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與俄羅斯兩國日前就24架Su-35戰鬥機出口事宜達成初步共識,俄羅斯媒體卻專文分析認為,「這是一項大錯誤」,因為中國大陸買俄國武器,目的是為了盜竊俄羅斯的先進技術。
俄羅斯媒體《莫斯科時報》昨(10)日刊登資深記者卡扎尼斯(Harry Kazianis)的分析文章,他認為中國大陸從俄羅斯購買先進戰機的用途就是為了「盜竊」俄羅斯的高科技,隨著北京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俄方對中國大陸轉 讓技術,就是在打造自己未來的勁敵,所以俄羅斯對大陸出口尖端武器,根本是天大的錯誤。
表面上看來,Su-35戰鬥機出售案,為中俄帶來雙贏局面,俄羅斯找到了需求迫切的客戶,而中國大陸則獲得世界上最尖端的國防科技。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卡扎尼斯以1990年代出售Su-27戰機一事,舉例說明出售武器給中國大陸是一件愚蠢的事。1996年,中俄簽訂聯合聲明,中國大陸斥資25億美元獲得 200架Su-27戰機的生產許可;俄羅斯要求配備先進電子設備、雷達和發動機的Su-27戰鬥機不得對外出口,以免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與俄國產品相將爭。
不過,中方在製造了約100架Su-27(中方稱為殲-11)戰機之後,中方片面取消了合約,並於3年後成功研製出殲-11B戰機,外界認為殲-11B是 Su-27的「山寨版」,但是中國大陸方面並不承認仿製了Su-27,並堅稱該殲-11B九成零件均為本土製造,其配備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也更為先進。
由此可知,中國大陸可能再次仿製俄羅斯戰機,加上北京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未來勢必成為與莫斯科對抗的強國,文章認為,俄國沒必要面對一個自己協助打造出來的軍備強國。
俄羅斯媒體《莫斯科時報》昨(10)日刊登資深記者卡扎尼斯(Harry Kazianis)的分析文章,他認為中國大陸從俄羅斯購買先進戰機的用途就是為了「盜竊」俄羅斯的高科技,隨著北京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俄方對中國大陸轉 讓技術,就是在打造自己未來的勁敵,所以俄羅斯對大陸出口尖端武器,根本是天大的錯誤。
表面上看來,Su-35戰鬥機出售案,為中俄帶來雙贏局面,俄羅斯找到了需求迫切的客戶,而中國大陸則獲得世界上最尖端的國防科技。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卡扎尼斯以1990年代出售Su-27戰機一事,舉例說明出售武器給中國大陸是一件愚蠢的事。1996年,中俄簽訂聯合聲明,中國大陸斥資25億美元獲得 200架Su-27戰機的生產許可;俄羅斯要求配備先進電子設備、雷達和發動機的Su-27戰鬥機不得對外出口,以免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與俄國產品相將爭。
不過,中方在製造了約100架Su-27(中方稱為殲-11)戰機之後,中方片面取消了合約,並於3年後成功研製出殲-11B戰機,外界認為殲-11B是 Su-27的「山寨版」,但是中國大陸方面並不承認仿製了Su-27,並堅稱該殲-11B九成零件均為本土製造,其配備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雷達也更為先進。
由此可知,中國大陸可能再次仿製俄羅斯戰機,加上北京影響力的不斷提升,未來勢必成為與莫斯科對抗的強國,文章認為,俄國沒必要面對一個自己協助打造出來的軍備強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