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權各自盤算 區域經濟整合治絲益棼

◎向駿
 區域經濟整合依程度區分為自由貿易區、關稅同盟、共同市場及經濟同盟,隨整合範圍之擴大,面臨的難題也愈形複雜。以阿根廷於二○○一年底爆 發的經濟危機為例,美國前財政部長歐尼爾曾毫不掩飾地表達對紓困計畫的嫌惡,國際貨幣基金當時的二號人物克魯格,甚至認為阿根廷應宣布破產。由於當時美國 對阿根廷的冷漠,導致「探戈效應」(Tango Effect)迅速蔓延,立即受到影響是同屬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成員國(巴西、巴拉圭、烏拉圭),貨幣競相貶值及投資環境惡化,長遠影響則 是原訂二○○五年開始運作的「美洲自由貿易協定」(FTAA)胎死腹中。可見由單一國家引發的經濟危機,對區域,甚至於全球的衝擊,皆不可小覷。本文從西 班牙、歐盟及全球三個層面看經濟整合的困境與發展。
 經濟風暴演變為政治危機
 深陷債務危機的西班牙,曾是歐盟的優等生。在 金融海嘯來襲前,西班牙政府債務餘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遠低於德國,然而,因忽略房市泡沫成長,導致房市崩盤、失業人口大增,連帶拖垮銀行 業。此外,加入歐元區後,西班牙單位勞動成本上漲了三成,在德國僱用勞工的成本竟比在西班牙還便宜,也讓企業投資却步。儘管今年七月起,西班牙雖積極整併 銀行、鬆綁勞動市場,但改革成效至少要五年後才會浮現。
 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央行從待援國家購買的債券已超過兩千億歐元,包括希臘的 近五百億歐元,但卻未見明顯效果。面對西班牙在六月二十五日提出的一千億歐元紓困申請,歐洲央行不但決定無限量(unlimit)購買債券,更盡其所能地 把西班牙國債利率壓低到負擔得起的範圍,使其能繼續為履行債務和維持政府基本運作籌集資金,歐洲央行雖將購買限制在三年期的債券,或者更短的債券上,但實 際的問題是,西班牙三分之二的負債都是期限更長的債券。
 西班牙不願正式向歐盟申請金援的原因有兩個。一、西班牙首相馬拉霍伊質疑,憑什麼 相信此次債券購買會產生和上次不同的結果?二、擔心國內將出現政治反彈。雪上加霜的是由於美國標準普爾八月底將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債信評等打入垃圾等級, 導致約一百五十萬加泰隆尼亞人在九月十一日「國慶日」時,走上街頭要求獨立。加泰隆尼亞的經濟產值約佔西班牙GDP的百分之十八點七,高於其他任何一個自 治區,經濟總量甚至高過愛爾蘭和葡萄牙。西班牙政府絕對無法承受加泰隆尼亞獨立的衝擊,因此,連國王卡洛斯一世都發表公開信,強烈呼籲西班牙的國家統一。 九月二十七日西班牙政府宣布的二○一三年預算案,將削減四百億歐元支出,期盼將公共部門赤字比例從今年的百分之六點三,到明年降至百分之四點五,但似乎未 獲回響。《金融時報》社評認為,「西班牙的經濟風暴已演變為全面政治危機;若政府不採取果斷行動,後弗朗哥時代的民主和解將處於危險之中。」
 民粹導致經濟政策對立
  西班牙遭遇危機與希臘不同,因其GDP在歐元區排名第四、全球排名第十二,相當於希臘的五倍,西班牙不只「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更「大到不能救」(too big to bail),成為歐盟一大難題。其中,又以德國最忿忿不平,認為工作勤奮的德國人為什麼要掏錢去援助每天都睡午覺(siesta)的西班牙人?因此,在歐 洲央行債券購買計畫表決時,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即投下唯一的反對票。儘管德國總理梅克爾可能贊同歐洲央行的紓困行動,但魏德曼的立場卻道出了大部分德國人 的想法。德國央行認為歐洲央行的計畫等於是「將相當大的風險轉移到各國納稅人身上」,但最終埋單的,可能是德國納稅人。
 九月十二日,德國 聯邦憲法法院裁決,德國可向「歐洲穩定機制」(ESM)提供資金,這看似是梅克爾的勝利,但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克雷默認為,這樣雖能穩定貨幣聯盟, 但卻會改變其性質,亦即「共同債務聯盟的開端」。西班牙中央銀行九月十四日公布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二季公共債務高達八千零四十三點八八億歐元,相當於西班 牙GDP的百分之七十五點九,創歷史新最。根據國際清算銀行估算,德國銀行業對西班牙經濟危機承擔的風險,排名歐洲第一,達到一千三百九十九億美元,其中 四百五十九億美元是對其銀行業的風險。面對西班牙財政危機蔓延,德國能不擔心「骨牌效應」嗎?難怪《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認為,「歐元區的成立 好比一樁悲慘的『婚姻』。那麽,離開—不管後果多嚴重—對德國而言是一種更理想的選擇嗎?」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認為「歐洲有多『非 常嚴酷的人』迷信『撙節』,深信預算赤字是當前明確急迫的危險,而不是嚴重失業。」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研究,「削減政府支出將嚴重壓抑成長, 使經濟加速下滑,結果反而降低投資人的信心。」隨著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影響,歐洲各國政治立場正不斷分化成南北對立,南歐國家若不實行緊縮政策,很難獲得北 歐國家的諒解,和歐盟類似戲碼也正在拉丁美洲上演。
 近年來,拉美地區經貿發展的趨勢是「該地區『大西洋』經濟體的保護主義傾向,往往比 『太平洋』經濟體更嚴重。」在今年七月三十一日,委內瑞拉雖正式成為南方共同市場第五個成員國,但這只會加深該組織的保護色彩。反觀拉美四個濱臨太平洋的 國家智利、墨西哥、秘魯和哥倫比亞,已於六月六日共同簽署拉美太平洋聯盟(Pacific Alliance)框架協定,此一經貿合作組織將拉美一分為二,西邊為濱太平洋的國家,東邊為濱大西洋如前述之南方共市會員國。因此,阿根廷總統費南德茲 如果繼續操弄民粹經濟,一再公布不實的統計數據,或像收購Repsol石油公司一樣收購其他外資企業,那麼其他南美鄰國恐難容忍,隨之而來的,恐怕是更大 規模的反政府群眾示威。
 結語
 區域經濟整合從來就不是單純追求經濟利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美國為了能在全球與德國、 日本競爭,「南方共同市場」則是巴西為了建立南美龍頭地位。至於「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TPP)與東協加三會議,代表的是以美國為首的「亞太主 義」和以中共為首的「東亞主義」之間的較勁。難怪美智庫經濟學者巴瓦蒂會將貿易協定視同幫派行為,他認為巴西前總統魯拉是全球偉大的貿易聯盟領袖之一,因 為他「拒絕在貿易協定和體制中涵蓋勞工標準。」未來的區域經貿整合條件,將會以自由化的程度取代單純的地理位置,美國積極推動的TPP即為此一趨勢的代 表。TPP不僅只是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布局之一,更可能成為有效建立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新模式。(作者為致理技術學院拉美經貿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戰略 學會兼任研究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