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蜀誠
近年來,美、俄亟欲重返金蘭灣的動作未曾停止;而中共有意租借金蘭灣的風聲亦時有所聞。今年六月間,正當中共與南海周邊國家為主權紛爭僵 持不下之際,美國防部長潘內達特別造訪金蘭灣,表達對該基地的高度興趣;此外,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七月出訪俄羅斯,也承諾提供金蘭灣為物資技術保障站。這 兩起事件不僅引發北京的不悅,也讓金蘭灣未來走向充滿更多臆測。
自二戰結束以來,金蘭灣曾先後被美國與蘇聯(以及俄羅斯)所使用,主要功 能在於遏制中共軍力外擴的前進樞紐地位,其高度地緣戰略價值,也成為中共對金蘭灣未來動向極為敏感的主因。越南將採何種模式開放金蘭灣?其中潛存的利益及 風險為何?已成為近期亞太國家高度關注的焦點。
金蘭灣發展可能模式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海上安全問題專家伊 恩‧斯托里指出,中共近年在海南島修建大型海軍基地,同時數度派遣海監船,阻撓越南石油勘探,凸顯中共在南海爭議之中,實施強制外交的意願與能力與日俱 增。在此情況下,筆者從結構主義、小國外交及共同開發等模式,析論越南金蘭灣未來發展可能,以及伴隨而來的戰略安全利益與風險。
一、現實 主義模式:根據結構現實主義觀點,小國在對抗強權時,往往積極強化自身軍力,同時對外尋求結盟。雖然越南近年陸續向俄羅斯購買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與共軍間 的不對稱劣勢仍存;因此,必須尋求結盟以確保國家安全。俄羅斯雖與越南有長期軍事合作,與戰略夥伴關係,表面上看來似乎比美國更有可能重返金蘭灣,不過美 國的重返亞洲政策,具有制衡中共、反制共軍威脅的能力,對近期與中共陷入南海爭議的越南而言,亦極具吸引力。雖然美、越在一九九五年關係正常化,但雙方間 的政治體制、意識形態、人權與歷史歧異,使兩國短期內不可能結盟,但美、越去年九月簽署的「國防諒解備忘錄」,使美國更有信心爭取金蘭灣。此外,華府計畫 在二○二○年前,將六成軍艦部署亞太,美軍若能順利進駐金蘭灣,將等同與越南建構實質盟邦關係;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報告,從亞太第一島鏈延伸至 金蘭灣的軍事部署,將有效掐住南海咽喉,如同在南沙群島的大門口建設軍事基地。可見美、越之間的互補,有助於提昇遏制中共的戰略目的。
二、弱勢外交模式:美前國務卿季辛吉認為,當一國衰弱之際,往往會開放領土,讓各強權進行消耗競爭,以維護自身最大利益。甲午戰敗後,清朝即藉外交操作, 讓三國干涉還遼,此乃弱勢國家求生取利的手段。越南外交學院東海課題組(越稱南海為東海)組長陳長水曾表示,「越南目前無意將金蘭灣租借他國做為軍港,也 不允許他國將金蘭灣當作針對中共的軍事基地,但歡迎各國軍艦到金蘭灣展開軍事交流」即為一例。尤其透過多國使用金蘭灣,不僅有助該海域自由航行權的維持, 更有利於越南接近爭議島嶼,越南希望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海軍,更頻繁地通過南海,並向中共傳遞不能獨霸南海資源的訊息。因此,越南多次宣稱的「南海自由航行 權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相吻合」,只是為了確保自身利益的狐假虎威。
三、共同開發模式:越南經濟成長率從二○○七年的百分之八點五,下滑 至今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四點四,在工業發展指數方面,也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四十八。越南國會經濟委員會在九月四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未來可能陷入「更長期 的不景氣」。因此,無論美、俄,甚至中共進駐或開發該地經濟利益,對於財政狀況日窘的越南政府而言,皆是利多考量;加上去年三月時,越南總理阮晉勇即透 露,金蘭灣將在商業用途基礎上,對外國海軍船艦重新開放,並提供補給和維修服務。因此,金蘭灣也可能被打造成一個結合越南軍艦停靠區,並允許外國軍艦進 入,以吸收外資的技術服務綜合性港口,而非租借他國當軍事基地。
越南面臨的各項風險
儘管越南外交部表示,不會與任何國家 簽訂將金蘭灣用於軍事方面的協定,但此一表態,卻有將金蘭灣待價而沽的政治意味。從前述三個可能模式觀察,由於共同開發模式未排除中共,風險相對較小;弱 勢外交模式雖然排除中共,但並未與域外強權結盟,風險也不大;若採以現實主義模式,金蘭灣將成為反「中」盟邦基地,加速南海局勢升溫,風險性恐急遽攀升。
一、政治風險:美國參議員約翰‧克里透露,華府與越南討論美艦造訪金蘭灣的過程中,最大問題癥結,為河內擔心因此得罪北京,因為中共認為美軍在該區的任何 軍力建設,都是一種潛在威脅。坎培拉澳大利亞國防學院南海問題專家卡爾‧泰爾也表示,「中共不希望美、澳、韓、印海軍出現在南海。」此外,面對越南境內高 漲的民族主義,以及反對外國軍隊再度進駐的政治壓力,河內當局若將金蘭灣租借給美、俄做為軍事基地,恐將掀起一場衝擊政權合法性的風暴。也就是說,若越南 透過金蘭灣,與他國成為抗「中」盟友,將同時面臨外交與內政的危機。
二、經濟風險:儘管越「中」仍有領土爭端,之間的經濟關係卻十分緊 密,但這種經濟關係並不平衡。越南去年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為一百一十六億美元,花旗集團的一份報告指出,越「中」間的巨大經濟利益,可能有助降低南海緊張 局勢,一旦越「中」關係惡化,越南將面臨巨大風險。這樣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過去兩年來,中共在處理釣魚台與黃岩島(民主礁)爭端時,即以經濟制裁向日本 與菲律賓施壓;因此,除非美國願意提供越南經濟援助,否則,越南面對中共的經濟制裁將獨木難撐。
三、軍事風險:越南政府對美國或俄羅斯, 顯然存有過多不切實際的期待。一九七九年越「中」邊境衝突時,莫斯科當局考量地緣政治,採取袖手旁觀姿態;美國對盟邦的安全承諾,也曾有不良紀錄,韓戰因 共軍介入時,美軍幾乎要退出朝鮮半島、越戰也是參與十年後黯然收兵。此外,中共的核武技術仍持續精進,八月下旬更試射足以威脅美本土的多核彈頭載具,越南 若仗恃美國來壯聲勢,最終恐將期望落空。不僅如此,若美軍進駐金蘭灣,未來也容易因美「中」衝突遭波及。華府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旦美「中」未來發生戰事 時,中共將以飛彈打擊美駐亞太基地。金蘭灣若成為美軍基地,日後美「中」因權力轉移而爆發衝突時,金蘭灣自然也成為戰略性打擊目標。
結語
越南金蘭灣未來動向的可能性,在現實主義模式下,越南可能在美國與俄羅斯之間,擇一抗衡中共威脅;在弱勢國家外交模式下,金蘭灣將成為軍民兩用綜合性港 口,並開放給除中共以外國家使用,藉各強權對南海航行自由的關切,確保越南爭奪南海利益;在共同開發模式下,越南政府基於財政需求,將金蘭灣打造類似新加 坡樟宜基地,但不允許軍艦駐紮,目的在於獲取經濟效益,各國軍艦都可以前往金蘭灣進行維修與補給,且中共軍艦入港的機會並未被排除,但此選項可能性極低。 若從風險管控的角度觀察,越南如採行共同開發模式,加上弱勢國家外交模式,顯然對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最有幫助。若貿然採取現實主義模式,無論在政治、經濟 與軍事安全方面,風險性將急遽上升;制衡或自焚?全在越南當局一念之間。(作者為樹德科大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副執行長兼任助理教授)
近年來,美、俄亟欲重返金蘭灣的動作未曾停止;而中共有意租借金蘭灣的風聲亦時有所聞。今年六月間,正當中共與南海周邊國家為主權紛爭僵 持不下之際,美國防部長潘內達特別造訪金蘭灣,表達對該基地的高度興趣;此外,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七月出訪俄羅斯,也承諾提供金蘭灣為物資技術保障站。這 兩起事件不僅引發北京的不悅,也讓金蘭灣未來走向充滿更多臆測。
自二戰結束以來,金蘭灣曾先後被美國與蘇聯(以及俄羅斯)所使用,主要功 能在於遏制中共軍力外擴的前進樞紐地位,其高度地緣戰略價值,也成為中共對金蘭灣未來動向極為敏感的主因。越南將採何種模式開放金蘭灣?其中潛存的利益及 風險為何?已成為近期亞太國家高度關注的焦點。
金蘭灣發展可能模式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ISEAS)海上安全問題專家伊 恩‧斯托里指出,中共近年在海南島修建大型海軍基地,同時數度派遣海監船,阻撓越南石油勘探,凸顯中共在南海爭議之中,實施強制外交的意願與能力與日俱 增。在此情況下,筆者從結構主義、小國外交及共同開發等模式,析論越南金蘭灣未來發展可能,以及伴隨而來的戰略安全利益與風險。
一、現實 主義模式:根據結構現實主義觀點,小國在對抗強權時,往往積極強化自身軍力,同時對外尋求結盟。雖然越南近年陸續向俄羅斯購買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與共軍間 的不對稱劣勢仍存;因此,必須尋求結盟以確保國家安全。俄羅斯雖與越南有長期軍事合作,與戰略夥伴關係,表面上看來似乎比美國更有可能重返金蘭灣,不過美 國的重返亞洲政策,具有制衡中共、反制共軍威脅的能力,對近期與中共陷入南海爭議的越南而言,亦極具吸引力。雖然美、越在一九九五年關係正常化,但雙方間 的政治體制、意識形態、人權與歷史歧異,使兩國短期內不可能結盟,但美、越去年九月簽署的「國防諒解備忘錄」,使美國更有信心爭取金蘭灣。此外,華府計畫 在二○二○年前,將六成軍艦部署亞太,美軍若能順利進駐金蘭灣,將等同與越南建構實質盟邦關係;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報告,從亞太第一島鏈延伸至 金蘭灣的軍事部署,將有效掐住南海咽喉,如同在南沙群島的大門口建設軍事基地。可見美、越之間的互補,有助於提昇遏制中共的戰略目的。
二、弱勢外交模式:美前國務卿季辛吉認為,當一國衰弱之際,往往會開放領土,讓各強權進行消耗競爭,以維護自身最大利益。甲午戰敗後,清朝即藉外交操作, 讓三國干涉還遼,此乃弱勢國家求生取利的手段。越南外交學院東海課題組(越稱南海為東海)組長陳長水曾表示,「越南目前無意將金蘭灣租借他國做為軍港,也 不允許他國將金蘭灣當作針對中共的軍事基地,但歡迎各國軍艦到金蘭灣展開軍事交流」即為一例。尤其透過多國使用金蘭灣,不僅有助該海域自由航行權的維持, 更有利於越南接近爭議島嶼,越南希望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海軍,更頻繁地通過南海,並向中共傳遞不能獨霸南海資源的訊息。因此,越南多次宣稱的「南海自由航行 權與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相吻合」,只是為了確保自身利益的狐假虎威。
三、共同開發模式:越南經濟成長率從二○○七年的百分之八點五,下滑 至今年上半年的百分之四點四,在工業發展指數方面,也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四十八。越南國會經濟委員會在九月四日發布的報告中指出,未來可能陷入「更長期 的不景氣」。因此,無論美、俄,甚至中共進駐或開發該地經濟利益,對於財政狀況日窘的越南政府而言,皆是利多考量;加上去年三月時,越南總理阮晉勇即透 露,金蘭灣將在商業用途基礎上,對外國海軍船艦重新開放,並提供補給和維修服務。因此,金蘭灣也可能被打造成一個結合越南軍艦停靠區,並允許外國軍艦進 入,以吸收外資的技術服務綜合性港口,而非租借他國當軍事基地。
越南面臨的各項風險
儘管越南外交部表示,不會與任何國家 簽訂將金蘭灣用於軍事方面的協定,但此一表態,卻有將金蘭灣待價而沽的政治意味。從前述三個可能模式觀察,由於共同開發模式未排除中共,風險相對較小;弱 勢外交模式雖然排除中共,但並未與域外強權結盟,風險也不大;若採以現實主義模式,金蘭灣將成為反「中」盟邦基地,加速南海局勢升溫,風險性恐急遽攀升。
一、政治風險:美國參議員約翰‧克里透露,華府與越南討論美艦造訪金蘭灣的過程中,最大問題癥結,為河內擔心因此得罪北京,因為中共認為美軍在該區的任何 軍力建設,都是一種潛在威脅。坎培拉澳大利亞國防學院南海問題專家卡爾‧泰爾也表示,「中共不希望美、澳、韓、印海軍出現在南海。」此外,面對越南境內高 漲的民族主義,以及反對外國軍隊再度進駐的政治壓力,河內當局若將金蘭灣租借給美、俄做為軍事基地,恐將掀起一場衝擊政權合法性的風暴。也就是說,若越南 透過金蘭灣,與他國成為抗「中」盟友,將同時面臨外交與內政的危機。
二、經濟風險:儘管越「中」仍有領土爭端,之間的經濟關係卻十分緊 密,但這種經濟關係並不平衡。越南去年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為一百一十六億美元,花旗集團的一份報告指出,越「中」間的巨大經濟利益,可能有助降低南海緊張 局勢,一旦越「中」關係惡化,越南將面臨巨大風險。這樣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過去兩年來,中共在處理釣魚台與黃岩島(民主礁)爭端時,即以經濟制裁向日本 與菲律賓施壓;因此,除非美國願意提供越南經濟援助,否則,越南面對中共的經濟制裁將獨木難撐。
三、軍事風險:越南政府對美國或俄羅斯, 顯然存有過多不切實際的期待。一九七九年越「中」邊境衝突時,莫斯科當局考量地緣政治,採取袖手旁觀姿態;美國對盟邦的安全承諾,也曾有不良紀錄,韓戰因 共軍介入時,美軍幾乎要退出朝鮮半島、越戰也是參與十年後黯然收兵。此外,中共的核武技術仍持續精進,八月下旬更試射足以威脅美本土的多核彈頭載具,越南 若仗恃美國來壯聲勢,最終恐將期望落空。不僅如此,若美軍進駐金蘭灣,未來也容易因美「中」衝突遭波及。華府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一旦美「中」未來發生戰事 時,中共將以飛彈打擊美駐亞太基地。金蘭灣若成為美軍基地,日後美「中」因權力轉移而爆發衝突時,金蘭灣自然也成為戰略性打擊目標。
結語
越南金蘭灣未來動向的可能性,在現實主義模式下,越南可能在美國與俄羅斯之間,擇一抗衡中共威脅;在弱勢國家外交模式下,金蘭灣將成為軍民兩用綜合性港 口,並開放給除中共以外國家使用,藉各強權對南海航行自由的關切,確保越南爭奪南海利益;在共同開發模式下,越南政府基於財政需求,將金蘭灣打造類似新加 坡樟宜基地,但不允許軍艦駐紮,目的在於獲取經濟效益,各國軍艦都可以前往金蘭灣進行維修與補給,且中共軍艦入港的機會並未被排除,但此選項可能性極低。 若從風險管控的角度觀察,越南如採行共同開發模式,加上弱勢國家外交模式,顯然對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最有幫助。若貿然採取現實主義模式,無論在政治、經濟 與軍事安全方面,風險性將急遽上升;制衡或自焚?全在越南當局一念之間。(作者為樹德科大兩岸和平研究中心副執行長兼任助理教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