面對全球競爭市場,除了陸基型與艦載型之 外,NH90直升機也可依採購國的特殊作戰需求,客製化各種不同專屬衍生機型(目前已有二十五種衍生機型),並賡續進行性能提昇規劃,諸如加裝頭盔式瞄準 具/顯示器(HMS/D)、整合發射先進飛彈火力系統等,以面對全球競爭市場佔有性能優勢。即使尚在作戰測試評估階段,已先獲得合作生產國的三百六十六架 採購訂單,並在二○○○年六月三十日開始量產;接著在二○○一年六月,葡萄牙新加入合作團隊,更有助於拓展全球軍火市場。
妥善率及可靠度大受肯定
隨後完成作戰測試評估,除備受使用國的好評外,並獲選「北歐標準直升機計畫」(NSHP)機型,來自挪威、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以及希臘、西班牙、阿曼、紐西蘭、澳洲等國的訂單不斷湧入。二○○五年十二月,比利時決定採購十架NH90直升機,成為第十四個部署使用國。
NH90直升機使用迄今,其妥善率及可靠度大受肯定。先以合作生產國之一的德國為例,二○○○年六月簽訂八十架採購合約,在使用過程中僅提出許多不滿意報 告,諸如:武裝士兵無法在機尾艙門快速進出;客艙座椅太小,武裝士兵的裝備只好放在地板上;結構空間不足,無法增加一門機砲及射手;無法運送反裝甲飛彈等 步兵重型武器;機內絞盤無法滿足物品快速裝卸需求等,因而要求進一步改進。
好在這些問題都逐步獲得解決,因此在二○○七年六月,又簽訂增購四十二架合約,賡續提供陸海空三軍部署。再以澳洲皇家空軍為例,二○一○年四月二十日一架NH90直升機因發動機故障而安全迫降,該型機雖全面停飛執行特檢,但在七月順利再度開飛。
綜合觀之,NH90直升機不但是北約區域性防衛作戰的要角,相較於性能相當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UH-60「黑鷹」直升機,除造價高了近三倍(每架一千七 百萬元左右)之外,因研發期程較晚,佔有諸多最新航太科技的運用空間,因此擁有五百七十三架的採購訂單且陸續交機中,早就是全球軍用直升機市場的重要成員 之一。(作者:資深軍事專欄作家)
一九八五年九月,「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依防衛作戰需求,由法、義、西德、荷、英等五國合作研發「北約組織」NH90中型多功能直升機(NH係NATO Helicopter縮寫),俾擔負九○年代歐洲區域性的戰場運輸、偵察巡邏、反艦與反潛等作戰任務。
一九八七年四月,英國宣布退出合作 案,原因是與義大利合作之軍民兩用EH101直升機研發順利,並在一九八七年十月成功首飛,證明英國的主要考量是,避免在相同市場進行雙重投資。一九九二 年九月一日,其他四國簽訂合作生產合約,其分工比率及主項目為:法國負責主旋翼、尾旋翼、座艙;義大利負責動力及任務系統;德國負責主機身結構;荷蘭負責 後機身結構、主艙門、起落架。
NH90直升機從研發到生產的風波不斷。先是英國退出合作案,接著是東西德統一,在一九九○年十月暫停投 資,隨後在一九九六年春,遭遇荷蘭參與研發廠家宣布破產等問題。所幸研發的技術與資金困境都逐一克服,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八日,第一架原型機成功首飛,第 二架原型機於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九日首飛,第三架原型機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首飛。
多功能優異構型
三架原型機的主要 測試任務不同,第一架是基本性能測試的通用型,針對飛控、航電等基本飛行系統進行測試,當性能獲得驗證後,才賡續由後兩架原型機進行主要構型的作戰測試評 估。NH90直升機的主要構型有二種,一種是陸基型「戰術運輸直升機」(Tactical Transport Helicopter, TTH),主任務為作戰部隊人員與物資的戰術機動部署,亦具備自衛與攻擊戰力;另一種是艦載型「北約巡洋艦直升機」(NATO Frigate Helicopter, NFH),主任務為運補、救援、搜索、監視、佈雷,以及配合母艦執行反潛、反艦等協同作戰。
從三架原型機的首 飛,即展示前三點可收放起落架(主輪為單輪、鼻輪為雙輪,另可加裝滑翹板或四具可充氣浮囊,以便在雪地或水面上起降),以及機尾左側垂直尾旋翼、右側水平 尾翼之傳統設計;然其水平主旋翼(四葉)、垂直尾旋翼(四葉)、機體結構等皆採複合材料,因而具有重量輕、機身結構堅固的特色,所以具備高抗墜毀性、構型 雷達截面積小等優點。此外,螺旋槳軸採鈦金屬並裝置彈性軸承,主旋翼葉片和尾旋翼斜梁可彈性折疊,大幅減少載機空間(諸如德國F124級護衛艦的飛行甲板 和機庫即可各容納二架NH90艦載型直升機)。
提昇戰場存活率
飛行座艙為正、副駕駛二員(艦載型可增設戰術偵測官乙 員),採用四重多工線傳飛控系統,可提昇飛行穩定性、降低飛行員操控負荷;飛行儀表板上設置五具多功能彩色液晶顯示器,以MIL-STD-1553B資料 匯流排整合相關飛航資訊,分別顯示飛航、任務、機務、航行圖、地形與地貌等資訊。客貨艙可容納二十名武裝士兵,或十二個醫護擔架,經由機身兩側的艙門進 出;或經由機尾艙門跳板,載運八千公斤的戰術物資(含步兵重型武器載具);或機下吊掛四千公斤物資。機內兩側艙門邊可配置兩挺機槍,機外則可視任務需求, 加掛火箭及機砲莢艙、空對空及空對面飛彈、反潛魚雷等攻擊武器。
值得一提的是,為因應未來戰場的各種威脅,機體上方裝置兩具高效能發動 機,其排氣尾管的噴口向上,俾提高紅外線偵測的遮蔽性;機內油箱採用防爆自封設計,可承受二十三公厘機砲攻擊,以及墜機時的抗衝擊防護力;此外,加裝雷達 與雷射警告系統、反飛彈系統(含熱燄與干擾絲誘餌投放器)等自衛裝置,大幅提昇戰場的存活率。
面對全球競爭市場,除了陸基型與艦載型之 外,NH90直升機也可依採購國的特殊作戰需求,客製化各種不同專屬衍生機型(目前已有二十五種衍生機型),並賡續進行性能提昇規劃,諸如加裝頭盔式瞄準 具/顯示器(HMS/D)、整合發射先進飛彈火力系統等,以面對全球競爭市場佔有性能優勢。即使尚在作戰測試評估階段,已先獲得合作生產國的三百六十六架 採購訂單,並在二○○○年六月三十日開始量產;接著在二○○一年六月,葡萄牙新加入合作團隊,更有助於拓展全球軍火市場。
妥善率及可靠度大受肯定
隨後完成作戰測試評估,除備受使用國的好評外,並獲選「北歐標準直升機計畫」(NSHP)機型,來自挪威、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以及希臘、西班牙、阿曼、紐西蘭、澳洲等國的訂單不斷湧入。二○○五年十二月,比利時決定採購十架NH90直升機,成為第十四個部署使用國。
NH90直升機使用迄今,其妥善率及可靠度大受肯定。先以合作生產國之一的德國為例,二○○○年六月簽訂八十架採購合約,在使用過程中僅提出許多不滿意報 告,諸如:武裝士兵無法在機尾艙門快速進出;客艙座椅太小,武裝士兵的裝備只好放在地板上;結構空間不足,無法增加一門機砲及射手;無法運送反裝甲飛彈等 步兵重型武器;機內絞盤無法滿足物品快速裝卸需求等,因而要求進一步改進。
好在這些問題都逐步獲得解決,因此在二○○七年六月,又簽訂增購四十二架合約,賡續提供陸海空三軍部署。再以澳洲皇家空軍為例,二○一○年四月二十日一架NH90直升機因發動機故障而安全迫降,該型機雖全面停飛執行特檢,但在七月順利再度開飛。
綜合觀之,NH90直升機不但是北約區域性防衛作戰的要角,相較於性能相當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UH-60「黑鷹」直升機,除造價高了近三倍(每架一千七 百萬元左右)之外,因研發期程較晚,佔有諸多最新航太科技的運用空間,因此擁有五百七十三架的採購訂單且陸續交機中,早就是全球軍用直升機市場的重要成員 之一。(作者:資深軍事專欄作家)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