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新飛彈協議防範平壤 實則牽制中共



根據南韓媒體報導,在日、「中」表達強烈反對聲浪中,南韓政府通過修改後的《美韓飛彈框架協議》,將飛彈射程從三百公里增至八百公里後,又決定增強南韓飛 彈防禦系統,以因應北韓與日俱增的「飛彈威脅」。加上十一月上旬,美智庫學者以最新北韓衛星照片指出,北韓刻正執行中的飛彈計畫屬「長程彈道飛彈」,若研 發成功,射程將可威脅美本土。證明儘管美國在此計畫初期,因日、「中」反彈而感到為難,但仍不願改變南韓增加飛彈射程的計畫。此外,修改後的南韓飛彈射 程,不僅涵蓋北韓全境,更包含中國大陸東北地區。因此,若說修改後的《美韓飛彈框架協議》看似防範北韓、實則為幫美國緊盯中共,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美韓飛彈框架協議》背景
  一九五三年韓戰停火至今,北韓「先軍政策」即定調軍事為國家之主要優先政策。北韓開國者金日成提出「全軍幹部化、全軍現代化、全民武裝化、全國土要塞化」 的四大軍事路線。藉此軍事路線的實現,讓北韓成為第三世界中,具備強大軍事實力的國家。冷戰結束後,北韓成為全球僅存少數共產國家之一;北韓並沒有仿效中 共與越南等共產國家,逐步實施改革開放,反而不斷強化威權統治,並鞏固「先軍」政策。北韓不顧周邊國家反對,執意發展核武與彈道飛彈,一方面可恃為殘民以 逞的護身符;二方面可藉以勒索周邊國家,換取糧食與能源援助。
 對南韓而言,國家安全無時無刻暴露在北韓軍事威脅下。為確保國家安全,南韓 採取三大軍事措施,打擊北韓境內軍事目標。首先,南韓二○○二年向美國波音公司採購四十架F-15K戰機,該型機最大可攜帶一萬五千五百磅武器、作戰半徑 達一千兩百公里,成為南韓打擊北韓戰略目標主要利器。儘管F-15K戰機具備優異打擊能力,但是載人飛行載具深入敵境執行作戰任務,依舊必須承受作戰人員 損失的風險,因此,南韓同時研發「玄武」系列巡弋飛彈。雖然南韓已經發展出射程達一千五百公里的「玄武三型」巡弋飛彈,但是首爾當局依舊認為,巡弋飛彈速 度低,容易被攔截,同時破壞力和快速打擊能力始終不及彈道飛彈。因此,南韓總統李明博自去年初開始,積極與美磋商,希望能夠延長地對地飛彈射程。
  美國與南韓在一九七九年簽署的《韓美飛彈框架協議》,將南韓彈道飛彈最大射程限制在一百八十公里,因為兩韓軍事分界線,距北韓首都平壤僅約為一百八十公 里。二○○一年三月,南韓正式加入由美國主導的《飛彈技術控制機制》,並修改《美韓飛彈框架協議》,南韓彈道飛彈的最大射程提高到三百公里,且彈頭重量不 得超過五百公斤。由於這項協議將於今年底到期,因此,美韓需視威脅現況,再度修改協議。
 中共反對說法自相矛盾
 自去年初美 韓開始展開修改《美韓飛彈框架協議》談判,中共就密切關注,並堅持強烈反對立場。中共官方說法為:「如果南韓把彈道飛彈射程從目前的三百公里延長至八百公 里,將會刺激到北韓,使東北亞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但前述說法僅是中共片面之詞,學者推測,北京當局反對南韓延長彈道飛彈射程還有其他原因:
  一、中共認為,南韓彈道飛彈射程僅需增至五百五十公里,即可打擊北韓遠端軍事部署,但此次修正,一舉將射程增至八百公里,顯然已超出「防範北韓」之目的。 此外,修改後之射程,已涵蓋中國大陸東北局部地區,此區域正是中共二砲部隊部署重地,包含固定式陣地及機動式飛彈發射裝置,顯示南韓增加飛彈射程的主要防 範目標,恐怕不是北韓,而是為美國緊盯中共。
 二、南韓彈道飛彈射程雖限制在八百公里,未涵蓋北京地區,但依據中共與北韓簽署的《友好互助 條約》,一旦朝鮮半島進入軍事作戰狀態,中共必須出兵援助北韓,屆時南韓便可以用飛彈網,封鎖共軍進入朝鮮半島的通道,截斷中國大陸通往朝鮮半島的物資集結中心和補給線,實行遠距離阻截戰術。
 三、就政治的角度觀察,南韓強化彈道飛彈技術及射程,無異提昇在東亞區域的軍事發言權,這當然是中共所不願見到的;同時,中共十八大甫落幕,新接班的權力階層更不希望上任初期,即遭遇軍事影響力遭壓縮的事實。
 此外,中共始終強調,南韓延長彈道飛彈射程,將刺激北韓,導致東北亞局勢惡化。但若從另一方面思考,中共不斷暗助北韓持續提昇彈道飛彈的射程與數量,同樣是對周邊國家造成威脅;因此,北京當局的片面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美亞太盟友日本也反對
 雖然南韓與日本同為美國的亞洲盟國,且同樣面臨北韓軍事威脅,但日本也不支持南韓延長飛彈射程。追根究柢其中原因,在於雙方現階段仍存有島嶼爭端,以及許多歷史仇恨因素。
  日本、南韓目前都宣稱擁有獨島(日稱竹島)主權,兩國長期就獨島主權爭執不下。目前南韓實質管理獨島,日本則主張應透過國際法解決獨島爭端,雙方始終無法 在此爭端達成共識;加上李明博八月十日登上獨島,南韓媒體大篇幅報導、宣示主權,日、韓關係更是陷入冰點,許多官方往來也應聲中斷。
 如果南韓延長飛彈射程,日本西南地區將進入飛彈射程內,日本方面擔憂,萬一日、韓因為島爭發生軍事衝突,日本恐將遭受飛彈威脅;相較之下,日本因為在和平憲法的制約下,無法研發攻擊性武器,日本自然會強烈反對。
 北韓未來反應全球關注
  雖然經過日、「中」同時反彈,美、韓歷經長時間談判後,美國仍允許南韓延長彈道飛彈射程並增加彈頭重量,不過美國仍反對南韓使用固態燃料用於飛彈推進系 統,因為固態燃料推進力強,發射準備時間短,若開放使用固態燃料,將進一步刺激北韓再度展開挑釁行動。此外,在《美韓飛彈框架協議》中,不僅是修增飛彈射 程,也包括早期預警雷達和高空偵察機部署,美軍的飛彈預警衛星也可加大對北韓的偵查力度,甚至不只是北韓全境,更能越過長白山,「看見」中國大陸東北和華 北地區,進而為美軍的飛彈攔截系統提供精準資訊,這也是美國在區域反對聲浪中,仍同意南韓修正射程的原因。
 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曾說過:「軍事是政治的延伸」。南韓延長飛彈射程不只是軍事技術問題,背後更牽扯複雜的東北亞地緣戰略、政治衝突,甚至美國的國家利益,對於美、韓此次軍事動作,北韓將會以何種方式回應,仍值得持續觀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