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文
在美國曾經介入或參與的戰役中,除派遣正規部隊作戰外,往往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部隊執行特殊任務。其中有一支傳奇的部隊,始終保持著神秘面紗,就是「綠扁帽」部隊。
「綠扁帽」的神秘面紗
「綠扁帽」部隊創立於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九日。該部隊之所以會被稱為「綠扁帽」,是因為該部隊所配戴的綠色貝雷帽,上銘「DE OPPRESSO LIBER」的徽章(拉丁文,意指從壓迫中解放),其主要任務為反恐怖分子作戰、對敵方占領區進行偵查、協助正規部隊進行前導攻擊、傘兵部隊降落地點選定 及誘導、轟炸機與攻擊機之投彈誘導、敵後方騷擾及破壞工作。
越戰時期,這支部隊被廣泛稱為「綠扁帽」,並且受到媒體高度介紹,但當時美軍對特種作戰的概念並未成熟,並且其經驗也不足,所以一直都無法有效的編制、訓練及運用特種部隊作戰。越戰時期媒體大篇幅介紹特種部隊,塑造其神出鬼沒的形象,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早在印度支那戰爭結束後的一九五七年,美軍就派遣了第七七特種部隊作戰群(77th SFG)至越南擔任軍事顧問。以官方來說,越南戰爭是由一九五九年開始的,但在越南最早的美軍特種部隊陣亡紀錄,是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到了一九六一 年,特種部隊在當時美國總統約翰﹒甘乃迪的支持下,陸、海、空及陸戰隊的非正規作戰部隊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而此時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已有第一、五、七、十、 十九特種部隊作戰群的編成(第七七特種部隊作戰群改稱為第七特種部隊作戰群),且被冠上「綠扁帽」之名。
但因為正值越戰開打時期,「綠扁 帽」部隊的設立,並沒有完整的訓練與特種作戰經驗,其成員幾乎是抽調正規部隊裡優秀或有作戰經驗的士兵編入,也導致了正規部隊對「綠扁帽」的嫌惡與敵意。 雖然當時的「綠扁帽」部隊相當受到高層重視,但是這種爹疼娘愛卻兄弟反目的狗血戲碼,活生生的在「綠扁帽」部隊上演。
吸收越南民兵進行游擊戰
一九六一年底,「綠扁帽」在中情局支持下,執行CIDG(Civilian Irregular Defense Group program)計畫,吸收越南中部少數民族進行非正規作戰(民兵游擊),在綠扁帽部隊的指揮運作下,短短兩年吸收訓練一萬八千餘人,高達一百二十個中隊 編制;但是這個計畫卻也是噩夢的開始。
一開始美軍將CIDG成員吸收訓練後,編制於南越軍轄下,但卻發生了CIDG成員抗命與殺害高階軍 官事件,甚至有攜械逃亡與集體叛變的行為,此後才將CIDG成員納編於美軍轄下指揮。但實際上CIDG成員素質良莠不齊,體系又龐大,管理上相當困難;加 上其內部不時有成員為北越滲透或遭到吸收,反倒成了「綠扁帽」部隊的包袱。
一九六二年美軍為了落實對南越軍隊的訓練協助,成立了南越軍事 支援司令部MACV(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同年也成立了「越南派遣特種作戰司令部」,其轄下含括了美國陸軍在越南的第一、五、七特種部隊作戰群,並於一九六三年成立了美國陸軍特 種部隊第八特種部隊作戰群與第三特種部隊作戰群。
一九六四年,美軍開始執行「三角洲計畫」(B-52 Project Delta﹒此計畫與後來的三角洲部隊沒有關聯),主要是將CIDG成員或南越軍特種部隊(LLDB隊員)與綠扁帽隊員混合編成,初期編制十二個偵察隊, 後期擴大至十六個,而原先計劃是每個偵察隊由兩名綠扁帽隊員與四名CIDG成員編成,而實際執行時變更為四名綠扁帽隊員與六名CIDG成員。
開啟對非正規作戰部隊指揮統御的重視
一九六七年,美軍在西貢(現胡志明市)近郊的新山一機場成立了南越軍事支援司令部/研究觀察小組MACV–SOG(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 Studies and Observation Group),這個單位也就取代了先前的MACV。但新成立的MACV–SOG已轉變成針對非正規作戰部隊之指揮統御,對於南越軍隊的訓練協助已不再重 視,其轄下包含海軍海豹部隊、陸戰隊武裝偵查部隊、空軍第九○特殊作戰飛行隊及原先屬於「越南派遣特殊作戰司令部」的綠扁帽部隊。
在MACV–SOG的指揮下,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比起海軍的海豹部隊,在執行特殊作戰的成效上卻是相形見絀;一九六九年,綠扁帽第三特種部隊作戰群遭到裁撤。一九七二年,綠扁帽第八特種部隊作戰群也遭裁撤。
隨著越戰結束,「綠扁帽」直接被打入冷宮,而美國最精銳特種部隊直接由海軍海豹部隊取代。直到波灣戰爭,這支在東南亞受挫的部隊才有機會翻身。
六階段課程培訓特種部隊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訓練課程SFQC(Special Forces Qualification Course)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為期十九天的特種部隊選拔,針對志願者的體能訓練、障礙穿越訓練、行軍訓練、生存訓練、基本地面導航等項目進行測 試,並觀察志願者的團隊精神。第二階段為語言學習,受訓時間為十八至二十四週,包括法語、西班牙語、印尼語、波斯語、泰語、菲律賓語、俄語、阿拉伯語、韓 語、中文等選擇其一,選修語言至少要達到基本交談程度。
第三階段為個人基本技能學習,受訓時間為十二週,在這個階段將學習到進階的地面導 航技術、小規模部隊指揮及運用、偵查巡邏、埋伏與襲擊等高階步兵技能與特種部隊基本戰術;最後三週有專門對耐力、求生及被俘審問的訓練課程。第四階段為專 業技能學習,這個階段是士官以上階級必修。第五階段是為期四週的綜合演習訓練,在大型演習場進行模擬境外作戰,針對學員執行敵占領區潛入、聯繫敵方境內地 下反抗組織、對敵方進行有組織的攻擊、任務結束撤離等進行演練。第六階段為期一週,此時完成訓練的學員,將辦理分發手續及畢業典禮,這週過後學員們將正式 蛻變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成員。
結語
傳統有關綠扁帽部隊的文章,往往將其部隊神話,但是綠扁帽部隊也是經過了血與淚,犧牲了許多弟兄而換取特殊作戰經驗,進而造就了今天數一數二且具有強大打擊敵後能力的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作者為資深記者)
在美國曾經介入或參與的戰役中,除派遣正規部隊作戰外,往往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神秘部隊執行特殊任務。其中有一支傳奇的部隊,始終保持著神秘面紗,就是「綠扁帽」部隊。
「綠扁帽」的神秘面紗
「綠扁帽」部隊創立於一九五二年六月十九日。該部隊之所以會被稱為「綠扁帽」,是因為該部隊所配戴的綠色貝雷帽,上銘「DE OPPRESSO LIBER」的徽章(拉丁文,意指從壓迫中解放),其主要任務為反恐怖分子作戰、對敵方占領區進行偵查、協助正規部隊進行前導攻擊、傘兵部隊降落地點選定 及誘導、轟炸機與攻擊機之投彈誘導、敵後方騷擾及破壞工作。
越戰時期,這支部隊被廣泛稱為「綠扁帽」,並且受到媒體高度介紹,但當時美軍對特種作戰的概念並未成熟,並且其經驗也不足,所以一直都無法有效的編制、訓練及運用特種部隊作戰。越戰時期媒體大篇幅介紹特種部隊,塑造其神出鬼沒的形象,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
早在印度支那戰爭結束後的一九五七年,美軍就派遣了第七七特種部隊作戰群(77th SFG)至越南擔任軍事顧問。以官方來說,越南戰爭是由一九五九年開始的,但在越南最早的美軍特種部隊陣亡紀錄,是一九五七年十月二十一日。到了一九六一 年,特種部隊在當時美國總統約翰﹒甘乃迪的支持下,陸、海、空及陸戰隊的非正規作戰部隊如雨後春筍般設立,而此時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已有第一、五、七、十、 十九特種部隊作戰群的編成(第七七特種部隊作戰群改稱為第七特種部隊作戰群),且被冠上「綠扁帽」之名。
但因為正值越戰開打時期,「綠扁 帽」部隊的設立,並沒有完整的訓練與特種作戰經驗,其成員幾乎是抽調正規部隊裡優秀或有作戰經驗的士兵編入,也導致了正規部隊對「綠扁帽」的嫌惡與敵意。 雖然當時的「綠扁帽」部隊相當受到高層重視,但是這種爹疼娘愛卻兄弟反目的狗血戲碼,活生生的在「綠扁帽」部隊上演。
吸收越南民兵進行游擊戰
一九六一年底,「綠扁帽」在中情局支持下,執行CIDG(Civilian Irregular Defense Group program)計畫,吸收越南中部少數民族進行非正規作戰(民兵游擊),在綠扁帽部隊的指揮運作下,短短兩年吸收訓練一萬八千餘人,高達一百二十個中隊 編制;但是這個計畫卻也是噩夢的開始。
一開始美軍將CIDG成員吸收訓練後,編制於南越軍轄下,但卻發生了CIDG成員抗命與殺害高階軍 官事件,甚至有攜械逃亡與集體叛變的行為,此後才將CIDG成員納編於美軍轄下指揮。但實際上CIDG成員素質良莠不齊,體系又龐大,管理上相當困難;加 上其內部不時有成員為北越滲透或遭到吸收,反倒成了「綠扁帽」部隊的包袱。
一九六二年美軍為了落實對南越軍隊的訓練協助,成立了南越軍事 支援司令部MACV(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同年也成立了「越南派遣特種作戰司令部」,其轄下含括了美國陸軍在越南的第一、五、七特種部隊作戰群,並於一九六三年成立了美國陸軍特 種部隊第八特種部隊作戰群與第三特種部隊作戰群。
一九六四年,美軍開始執行「三角洲計畫」(B-52 Project Delta﹒此計畫與後來的三角洲部隊沒有關聯),主要是將CIDG成員或南越軍特種部隊(LLDB隊員)與綠扁帽隊員混合編成,初期編制十二個偵察隊, 後期擴大至十六個,而原先計劃是每個偵察隊由兩名綠扁帽隊員與四名CIDG成員編成,而實際執行時變更為四名綠扁帽隊員與六名CIDG成員。
開啟對非正規作戰部隊指揮統御的重視
一九六七年,美軍在西貢(現胡志明市)近郊的新山一機場成立了南越軍事支援司令部/研究觀察小組MACV–SOG(Military Assistance Command, Vietnam Studies and Observation Group),這個單位也就取代了先前的MACV。但新成立的MACV–SOG已轉變成針對非正規作戰部隊之指揮統御,對於南越軍隊的訓練協助已不再重 視,其轄下包含海軍海豹部隊、陸戰隊武裝偵查部隊、空軍第九○特殊作戰飛行隊及原先屬於「越南派遣特殊作戰司令部」的綠扁帽部隊。
在MACV–SOG的指揮下,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比起海軍的海豹部隊,在執行特殊作戰的成效上卻是相形見絀;一九六九年,綠扁帽第三特種部隊作戰群遭到裁撤。一九七二年,綠扁帽第八特種部隊作戰群也遭裁撤。
隨著越戰結束,「綠扁帽」直接被打入冷宮,而美國最精銳特種部隊直接由海軍海豹部隊取代。直到波灣戰爭,這支在東南亞受挫的部隊才有機會翻身。
六階段課程培訓特種部隊
美國陸軍特種部隊的訓練課程SFQC(Special Forces Qualification Course)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為期十九天的特種部隊選拔,針對志願者的體能訓練、障礙穿越訓練、行軍訓練、生存訓練、基本地面導航等項目進行測 試,並觀察志願者的團隊精神。第二階段為語言學習,受訓時間為十八至二十四週,包括法語、西班牙語、印尼語、波斯語、泰語、菲律賓語、俄語、阿拉伯語、韓 語、中文等選擇其一,選修語言至少要達到基本交談程度。
第三階段為個人基本技能學習,受訓時間為十二週,在這個階段將學習到進階的地面導 航技術、小規模部隊指揮及運用、偵查巡邏、埋伏與襲擊等高階步兵技能與特種部隊基本戰術;最後三週有專門對耐力、求生及被俘審問的訓練課程。第四階段為專 業技能學習,這個階段是士官以上階級必修。第五階段是為期四週的綜合演習訓練,在大型演習場進行模擬境外作戰,針對學員執行敵占領區潛入、聯繫敵方境內地 下反抗組織、對敵方進行有組織的攻擊、任務結束撤離等進行演練。第六階段為期一週,此時完成訓練的學員,將辦理分發手續及畢業典禮,這週過後學員們將正式 蛻變為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成員。
結語
傳統有關綠扁帽部隊的文章,往往將其部隊神話,但是綠扁帽部隊也是經過了血與淚,犧牲了許多弟兄而換取特殊作戰經驗,進而造就了今天數一數二且具有強大打擊敵後能力的美國陸軍特種部隊。(作者為資深記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