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美國重返亞太的新戰略,美軍已在日本沖繩普天間基地部署MV-22魚鷹式(Osprey)傾斜旋翼運輸機,即將展開該型運輸機在日本本土的飛
行訓練,引起國際關注。魚鷹式運輸機是美軍用以取代CH-46海騎士直升機的機型,將是未來美軍空中支援主力,亦為亞太兵力部署的要角。
自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宣布,美國戰略部署將置重點在亞太地區,「重返亞太」將是美國的全球戰略新主軸後,美軍積極展開在亞太的兵力部署,希望建構強大的軍事力量,以達成有效反制中共與北韓的戰略目標。
為確保美軍有能力因應隨時發生的區域軍事狀況,美軍將最先進的F-22猛禽式(Raptor)戰機部署在日本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期使F-22戰機根據 美國空軍「全球到達,全球力量」的戰略思想,兼顧制空與對地攻擊雙重任務;同意日本採購四十二架作戰半徑超過一千公里,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能執行對 地攻擊、防空等任務的F-35戰機,以期與F-22戰機形成高低搭配;部署EA-18G咆哮者電戰機,藉其擁有的新一代電子對抗設備,爭取電戰優勢;將具 備直升機垂直起降及定翼機高速巡航能力的MV-22魚鷹運輸機部署在日本沖繩,以便隨時將陸戰隊員運送至作戰地區;P-8A海神巡邏機則準備取代P-3C 反潛機,廣泛支持海上與近海作戰,遂行水面作戰、反潛作戰及情報、監視、偵察。其中,美國已於今年七月下旬將首批的十二架MV-22魚鷹運輸機,順利運抵 日本山口縣美軍岩國基地,並開始部署在沖繩的普天間基地。根據日前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美國政府已通知日本防衛省,預計這個月就會在日本本土進行低空飛 行訓練。
事實上,美軍將MV-22魚鷹運輸機部署在日本沖繩,雖出自於戰略考量,但過程卻一波三折,因為沖繩民眾強烈反對讓MV-22進 駐當地。由於魚鷹運輸機發生事故的機率過高,安全問題成為沖繩民眾擔心的因素,因而當裝載MV-22的貨輪航抵美軍岩國基地時,引發當地居民強烈抗議,就 算美方提出多項飛安數據,一時之間亦難以說服民眾對該型運輸機的安全疑慮,導致美軍原本計畫在日本本州、四國、九州各地進行的低空飛行訓練,被迫暫緩。儘 管如此,日本當局仍表態支持魚鷹運輸機駐防日本。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還一再強調,美軍的魚鷹式傾斜旋翼機相當安全。至於當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親自向首相 野田佳彥提出撤回美軍部署MV-22的要求時,野田仍試圖說服仲井真弘多,告知日本政府會進行相關驗證,以確保美日兩國達成的安全措施能具體落實,並盼透 過轉移訓練地點使國內其他地區一起分擔沖繩的壓力,藉以獲得沖繩縣的理解。
魚鷹運輸機採用可傾斜旋翼技術,該技術是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所 研發,最早可追溯至一九五○年初期。當年貝爾公司針對美國空軍後勤司令部的需求,一九五五年研發一款XV-3垂直起降實驗機,該型飛機擁有兩具主旋翼,旋 翼會隨著不同的操作模式起降,或在巡航時轉換姿態。XV-3雖屬早期的實驗機,但已經為貝爾公司發展傾斜旋翼機奠定基礎,貝爾公司根據發展XV-3的經 驗,後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研發更具實用性的XV-15實驗機。一九八二年,美軍決定以XV-15實驗機的基礎,推動聯合先進垂直舉升飛機計畫 (JVX),生產一種新型軍用飛機。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二日,首架傾斜旋翼原型機首度試飛成功,並在歷經將近三十年的努力後,由貝爾與波 音(Boeing)公司共同生產的V-22型傾斜旋翼機開始服役。波音公司負責機體、次系統、數位航電系統、線傳飛控系統等的生產;貝爾公司則負責機翼、 機尾、旋翼系統、傳動系統、發動機短艙等。
魚鷹運輸機的機尾沒有配置尾旋翼,改採雙垂直尾翅設計,起飛、降落時採用直升機的垂直起降方 式,升空後發動機短艙會旋轉九十度向前,使飛行時變成螺旋槳飛機的推進方式,兼具直升機及傳統飛機的飛行特性,可執行兩棲突擊、長程特戰、戰鬥支援、運 輸、搜救、醫療後送等任務。依據各軍種特性先後發展出MV-22戰鬥突擊/突擊支援型、CV-22長程特戰型、HV-22戰鬥搜救/特戰/艦隊後勤支援 型,預計汰換美軍老舊的CH-46、MH-53等型直升機。魚鷹運輸機機身全長十七點四七公尺,旋翼旋轉時寬二十五點七八公尺,高六點七三公尺,空重一萬 五千零三十二公斤,最大起飛重量二萬七千四百四十三公斤,最大飛行速率為每小時五百六十五公里,最大爬升率每分鐘七百公尺,實用升限七千九百二十五公尺, 兩棲突擊航程九百五十四公里,最大航程三千八百八十九公里。該型飛機的動力來源是兩側機翼端的兩具勞斯萊斯公司AE1107C型渦輪軸發動機,搭配路卡斯 公司的全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FADEC)。由於裝有交互聯結傳動機構,因此兩具發動機可各自獨立驅動或同時驅動旋翼。
魚鷹運輸機的大形 三葉式旋翼以石墨碳纖複合材料製造,外形與傳統直升機主旋翼不同,像是超大型螺旋槳;其駕駛艙、機艙均具備核生化防護功能,駕駛艙採數位化設計,儀表板上 共有六具多功能顯示器。兩名飛行組員均配備漢寧威公司的整合式頭盔顯示裝置,機艙內共可搭載二十四名士兵,或十二具擔架,也能裝載九千零七十二公斤物資, 機腹下方可吊掛六千八百零四公斤的裝備;魚鷹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能延長航程。
由於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MV-22常隨兩棲船艦移動,如何 順利在甲板起降是該型運輸機成為美軍考量的重點。過去,在一次由美軍領銜的「聯合特遣部隊演習」前夕,MV-22就首次降落在英國皇家海軍航艦「無畏號」 上,這也是MV-22首次降落在美國海軍以外的船艦。日前,美國海軍最新型的兩棲攻擊艦美國號(LHA-6)正式命名,該型兩棲攻擊艦就設定搭載F- 35B垂直起降戰機與魚鷹運輸機,以扮演美軍「以海制陸」,遂行遠洋奪島作戰的後盾。根據評估,排水量達四萬五千噸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能搭載近三十八架艦 載機,包括十架F-35B垂直起降隱形戰機、十二架魚鷹式運輸機、八架AH-1Z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四架CH-53E超級種馬直升機、四架MH-60S海 鷹救援直升機。儘管魚鷹運輸機已被美軍視為新一代的空中支援利器,但飛行安全程度不高確為隱憂。
事實上,該型飛機自研發起就波折不斷;一 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第五架魚鷹式全規模發展型機(FSD)首次試飛時就發生失事墜毀,幸好無人死亡;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日,第四架V-22全規模發展機 又失事墜河,造成三名陸戰隊員及四名民間人員殉職;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四日,首架MV-22B量產型出廠,由美國陸戰隊第二十二傾斜旋翼機作戰測評中隊 (VMX-22)接收,進行一系列測試作業,卻於二千年四月八日,當四架MV-22由猶馬陸戰隊航空站起飛執行評估任務時,其中一架卻失事墜毀,機上十九 名陸戰隊員全部殉職。魚鷹運輸機傳出飛安意外,引起美軍高度重視,持續要求承製的波音與貝爾兩家公司針對發動機短艙、飛控軟體等部分進行改良,並重新展開 試飛、測評作業,務求讓該型飛機的穩定度與安全度提昇至合理水準。不過,魚鷹運輸機今年上半年分別在摩納哥與美國佛羅里達發生事故,引起沖繩民眾的安全質 疑;為此,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八月訪問美國時,華府還特地讓森本敏及隨行官員乘坐魚鷹運輸機,從五角大廈飛往維吉尼亞軍事基地,以證明魚鷹安全無虞,更盼 藉此讓日本政府提供有力協助,讓美軍能順利完成魚鷹機的亞太部署。
文:谷越
自美國總統歐巴馬公開宣布,美國戰略部署將置重點在亞太地區,「重返亞太」將是美國的全球戰略新主軸後,美軍積極展開在亞太的兵力部署,希望建構強大的軍事力量,以達成有效反制中共與北韓的戰略目標。
為確保美軍有能力因應隨時發生的區域軍事狀況,美軍將最先進的F-22猛禽式(Raptor)戰機部署在日本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期使F-22戰機根據 美國空軍「全球到達,全球力量」的戰略思想,兼顧制空與對地攻擊雙重任務;同意日本採購四十二架作戰半徑超過一千公里,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而且能執行對 地攻擊、防空等任務的F-35戰機,以期與F-22戰機形成高低搭配;部署EA-18G咆哮者電戰機,藉其擁有的新一代電子對抗設備,爭取電戰優勢;將具 備直升機垂直起降及定翼機高速巡航能力的MV-22魚鷹運輸機部署在日本沖繩,以便隨時將陸戰隊員運送至作戰地區;P-8A海神巡邏機則準備取代P-3C 反潛機,廣泛支持海上與近海作戰,遂行水面作戰、反潛作戰及情報、監視、偵察。其中,美國已於今年七月下旬將首批的十二架MV-22魚鷹運輸機,順利運抵 日本山口縣美軍岩國基地,並開始部署在沖繩的普天間基地。根據日前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美國政府已通知日本防衛省,預計這個月就會在日本本土進行低空飛 行訓練。
事實上,美軍將MV-22魚鷹運輸機部署在日本沖繩,雖出自於戰略考量,但過程卻一波三折,因為沖繩民眾強烈反對讓MV-22進 駐當地。由於魚鷹運輸機發生事故的機率過高,安全問題成為沖繩民眾擔心的因素,因而當裝載MV-22的貨輪航抵美軍岩國基地時,引發當地居民強烈抗議,就 算美方提出多項飛安數據,一時之間亦難以說服民眾對該型運輸機的安全疑慮,導致美軍原本計畫在日本本州、四國、九州各地進行的低空飛行訓練,被迫暫緩。儘 管如此,日本當局仍表態支持魚鷹運輸機駐防日本。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還一再強調,美軍的魚鷹式傾斜旋翼機相當安全。至於當沖繩縣知事仲井真弘多親自向首相 野田佳彥提出撤回美軍部署MV-22的要求時,野田仍試圖說服仲井真弘多,告知日本政府會進行相關驗證,以確保美日兩國達成的安全措施能具體落實,並盼透 過轉移訓練地點使國內其他地區一起分擔沖繩的壓力,藉以獲得沖繩縣的理解。
魚鷹運輸機採用可傾斜旋翼技術,該技術是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所 研發,最早可追溯至一九五○年初期。當年貝爾公司針對美國空軍後勤司令部的需求,一九五五年研發一款XV-3垂直起降實驗機,該型飛機擁有兩具主旋翼,旋 翼會隨著不同的操作模式起降,或在巡航時轉換姿態。XV-3雖屬早期的實驗機,但已經為貝爾公司發展傾斜旋翼機奠定基礎,貝爾公司根據發展XV-3的經 驗,後與美國太空總署合作,研發更具實用性的XV-15實驗機。一九八二年,美軍決定以XV-15實驗機的基礎,推動聯合先進垂直舉升飛機計畫 (JVX),生產一種新型軍用飛機。
一九八八年六月二十二日,首架傾斜旋翼原型機首度試飛成功,並在歷經將近三十年的努力後,由貝爾與波 音(Boeing)公司共同生產的V-22型傾斜旋翼機開始服役。波音公司負責機體、次系統、數位航電系統、線傳飛控系統等的生產;貝爾公司則負責機翼、 機尾、旋翼系統、傳動系統、發動機短艙等。
魚鷹運輸機的機尾沒有配置尾旋翼,改採雙垂直尾翅設計,起飛、降落時採用直升機的垂直起降方 式,升空後發動機短艙會旋轉九十度向前,使飛行時變成螺旋槳飛機的推進方式,兼具直升機及傳統飛機的飛行特性,可執行兩棲突擊、長程特戰、戰鬥支援、運 輸、搜救、醫療後送等任務。依據各軍種特性先後發展出MV-22戰鬥突擊/突擊支援型、CV-22長程特戰型、HV-22戰鬥搜救/特戰/艦隊後勤支援 型,預計汰換美軍老舊的CH-46、MH-53等型直升機。魚鷹運輸機機身全長十七點四七公尺,旋翼旋轉時寬二十五點七八公尺,高六點七三公尺,空重一萬 五千零三十二公斤,最大起飛重量二萬七千四百四十三公斤,最大飛行速率為每小時五百六十五公里,最大爬升率每分鐘七百公尺,實用升限七千九百二十五公尺, 兩棲突擊航程九百五十四公里,最大航程三千八百八十九公里。該型飛機的動力來源是兩側機翼端的兩具勞斯萊斯公司AE1107C型渦輪軸發動機,搭配路卡斯 公司的全權數位電子控制系統(FADEC)。由於裝有交互聯結傳動機構,因此兩具發動機可各自獨立驅動或同時驅動旋翼。
魚鷹運輸機的大形 三葉式旋翼以石墨碳纖複合材料製造,外形與傳統直升機主旋翼不同,像是超大型螺旋槳;其駕駛艙、機艙均具備核生化防護功能,駕駛艙採數位化設計,儀表板上 共有六具多功能顯示器。兩名飛行組員均配備漢寧威公司的整合式頭盔顯示裝置,機艙內共可搭載二十四名士兵,或十二具擔架,也能裝載九千零七十二公斤物資, 機腹下方可吊掛六千八百零四公斤的裝備;魚鷹具有空中加油能力,能延長航程。
由於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MV-22常隨兩棲船艦移動,如何 順利在甲板起降是該型運輸機成為美軍考量的重點。過去,在一次由美軍領銜的「聯合特遣部隊演習」前夕,MV-22就首次降落在英國皇家海軍航艦「無畏號」 上,這也是MV-22首次降落在美國海軍以外的船艦。日前,美國海軍最新型的兩棲攻擊艦美國號(LHA-6)正式命名,該型兩棲攻擊艦就設定搭載F- 35B垂直起降戰機與魚鷹運輸機,以扮演美軍「以海制陸」,遂行遠洋奪島作戰的後盾。根據評估,排水量達四萬五千噸的美國號兩棲攻擊艦能搭載近三十八架艦 載機,包括十架F-35B垂直起降隱形戰機、十二架魚鷹式運輸機、八架AH-1Z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四架CH-53E超級種馬直升機、四架MH-60S海 鷹救援直升機。儘管魚鷹運輸機已被美軍視為新一代的空中支援利器,但飛行安全程度不高確為隱憂。
事實上,該型飛機自研發起就波折不斷;一 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第五架魚鷹式全規模發展型機(FSD)首次試飛時就發生失事墜毀,幸好無人死亡;一九九二年七月二十日,第四架V-22全規模發展機 又失事墜河,造成三名陸戰隊員及四名民間人員殉職;一九九九年五月十四日,首架MV-22B量產型出廠,由美國陸戰隊第二十二傾斜旋翼機作戰測評中隊 (VMX-22)接收,進行一系列測試作業,卻於二千年四月八日,當四架MV-22由猶馬陸戰隊航空站起飛執行評估任務時,其中一架卻失事墜毀,機上十九 名陸戰隊員全部殉職。魚鷹運輸機傳出飛安意外,引起美軍高度重視,持續要求承製的波音與貝爾兩家公司針對發動機短艙、飛控軟體等部分進行改良,並重新展開 試飛、測評作業,務求讓該型飛機的穩定度與安全度提昇至合理水準。不過,魚鷹運輸機今年上半年分別在摩納哥與美國佛羅里達發生事故,引起沖繩民眾的安全質 疑;為此,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八月訪問美國時,華府還特地讓森本敏及隨行官員乘坐魚鷹運輸機,從五角大廈飛往維吉尼亞軍事基地,以證明魚鷹安全無虞,更盼 藉此讓日本政府提供有力協助,讓美軍能順利完成魚鷹機的亞太部署。
文:谷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