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彥淳
聯合國安理會日前一致通過關於北韓發射衛星問題的第二○八七號決議,要求北韓不得再使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發射。決議同時呼籲重啟「六方會 談」;北韓昨日則憤怒回應「六方會談」及「九一九共同聲明」不再存在、往後也不會再有討論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對話,同時宣稱將進行核試驗。對外而言,平壤當 局所運用的軍事科技意在展示,已有能力研發射程足以到達美國本土的飛彈。對內部來說,「光明星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增強了該國年輕領導人金正恩的領導地 位,對朝鮮半島未來的情況必然會有影響。說穿了,北韓採取「策略性」武嚇伎倆,是「秀」給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和中共)看的,平壤的主要戰略目標至少有 二:一是獲得華府的安全承諾並簽署正式和平條約,二是圖藉「鬧事」換取經濟援助,這當然也包括向中共伸手。但由於中共這次對譴責案投下同意票,其後續發展 殊值關注。
北韓火箭投射能力是關鍵
北韓於上個月十二日,自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里的火箭發射場,將「銀河三號」長程運載火 箭發射升空,引發國際社會震驚與譴責。北韓成功發射火箭的實質意圖,是否與第三次核子試爆有關仍不得而知,一般認為,平壤意在測試運載核彈頭的長程飛彈技 術,如「大浦洞二號」的投射能力。試想,國際社會早有警告,北韓願冒著犯眾怒的制裁壓力,只是為了發射「非軍事用途」的衛星嗎?絕對不是,北韓窮兵黷武早 已舉世盡知,此舉顯然是將發射「過程」看得比「目的」更為重要,關鍵當然就是火箭的投射能力,這正是美日韓所顧忌的。據南韓專家的分析,此次成功,意味北 韓已具發射掛載核彈頭長程飛彈的能力。美國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傑斯警告,前國防部長蓋茨對北韓二○一五年將擁有長程飛彈的預言,很可能成真,因此建議白 宮應加強與中共合作,共同阻止朝鮮半島的核武化。這是因為美國根本不在乎北韓有多少「衛星」,他們比較介意的是「火箭」的推力有多大多遠,因為北韓擁有核 武已是不爭的事實。
平心而論,姑且不看北韓是否具備核彈投射至所望軍事目標之能力,縱使真有此能力,也絕不可能施放一顆核彈「修理」美國 或日韓,因為此舉無異自取滅亡。換言之,北韓「擁有核武投射能力」與「是否有決心發動核武戰爭」完全是兩回事。須知北韓縱是擁核恫嚇鄰國,也不敢真正與美 日韓聯軍全面開戰(因為中共也不會坐視),美國要攔阻那粗製濫造的核武應屬易如反掌,但美軍之強大卻能讓北韓政權毀滅。
在與北韓失去直接 對話管道的情況下,為勸阻北韓的脫序行為,美國之前曾不斷要求中共協助溝通。中共對外聯絡部長王家瑞曾為此兩度赴平壤會見金正恩,也曾與美方討論因應方 案。若從結果來看,金正恩似乎根本不在乎美「中」的想法。中共對北韓「鬧事」的外交辭令一向是「希望有關各方冷靜對待,共同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大局」, 國際戰略的爾虞我詐由此可見。平壤對北京之前「審慎考慮」的勸告,實應虛答,結果仍決定「走自己的路」,與其說金正恩欲掙脫北京的牽制,不如說這次的發射 衛星是平壤「擺譜」給北京看。
運用美「中」戰略矛盾從中圖利
北韓的外交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表面上來看,金氏王朝缺 乏國際關係上的經驗,但事實上則有其堅持的外交邏輯。平壤從不幻想其他國家對其有無端的善意,甚至與其利害關係之大如中共,北韓也不會完全信任,此次安理 會包括中共在內都同意譴責北韓,即說明了這一點。金氏王朝認為,力量就是一切,沒有軍事力量的外交只會吃虧。正因如此,所謂的「理性計算的不理性遊戲」 (rational game of irrationality)就成為北韓經常使用的戰略手段,企圖透過戰爭邊緣策略,藉以取得政治及經援等利益,且基於美「中」的戰略矛盾,此一手法往往 獲得不錯的效果。北韓之所以敢於如此恣意而為,主要原因在於,金氏王朝了解美「中」戰略矛盾的現實,已多次從中牟利得逞。依過去經驗,金正恩和其父金正日 使用的手段相同,無論發射火箭或研發核武所導致的財政龐大開支,或是國際社會加大制裁力道的風險,對金正恩而言都不是他在意的事。在美「中」交鋒的過程 中,北韓因戰略地位而使得中共必須為其撐腰,因為北韓是中共在朝鮮半島與東方的戰略安全保障,縱使北韓長期以來,做了任何令中共不高興的事,在整體戰略的 「最終考量」下,中共也只能義無反顧支持北韓。
美國、日本與南韓愈是想孤立、制裁北韓,北韓便會愈依靠中共,北京對平壤的影響力也就愈 大。中共期待朝鮮半島平安無事,更希望有個穩固而親北京的政權,因此願意用極小的資源,保住這個擁有核彈而又被國際孤立的戰友,這絕對比美國主導的兩韓統 一來得有利多了,這就是國際現實。換言之,依中共的利益考量,平壤絕不能垮掉;北韓若覆亡,朝鮮半島將是美國與南韓的天下,那麼當年「抗美援朝」的極大犧 牲豈不等於白費?反觀美國的最大戰略利益是,北韓崩潰,統一的民主韓國成為美國接近中國大陸的戰略支柱,由於美國指導下的「韓國統一」對中共威脅太大,故 而北京雖然不滿平壤頻頻「搗彈」,但卻只能表面規勸,而不能真心和西方一起制裁。
北韓長年依靠中共的援助,國際社會據此認為,中共應該有 能力運用此一「特殊夥伴關係」促使北韓理性克制;但北京卻從未保證以此施壓北韓,同意美日韓的條件。中共常說它「對北韓的影響力有限」,或動輒以「不干涉 內政」為藉口,不願負擔國際責任;特別是光是去年一年,北韓就射了兩次火箭,讓北京的角色更形尷尬,戰略觀與核心利益的分歧,亦導致朝「中」關係處於「戰 略互疑」狀態。從結果論來看,對北韓問題長期保持戰略目標的模糊曖昧,以致北韓的戰爭邊緣策略一再得逞,這是中共咎由自取。此次譴責案,中共竟投下贊成 票,與其說是美國外交的勝利,倒不如說是北京給平壤新政權一個外交「震撼教育」,其後續發展備受矚目。
平壤若與華府和解對美較有利
總之,北韓成功發射火箭,強化了金正恩的內外地位;但對朝鮮半島未來的發展,必然會有深遠的影響。試射火箭在某種程度上,像是暗夜裡吹口哨壯膽,由整體國 力來看,若說北韓是紙老虎也不為過,平壤所謂的「將展開全面對決戰,瞄準美國進行核子試驗」全是逞強之詞。種種跡象顯示,金正恩確有打算要進行經濟改革, 例如去年他在北韓閱兵典禮的講話中,發誓「絕不再讓人民勒緊褲帶生活,要讓人民享受社會主義的富貴榮華」。若要達到目標唯有改革開放一途,經濟改革開放若 是要比照中國大陸的模式,那就必須要和美國和解;從長遠來看,與北韓和解,對美國較為有利,不但減輕在朝鮮半島的安全威脅,又能把北韓從中共身邊拉過來, 或至少疏離和中共的關係。「六方會談」美方的團長戴維斯在譴責案過關後已公開表示,若平壤當局放棄核武器和多彈頭飛彈,選擇走上和平發展之路,華府願伸出 援手協助。由此可見,據過去的經驗,僅靠施壓不足以動搖金正恩,換個角度思考,假設北韓未來願意與美方「口頭」和解,再度換得經濟援助,美國即有機會達到 稀釋中共影響力的目標,若達成此一發展,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美朝之間的「雙贏」,但北韓立場反覆則是不確定因素。(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聯合國安理會日前一致通過關於北韓發射衛星問題的第二○八七號決議,要求北韓不得再使用彈道飛彈技術進行發射。決議同時呼籲重啟「六方會 談」;北韓昨日則憤怒回應「六方會談」及「九一九共同聲明」不再存在、往後也不會再有討論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對話,同時宣稱將進行核試驗。對外而言,平壤當 局所運用的軍事科技意在展示,已有能力研發射程足以到達美國本土的飛彈。對內部來說,「光明星三號」衛星發射成功,增強了該國年輕領導人金正恩的領導地 位,對朝鮮半島未來的情況必然會有影響。說穿了,北韓採取「策略性」武嚇伎倆,是「秀」給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和中共)看的,平壤的主要戰略目標至少有 二:一是獲得華府的安全承諾並簽署正式和平條約,二是圖藉「鬧事」換取經濟援助,這當然也包括向中共伸手。但由於中共這次對譴責案投下同意票,其後續發展 殊值關注。
北韓火箭投射能力是關鍵
北韓於上個月十二日,自平安北道鐵山郡東倉里的火箭發射場,將「銀河三號」長程運載火 箭發射升空,引發國際社會震驚與譴責。北韓成功發射火箭的實質意圖,是否與第三次核子試爆有關仍不得而知,一般認為,平壤意在測試運載核彈頭的長程飛彈技 術,如「大浦洞二號」的投射能力。試想,國際社會早有警告,北韓願冒著犯眾怒的制裁壓力,只是為了發射「非軍事用途」的衛星嗎?絕對不是,北韓窮兵黷武早 已舉世盡知,此舉顯然是將發射「過程」看得比「目的」更為重要,關鍵當然就是火箭的投射能力,這正是美日韓所顧忌的。據南韓專家的分析,此次成功,意味北 韓已具發射掛載核彈頭長程飛彈的能力。美國眾院情報委員會主席羅傑斯警告,前國防部長蓋茨對北韓二○一五年將擁有長程飛彈的預言,很可能成真,因此建議白 宮應加強與中共合作,共同阻止朝鮮半島的核武化。這是因為美國根本不在乎北韓有多少「衛星」,他們比較介意的是「火箭」的推力有多大多遠,因為北韓擁有核 武已是不爭的事實。
平心而論,姑且不看北韓是否具備核彈投射至所望軍事目標之能力,縱使真有此能力,也絕不可能施放一顆核彈「修理」美國 或日韓,因為此舉無異自取滅亡。換言之,北韓「擁有核武投射能力」與「是否有決心發動核武戰爭」完全是兩回事。須知北韓縱是擁核恫嚇鄰國,也不敢真正與美 日韓聯軍全面開戰(因為中共也不會坐視),美國要攔阻那粗製濫造的核武應屬易如反掌,但美軍之強大卻能讓北韓政權毀滅。
在與北韓失去直接 對話管道的情況下,為勸阻北韓的脫序行為,美國之前曾不斷要求中共協助溝通。中共對外聯絡部長王家瑞曾為此兩度赴平壤會見金正恩,也曾與美方討論因應方 案。若從結果來看,金正恩似乎根本不在乎美「中」的想法。中共對北韓「鬧事」的外交辭令一向是「希望有關各方冷靜對待,共同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大局」, 國際戰略的爾虞我詐由此可見。平壤對北京之前「審慎考慮」的勸告,實應虛答,結果仍決定「走自己的路」,與其說金正恩欲掙脫北京的牽制,不如說這次的發射 衛星是平壤「擺譜」給北京看。
運用美「中」戰略矛盾從中圖利
北韓的外交長期受到國際社會的孤立,表面上來看,金氏王朝缺 乏國際關係上的經驗,但事實上則有其堅持的外交邏輯。平壤從不幻想其他國家對其有無端的善意,甚至與其利害關係之大如中共,北韓也不會完全信任,此次安理 會包括中共在內都同意譴責北韓,即說明了這一點。金氏王朝認為,力量就是一切,沒有軍事力量的外交只會吃虧。正因如此,所謂的「理性計算的不理性遊戲」 (rational game of irrationality)就成為北韓經常使用的戰略手段,企圖透過戰爭邊緣策略,藉以取得政治及經援等利益,且基於美「中」的戰略矛盾,此一手法往往 獲得不錯的效果。北韓之所以敢於如此恣意而為,主要原因在於,金氏王朝了解美「中」戰略矛盾的現實,已多次從中牟利得逞。依過去經驗,金正恩和其父金正日 使用的手段相同,無論發射火箭或研發核武所導致的財政龐大開支,或是國際社會加大制裁力道的風險,對金正恩而言都不是他在意的事。在美「中」交鋒的過程 中,北韓因戰略地位而使得中共必須為其撐腰,因為北韓是中共在朝鮮半島與東方的戰略安全保障,縱使北韓長期以來,做了任何令中共不高興的事,在整體戰略的 「最終考量」下,中共也只能義無反顧支持北韓。
美國、日本與南韓愈是想孤立、制裁北韓,北韓便會愈依靠中共,北京對平壤的影響力也就愈 大。中共期待朝鮮半島平安無事,更希望有個穩固而親北京的政權,因此願意用極小的資源,保住這個擁有核彈而又被國際孤立的戰友,這絕對比美國主導的兩韓統 一來得有利多了,這就是國際現實。換言之,依中共的利益考量,平壤絕不能垮掉;北韓若覆亡,朝鮮半島將是美國與南韓的天下,那麼當年「抗美援朝」的極大犧 牲豈不等於白費?反觀美國的最大戰略利益是,北韓崩潰,統一的民主韓國成為美國接近中國大陸的戰略支柱,由於美國指導下的「韓國統一」對中共威脅太大,故 而北京雖然不滿平壤頻頻「搗彈」,但卻只能表面規勸,而不能真心和西方一起制裁。
北韓長年依靠中共的援助,國際社會據此認為,中共應該有 能力運用此一「特殊夥伴關係」促使北韓理性克制;但北京卻從未保證以此施壓北韓,同意美日韓的條件。中共常說它「對北韓的影響力有限」,或動輒以「不干涉 內政」為藉口,不願負擔國際責任;特別是光是去年一年,北韓就射了兩次火箭,讓北京的角色更形尷尬,戰略觀與核心利益的分歧,亦導致朝「中」關係處於「戰 略互疑」狀態。從結果論來看,對北韓問題長期保持戰略目標的模糊曖昧,以致北韓的戰爭邊緣策略一再得逞,這是中共咎由自取。此次譴責案,中共竟投下贊成 票,與其說是美國外交的勝利,倒不如說是北京給平壤新政權一個外交「震撼教育」,其後續發展備受矚目。
平壤若與華府和解對美較有利
總之,北韓成功發射火箭,強化了金正恩的內外地位;但對朝鮮半島未來的發展,必然會有深遠的影響。試射火箭在某種程度上,像是暗夜裡吹口哨壯膽,由整體國 力來看,若說北韓是紙老虎也不為過,平壤所謂的「將展開全面對決戰,瞄準美國進行核子試驗」全是逞強之詞。種種跡象顯示,金正恩確有打算要進行經濟改革, 例如去年他在北韓閱兵典禮的講話中,發誓「絕不再讓人民勒緊褲帶生活,要讓人民享受社會主義的富貴榮華」。若要達到目標唯有改革開放一途,經濟改革開放若 是要比照中國大陸的模式,那就必須要和美國和解;從長遠來看,與北韓和解,對美國較為有利,不但減輕在朝鮮半島的安全威脅,又能把北韓從中共身邊拉過來, 或至少疏離和中共的關係。「六方會談」美方的團長戴維斯在譴責案過關後已公開表示,若平壤當局放棄核武器和多彈頭飛彈,選擇走上和平發展之路,華府願伸出 援手協助。由此可見,據過去的經驗,僅靠施壓不足以動搖金正恩,換個角度思考,假設北韓未來願意與美方「口頭」和解,再度換得經濟援助,美國即有機會達到 稀釋中共影響力的目標,若達成此一發展,某種程度上也算是美朝之間的「雙贏」,但北韓立場反覆則是不確定因素。(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