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十六年的談判,菲律賓政府去年十月與在境內叛亂四十多年的穆斯林叛亂團體—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MILF)簽署和平協定。學者對於菲國政府致力和平結束內亂,均樂觀其成,但也擔憂既然菲國對內已平撫長期叛亂,預料未來將投入更多心力加速
國防轉型,以對外爭取國家利益,以此觀之,南海情勢今年恐怕再度緊張。
菲律賓內亂 40年喪12萬命
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 認為,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為祖先所留下的家園,在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菲律賓後遭到占領,四百多年來,天主教徒大量移居該地區,使得在地的四百多萬穆斯林 反而淪為少數族群。為尋求民答那峨島的自治及獨立,自一九七一年起,莫洛陣線發動血腥武裝抗爭,主要以民答那峨島中部地區為根據地。起初,莫洛陣線為摩洛 民族解放陣線(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MNLF)的一分子,不過由於內部派系衝突因素,一九七八年從摩洛民族解放陣線脫離。菲律賓南部信奉伊斯蘭教的鄉村地區由於經濟情況不佳,使 得民眾對政府極度不滿。因此,宣揚反政府思維的莫洛陣線在當地大受歡迎,能夠輕易招收成員。
摩洛民族解放陣線在一九九六年九月時,與菲國政府簽署和平協定,部分不願接受政府軍警整編的人員陸續加入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致使莫洛陣線在一九九○年代後期逐漸壯大,成為菲國最龐大的反政府武裝力量,並曾與賓拉登時期主導的蓋達恐怖組織合作。
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由現年六十餘歲的穆拉德‧易卜拉欣(Murad Ibrahim)領導,成員約逾一萬兩千人,擁有步槍、狙擊槍、火箭彈和反裝甲武器等裝備。在四十多年來的反政府武裝抗爭歷史中,造成約十二萬人喪生,嚴 重影響菲律賓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雖然目前莫洛陣線的武裝部隊主力為二十到三十歲青年,但人權團體曾指控莫洛陣線招募未成年的兒童從事作戰行為。
利益做誘因 終簽和平協定
菲律賓政府與莫洛陣線的和平談判始於一九九六年,歷經十六年,終於在去年十月十五日簽署和平協議,菲國政府同意莫洛陣線在民答那峨島設立稱為「莫洛國」的 「國中國」(或稱「亞國」)的政治實體,取代現有的民答那峨島穆斯林自治區,由少數民族進行自治管理。根據該協定內容,「莫洛國」雖名為「國」,但並非一 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而是一個自治政府,莫洛國內所有居民均屬菲律賓公民,外交事務仍然由菲國中央政府掌控。未來「莫洛國」將實施總理制,預定於二○一六 年舉行首次選舉,區內各政治勢力和即將裁軍的莫洛陣線武裝力量,均可透過民主、和平的方式參政。
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願意放棄武力抗爭,與 菲國政府和談出自於兩大動機:(一)與政府對抗四十年多年,當初滿懷革命熱忱的第一代分子早已年華老去,加上背負恐怖分子的罪名,使他們對於革命事業早已 力不從心;(二)民答那峨地區未開採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初步估計價值高達三千多億美元,可觀的資源收入及利益使他們萌生放棄武裝抗爭的信 念。
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原本資源豐富、農地肥沃,但在長年動亂環境下,導致該地區普遍赤貧,由於當地活躍的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游擊隊與蓋達恐怖組織往來相當密切,因此,國際社會無不擔憂該地區的伊斯蘭團體日後成為伊斯蘭極端主義。如今,菲律賓政府與莫洛陣線達成和 平協議,對西方國家而言,不僅能夠避免菲律賓南部地區成為另一個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溫床,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天然資源等利益,自然表達贊成,包括美國、英國、 加拿大等歐美國家,甚至連世界銀行都發表祝賀聲明,認為這項協議是菲律賓和平的重要里程碑,可望結束這亞洲地區最血腥的衝突之一。
安內後攘外 恐激南海爭端
菲律賓境內如今戰火停歇,對於飽受動亂滋擾的菲國南部民眾而言,能夠全力投入開發民答那峨島的豐富資源,無疑是一大福音。更重要的是,以往菲律賓國防預算 大量用於反叛亂用途,如今隨著內亂平定,未來將可投注更多經費用於國防軍事現代化,並逐步將軍事戰略重心由安定內部轉向外部發展,預料日後各項軍事資源將 集中於南海事務。
菲律賓國防部為因應二十一世紀的安全挑戰,在去年七月公布的國防轉型計畫(Philippine Defense Transformation,PDT)中,詳列國防轉型之目的,其中包括強化菲律賓領土安全與保護戰略領海利益、強化菲國族群安全、減少自然與人為災 害、強化國際軍事合作等規劃,菲律賓國防部期望能夠在二○一六年前完成第一階段計畫。在這波國防轉型規劃中,除計畫建立戰略反應部隊外,海、空軍更是轉型 的關鍵角色,包括海軍將建立三層次的海上防禦能力,除進行海上阻絕與巡邏外,還要具備反潛與對空作戰能力,菲律賓海軍在今年一月宣布採購三架AW-109 輕型多用途直升機,還打算向義大利購買二手的護衛艦及輕型巡洋艦;在空軍戰力部分,將逐步引進多功能戰機,甚至是無人飛機,並於去年八月宣布採購十二架韓 國T-50教練機。
儘管菲國內亂平定有助於經濟發展,並投注更多經費進行軍事現代化,但是菲律賓二○一三年國防預算僅二十一點四億美元, 菲國國防部坦承,礙於經費因素,軍隊現代化工作仍須時間等待。因此,在今年內,菲律賓仍須倚靠美國提供軍事援助與合作,才有足夠的軍事作戰能力;美國在去 年五月宣布的二○一三年財政年度預算報告指出,將對菲律賓軍事援助提高三倍,到達三千萬美元,此援助將使菲律賓更有信心爭奪南海。
菲律賓 終結內亂雖有助於區域和平,但隨之而來的軍事轉型目標卻可能造成南海局勢緊張。由於近年菲律賓多次在南海議題上與各方衝突,如果菲國將軍事現代化成果用於 擴大南海主權爭奪,恐增添南海事端。此外,基於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去年底宣布海軍將重返蘇比克灣,三千名美軍將半永久性輪駐,恐將激起菲律賓內部反 美民眾的憤怒。難怪去年菲國政府與莫洛陣線簽署和平協議後,總統艾奎諾三世語帶保留的說:「簽署和平協議之後的事,才是挑戰的開始」。
菲律賓內亂 40年喪12萬命
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 認為,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為祖先所留下的家園,在十六世紀西班牙殖民菲律賓後遭到占領,四百多年來,天主教徒大量移居該地區,使得在地的四百多萬穆斯林 反而淪為少數族群。為尋求民答那峨島的自治及獨立,自一九七一年起,莫洛陣線發動血腥武裝抗爭,主要以民答那峨島中部地區為根據地。起初,莫洛陣線為摩洛 民族解放陣線(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MNLF)的一分子,不過由於內部派系衝突因素,一九七八年從摩洛民族解放陣線脫離。菲律賓南部信奉伊斯蘭教的鄉村地區由於經濟情況不佳,使 得民眾對政府極度不滿。因此,宣揚反政府思維的莫洛陣線在當地大受歡迎,能夠輕易招收成員。
摩洛民族解放陣線在一九九六年九月時,與菲國政府簽署和平協定,部分不願接受政府軍警整編的人員陸續加入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致使莫洛陣線在一九九○年代後期逐漸壯大,成為菲國最龐大的反政府武裝力量,並曾與賓拉登時期主導的蓋達恐怖組織合作。
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由現年六十餘歲的穆拉德‧易卜拉欣(Murad Ibrahim)領導,成員約逾一萬兩千人,擁有步槍、狙擊槍、火箭彈和反裝甲武器等裝備。在四十多年來的反政府武裝抗爭歷史中,造成約十二萬人喪生,嚴 重影響菲律賓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雖然目前莫洛陣線的武裝部隊主力為二十到三十歲青年,但人權團體曾指控莫洛陣線招募未成年的兒童從事作戰行為。
利益做誘因 終簽和平協定
菲律賓政府與莫洛陣線的和平談判始於一九九六年,歷經十六年,終於在去年十月十五日簽署和平協議,菲國政府同意莫洛陣線在民答那峨島設立稱為「莫洛國」的 「國中國」(或稱「亞國」)的政治實體,取代現有的民答那峨島穆斯林自治區,由少數民族進行自治管理。根據該協定內容,「莫洛國」雖名為「國」,但並非一 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而是一個自治政府,莫洛國內所有居民均屬菲律賓公民,外交事務仍然由菲國中央政府掌控。未來「莫洛國」將實施總理制,預定於二○一六 年舉行首次選舉,區內各政治勢力和即將裁軍的莫洛陣線武裝力量,均可透過民主、和平的方式參政。
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願意放棄武力抗爭,與 菲國政府和談出自於兩大動機:(一)與政府對抗四十年多年,當初滿懷革命熱忱的第一代分子早已年華老去,加上背負恐怖分子的罪名,使他們對於革命事業早已 力不從心;(二)民答那峨地區未開採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產等天然資源,初步估計價值高達三千多億美元,可觀的資源收入及利益使他們萌生放棄武裝抗爭的信 念。
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原本資源豐富、農地肥沃,但在長年動亂環境下,導致該地區普遍赤貧,由於當地活躍的阿布沙耶夫(Abu Sayyaf)游擊隊與蓋達恐怖組織往來相當密切,因此,國際社會無不擔憂該地區的伊斯蘭團體日後成為伊斯蘭極端主義。如今,菲律賓政府與莫洛陣線達成和 平協議,對西方國家而言,不僅能夠避免菲律賓南部地區成為另一個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溫床,另一方面又有大量天然資源等利益,自然表達贊成,包括美國、英國、 加拿大等歐美國家,甚至連世界銀行都發表祝賀聲明,認為這項協議是菲律賓和平的重要里程碑,可望結束這亞洲地區最血腥的衝突之一。
安內後攘外 恐激南海爭端
菲律賓境內如今戰火停歇,對於飽受動亂滋擾的菲國南部民眾而言,能夠全力投入開發民答那峨島的豐富資源,無疑是一大福音。更重要的是,以往菲律賓國防預算 大量用於反叛亂用途,如今隨著內亂平定,未來將可投注更多經費用於國防軍事現代化,並逐步將軍事戰略重心由安定內部轉向外部發展,預料日後各項軍事資源將 集中於南海事務。
菲律賓國防部為因應二十一世紀的安全挑戰,在去年七月公布的國防轉型計畫(Philippine Defense Transformation,PDT)中,詳列國防轉型之目的,其中包括強化菲律賓領土安全與保護戰略領海利益、強化菲國族群安全、減少自然與人為災 害、強化國際軍事合作等規劃,菲律賓國防部期望能夠在二○一六年前完成第一階段計畫。在這波國防轉型規劃中,除計畫建立戰略反應部隊外,海、空軍更是轉型 的關鍵角色,包括海軍將建立三層次的海上防禦能力,除進行海上阻絕與巡邏外,還要具備反潛與對空作戰能力,菲律賓海軍在今年一月宣布採購三架AW-109 輕型多用途直升機,還打算向義大利購買二手的護衛艦及輕型巡洋艦;在空軍戰力部分,將逐步引進多功能戰機,甚至是無人飛機,並於去年八月宣布採購十二架韓 國T-50教練機。
儘管菲國內亂平定有助於經濟發展,並投注更多經費進行軍事現代化,但是菲律賓二○一三年國防預算僅二十一點四億美元, 菲國國防部坦承,礙於經費因素,軍隊現代化工作仍須時間等待。因此,在今年內,菲律賓仍須倚靠美國提供軍事援助與合作,才有足夠的軍事作戰能力;美國在去 年五月宣布的二○一三年財政年度預算報告指出,將對菲律賓軍事援助提高三倍,到達三千萬美元,此援助將使菲律賓更有信心爭奪南海。
菲律賓 終結內亂雖有助於區域和平,但隨之而來的軍事轉型目標卻可能造成南海局勢緊張。由於近年菲律賓多次在南海議題上與各方衝突,如果菲國將軍事現代化成果用於 擴大南海主權爭奪,恐增添南海事端。此外,基於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去年底宣布海軍將重返蘇比克灣,三千名美軍將半永久性輪駐,恐將激起菲律賓內部反 美民眾的憤怒。難怪去年菲國政府與莫洛陣線簽署和平協議後,總統艾奎諾三世語帶保留的說:「簽署和平協議之後的事,才是挑戰的開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