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貞
以色列和控制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經過八天軍事衝突,在國際的斡旋下終於達成停火協議。協議生效後,加薩走廊仍對以色列 發射十數枚火箭,雖然原因不明,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仍表示願意給停火協議一次機會,但也不排除再度開戰的可能性;哈瑪斯政治領袖梅夏爾則說:「如果以色列 不遵守協議,我們的手指將扣在扳機上。」在巴人內部方面,過去哈瑪斯與巴解法塔派勢同水火的情況似有改變,據媒體報導,哈瑪斯官方已正式支持巴勒斯坦自治 政府申請提昇在聯合國地位,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
中東情勢瞬息萬變,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暫歇,甚至哈瑪斯突然轉而支持巴解領袖阿巴 斯的入聯案,這都與外部力量的干預有極大關係,很明顯的,哈瑪斯的壓力來自埃及,以色列則是受到美國的影響。以巴此次停火,華府最重要的外交勝利,不是此 次脆弱而短暫的和平,而是有機會讓具有穆斯林兄弟會背景的埃及總統穆希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新夥伴,美國是否能擴大此次經驗,協助以巴締造更廣泛和持久的和平 協議,值得觀察。
埃及外交政策轉變令以方不安
自二○○七年哈瑪斯從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手中奪取加薩控制權後,以色列開始封 鎖加薩,以色列最大的顧慮是,如果讓哈瑪斯毫無控制地與外界聯繫,難以防堵武器走私,當時親西方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也支持這項做法。埃及在「阿拉伯之春」 之前,穆巴拉克封鎖拉法口岸與以色列共同圍困哈瑪斯,但穆巴拉克倒台後情況變了,埃及革命後軍方失勢,穆希當選總統,哈瑪斯受到鼓舞,因為穆希是穆斯林兄 弟會出身,統治加薩走廊的哈瑪斯組織則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成立的分支機構;更有媒體指出,哈瑪斯現在使用較進步的武器,就是透過埃及得到的。戰火開始後, 穆希立即譴責以色列,總理甘迪勒親赴加薩以示對哈瑪斯的支持。
由此可知,埃及外交政策的轉變,已是以方未來必須考量的負面因素,以色列面 臨上述諸多挑戰,必須體認大環境已經不同,多年來封鎖哈瑪斯的做法,不可能繼續下去,埃及已永久開放加薩走廊的邊界,換言之,他們所痛恨的哈瑪斯勢必要在 以巴和談進程中發揮影響力。單就軍事能力的角度來看,以色列的戰力在中東首屈一指,哈瑪斯的挑釁根本是以卵擊石,之所以要挑起戰火,應是憑恃於「阿拉伯之 春」後埃及變天,以色列與過去的重要夥伴埃及、土耳其等國的關係嚴重惡化,受到鼓舞的哈瑪斯一連串舉措,明顯是向國際表態:以巴和平進程必須讓哈瑪斯參 與,否則就要訴諸武力;至於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在意者,就是要藉由申請「入聯」提昇國際地位。各有所圖的複雜關係,使得以巴情勢更加難以收拾,這時 就讓埃及有了發揮的空間,此次停火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埃及改由穆斯林執政之後,美國還能與埃及合作,未來也可能對以色列不再是鐵板一塊,改採彈性的外交做 法。
穆希在阿拉伯世界更具影響力
這從西方媒體披露的訊息可窺知一二,根據《紐約時報》日前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東亞峰 會提前離席,返回飯店打電話給穆希,請他出面斡旋停火事宜,兩人二十四小時內通了三次電話,接下來幾天又多次熱線。歐巴馬後來告訴助理,他對穆希的務實、 嚴謹、少有意識形態,印象極為深刻,決定在他身上好好「投資」,此一情勢轉變不可謂不大。穆希是基本教義派穆斯林,美國曾深恐埃及在他的帶領下走向極端, 尤其穆希過去從不跟以色列人說話,甚至拒絕說出「以色列」國名。但如今事實證明,穆希在這場危機處理中,把他在開羅市郊的官邸當作外交中心,雖然並未與以 色列特使晤面,但派出情報首長謝哈塔分別為以色列和哈瑪斯傳話。因此分析家認為,穆希比穆巴拉克更有資格當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未來埃及也許能成為中東和 談可信賴的中間人;至於他在國內擴權引發的紛擾,那是另一個命題,就像過去穆巴拉克長期獨裁,美國未必在意。
埃及當然有自身的利害考量, 現任政府雖然較支持哈瑪斯,卻也不敢貿然開放埃及與加薩之間的貿易,因為穆希擔心哈瑪斯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屬的主流派系—法塔,雙方各據加薩與西岸的分 裂局面若進一步加深,將會影響巴勒斯坦未來建國的機會。同時,就埃及的安全利益觀之,哈瑪斯挑起戰火對其並無好處,拖延的結果恐致使加薩平民死傷更多,具 有穆斯林兄弟會背景的埃及新政權正與華府做有限度的關係修復,此時並沒有與以色列直接衝突的必要,所以在適當時機阻止哈瑪斯的軍事行動,一方面展現了埃及 在以巴新局面中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避免局勢大亂造成不可預期的損害。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日前發表談話讚揚穆希的「卓越領導力量」,更提昇了他在埃及內部的 實質影響力和區域話語權。因此,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以色列如何看待華府的外交轉變。
不可諱言,以巴問題一向被認為是美國外交的盲點,外界往 往認為,以色列有時候之所以敢於不理會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猶太裔的美國有力人士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政治人物基於選票利益,在以巴和平問題上往往偏袒以 方,然而此說法只能說是「部分的事實」;依政治算計,美籍猶太人對美國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的影響的確不容忽視,但無限誇大猶太人對美國政治和對外政策的 影響,會導致認知偏差。美籍猶太人約能左右整個美國百分之二十的選票,這雖是事實,然而在外交關鍵取捨的時刻,美國政府首先考慮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而非 以色列的利益。美國現階段欲將關注重心從中東移往亞洲,極不願意再陷入中東泥淖,因此,對穆斯林兄弟會的影響力不能再忽視,以巴戰火的再起,讓美國深恐情 勢失控,所以希望以色列「適可而止」;無論如何,美國是以色列在中東「最堅定的盟邦」,會盡全力協助其國家安全,已毫無疑問。
迎接新局勢不能單靠軍事力量
按以國的政治結構,由於右派長期執政,對巴勒斯坦的強硬政策短時間難有改變,這同時也是歷史因素使然;以色列是中東唯一非穆斯林的猶太人國家,二戰時期的 屠殺苦難,建國後繼以面對以阿「六日戰爭」,以色列時刻處於反以國家的安全壓力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堅信任何安全上的小小疏失都有傾覆的危險;另一方 面,由於美籍猶太人在政經界的影響力,華府不可能不考慮以色列的安全,至今以巴衝突未解,阿拉伯世界認為美國偏袒以方,成為中東反美勢力高漲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對目前中東局勢的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看法和選擇;尼坦雅胡對以色列的安全,當然有其總理職責在身,然而他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中東情勢,美國官員已經表 態,美方未來希望運用這次調停的成功經驗和穆希的角色,締造以巴更廣泛的和平協議。以色列要如何因應這些變局,靠的絕不是軍事力量,而是政治智慧。(作者 為軍聞工作者)
以色列和控制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經過八天軍事衝突,在國際的斡旋下終於達成停火協議。協議生效後,加薩走廊仍對以色列 發射十數枚火箭,雖然原因不明,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仍表示願意給停火協議一次機會,但也不排除再度開戰的可能性;哈瑪斯政治領袖梅夏爾則說:「如果以色列 不遵守協議,我們的手指將扣在扳機上。」在巴人內部方面,過去哈瑪斯與巴解法塔派勢同水火的情況似有改變,據媒體報導,哈瑪斯官方已正式支持巴勒斯坦自治 政府申請提昇在聯合國地位,成為聯合國「觀察員國」。
中東情勢瞬息萬變,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暫歇,甚至哈瑪斯突然轉而支持巴解領袖阿巴 斯的入聯案,這都與外部力量的干預有極大關係,很明顯的,哈瑪斯的壓力來自埃及,以色列則是受到美國的影響。以巴此次停火,華府最重要的外交勝利,不是此 次脆弱而短暫的和平,而是有機會讓具有穆斯林兄弟會背景的埃及總統穆希成為美國在中東的新夥伴,美國是否能擴大此次經驗,協助以巴締造更廣泛和持久的和平 協議,值得觀察。
埃及外交政策轉變令以方不安
自二○○七年哈瑪斯從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手中奪取加薩控制權後,以色列開始封 鎖加薩,以色列最大的顧慮是,如果讓哈瑪斯毫無控制地與外界聯繫,難以防堵武器走私,當時親西方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也支持這項做法。埃及在「阿拉伯之春」 之前,穆巴拉克封鎖拉法口岸與以色列共同圍困哈瑪斯,但穆巴拉克倒台後情況變了,埃及革命後軍方失勢,穆希當選總統,哈瑪斯受到鼓舞,因為穆希是穆斯林兄 弟會出身,統治加薩走廊的哈瑪斯組織則是埃及穆斯林兄弟會成立的分支機構;更有媒體指出,哈瑪斯現在使用較進步的武器,就是透過埃及得到的。戰火開始後, 穆希立即譴責以色列,總理甘迪勒親赴加薩以示對哈瑪斯的支持。
由此可知,埃及外交政策的轉變,已是以方未來必須考量的負面因素,以色列面 臨上述諸多挑戰,必須體認大環境已經不同,多年來封鎖哈瑪斯的做法,不可能繼續下去,埃及已永久開放加薩走廊的邊界,換言之,他們所痛恨的哈瑪斯勢必要在 以巴和談進程中發揮影響力。單就軍事能力的角度來看,以色列的戰力在中東首屈一指,哈瑪斯的挑釁根本是以卵擊石,之所以要挑起戰火,應是憑恃於「阿拉伯之 春」後埃及變天,以色列與過去的重要夥伴埃及、土耳其等國的關係嚴重惡化,受到鼓舞的哈瑪斯一連串舉措,明顯是向國際表態:以巴和平進程必須讓哈瑪斯參 與,否則就要訴諸武力;至於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在意者,就是要藉由申請「入聯」提昇國際地位。各有所圖的複雜關係,使得以巴情勢更加難以收拾,這時 就讓埃及有了發揮的空間,此次停火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埃及改由穆斯林執政之後,美國還能與埃及合作,未來也可能對以色列不再是鐵板一塊,改採彈性的外交做 法。
穆希在阿拉伯世界更具影響力
這從西方媒體披露的訊息可窺知一二,根據《紐約時報》日前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東亞峰 會提前離席,返回飯店打電話給穆希,請他出面斡旋停火事宜,兩人二十四小時內通了三次電話,接下來幾天又多次熱線。歐巴馬後來告訴助理,他對穆希的務實、 嚴謹、少有意識形態,印象極為深刻,決定在他身上好好「投資」,此一情勢轉變不可謂不大。穆希是基本教義派穆斯林,美國曾深恐埃及在他的帶領下走向極端, 尤其穆希過去從不跟以色列人說話,甚至拒絕說出「以色列」國名。但如今事實證明,穆希在這場危機處理中,把他在開羅市郊的官邸當作外交中心,雖然並未與以 色列特使晤面,但派出情報首長謝哈塔分別為以色列和哈瑪斯傳話。因此分析家認為,穆希比穆巴拉克更有資格當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未來埃及也許能成為中東和 談可信賴的中間人;至於他在國內擴權引發的紛擾,那是另一個命題,就像過去穆巴拉克長期獨裁,美國未必在意。
埃及當然有自身的利害考量, 現任政府雖然較支持哈瑪斯,卻也不敢貿然開放埃及與加薩之間的貿易,因為穆希擔心哈瑪斯與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所屬的主流派系—法塔,雙方各據加薩與西岸的分 裂局面若進一步加深,將會影響巴勒斯坦未來建國的機會。同時,就埃及的安全利益觀之,哈瑪斯挑起戰火對其並無好處,拖延的結果恐致使加薩平民死傷更多,具 有穆斯林兄弟會背景的埃及新政權正與華府做有限度的關係修復,此時並沒有與以色列直接衝突的必要,所以在適當時機阻止哈瑪斯的軍事行動,一方面展現了埃及 在以巴新局面中的力量,另一方面也避免局勢大亂造成不可預期的損害。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日前發表談話讚揚穆希的「卓越領導力量」,更提昇了他在埃及內部的 實質影響力和區域話語權。因此,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以色列如何看待華府的外交轉變。
不可諱言,以巴問題一向被認為是美國外交的盲點,外界往 往認為,以色列有時候之所以敢於不理會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猶太裔的美國有力人士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政治人物基於選票利益,在以巴和平問題上往往偏袒以 方,然而此說法只能說是「部分的事實」;依政治算計,美籍猶太人對美國政治、經濟和對外政策的影響的確不容忽視,但無限誇大猶太人對美國政治和對外政策的 影響,會導致認知偏差。美籍猶太人約能左右整個美國百分之二十的選票,這雖是事實,然而在外交關鍵取捨的時刻,美國政府首先考慮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而非 以色列的利益。美國現階段欲將關注重心從中東移往亞洲,極不願意再陷入中東泥淖,因此,對穆斯林兄弟會的影響力不能再忽視,以巴戰火的再起,讓美國深恐情 勢失控,所以希望以色列「適可而止」;無論如何,美國是以色列在中東「最堅定的盟邦」,會盡全力協助其國家安全,已毫無疑問。
迎接新局勢不能單靠軍事力量
按以國的政治結構,由於右派長期執政,對巴勒斯坦的強硬政策短時間難有改變,這同時也是歷史因素使然;以色列是中東唯一非穆斯林的猶太人國家,二戰時期的 屠殺苦難,建國後繼以面對以阿「六日戰爭」,以色列時刻處於反以國家的安全壓力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堅信任何安全上的小小疏失都有傾覆的危險;另一方 面,由於美籍猶太人在政經界的影響力,華府不可能不考慮以色列的安全,至今以巴衝突未解,阿拉伯世界認為美國偏袒以方,成為中東反美勢力高漲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對目前中東局勢的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看法和選擇;尼坦雅胡對以色列的安全,當然有其總理職責在身,然而他面臨的是一個全新的中東情勢,美國官員已經表 態,美方未來希望運用這次調停的成功經驗和穆希的角色,締造以巴更廣泛的和平協議。以色列要如何因應這些變局,靠的絕不是軍事力量,而是政治智慧。(作者 為軍聞工作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