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左派總統 民粹風格推展社會主義

◎龔建華
 厄瓜多民眾普遍認為,此刻可能是歷史上最繁榮的時刻,處處可見新的建築物正在興建、現代化商場增多及街道上汽車川流不息的繁榮景象。二 ○○七年一月柯利亞就任之前的十年間總統都被政變推翻,且更換了八位總統。由於柯利亞出身時家境貧困,因關注與了解窮人辛勞,特別訂定利於民眾的社會主義 改革政策,擴大稅基方式增加國庫收入,造福窮人,廣獲弱勢民眾支持。
 二月大選中,柯利亞再次獲民眾百分之五十七有效選票支持,贏得第三屆 連任。加上掌握國際政治脈動,深化拉美左派領袖結盟,戰勝歷史和經濟因素讓他連任。他承諾未來四年為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二十七、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民眾,尋 求擴大社會福利,並採多元化經濟措施,深化「社會主義的市民改革」幅度,持續推動消除貧窮政策。
 一、對外政策
 (一)經濟成果說服拉美
 柯利亞的民粹主義行事風格,獲民眾愛戴及經濟成果表現,正如其他拉美民粹主義者一樣;這些國家政府都違反「美洲民主憲章」,但美洲國家組織似乎存在雙重標準,對厄國一直保持沉默,該組織抨擊反對獨裁統治,但不反對左派獨裁統治政權的現象。
 (二)重視鄰國夥伴關係
  厄瓜多和委內瑞拉總統施政理念相同,認為現階段「不需看重」與歐盟合作夥伴關係,應先加強與周邊鄰國合作夥伴關係,並掌握整體國力發展經濟的契機;故轉向 加強與拉美左派政府、伊朗和中共等非傳統盟國發展密切關係,另與玻利維亞、古巴、奈及利亞和巴西之間構築共同利益戰線,近年與俄羅斯進行能源生產、經濟及 產業合作,讓美國大為緊張,這也是安地斯關稅優惠法案於二○一三年到期後,美國不再續約原因之一。
 (三)加速貿易談判
 規 劃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策略焦點不在歐盟及美國,應置重點於南美洲諸國,特別是致力協商化解安第斯國家間農業及檢驗檢疫壁壘,以消除或削弱國境內農產品在貿易 時所遇到的非關稅限制措施之影響,減少因衛生或植物檢疫條例的壁壘而對該國農產品貿易所產生的衝擊。目前正與世界上十三個國家進行貿易協定談判,拓展該國 產品出口市場多元化。
 二、採取津貼制 重視社會福利
 柯利亞政府施政對厄國老百姓而言,減輕柴米油鹽生活壓力,直接津貼補助生活,塑造社會幸福,的確贏得民心讓人民有幸福感,作為如下:
 (一)開源石油全民共享
  柯利亞二○○七年上任後,對於境內沒有跨國石油公司投資,實施國營化改革措施,累計到二○一二年擴大投資新增開採油井技術達十億美元,使今年底產量成長百 分之四,達到五十三萬桶/日;據石油輸出國組織預測,二○一三年平均油價上漲,意味著油價每增加一美元,國庫將增加八千萬美元的收入。
 (二)重視勞工褔祉
  厄瓜多每年均視通膨率、勞動生產力及經濟成長率,進行勞工薪資檢討,二○一二年一月,最低基本薪資從二六四美元增加至二九二美元;翌年初再調升百分之八點 八一,使薪資達三一八美元。其實,柯利亞多次發表基本薪資的期望目標是每月三六八美元,如此,平均家庭收入與「消費基本籃子指標」概同,才符合有尊嚴生活 基本品質理念。
 (三)持續扶貧政策
 厄瓜多二○一二年超過百分之四的平均經濟成長率,穩定的通貨膨脹率在百分之五左右,平 均失業率接近百分之五點八。據世界銀行評估厄瓜多為拉美貧窮國家之一,二○○六年該國百分之三十七點六人口生活於貧窮線之下,到二○一一年下降至百分之二 十八點六;二○○六年百分之十六點九人口生活在極端貧窮線之下;二○一一年下降到百分之十一點六。扶貧措施採取直接以現金支付社會救助模式,配合針對貧窮 家庭以「人類發展基金計畫」結合「孩童就學獎學金計畫」等作為,每月直接發放三十五美元津貼,統計受益人數已增至一百九十萬民眾,造福至少二百萬厄瓜多 人。
 (四)公共工程建設降低失業率
 二○○九至二○一三年五月,厄政府對公共工程投資累計為二六一億九百萬美元,經常性支 出占GDP的百分之十六,位居拉丁美洲暨加勒比海地區的首位。例如,依南美聯合公路網計畫完成全長一五四三公里連接太平洋及大西洋跨洋走廊之南美跨洋公路 段;展開總投資金額為十五億美元的首都基多市捷運工程。
 (五)擴大民生電力供應基礎投資
 二○一一年十一月,在全國十省份進行智慧電網基礎建設,投入六千萬美元建構計畫,預計二○一五年完成,提昇電力系統運轉效率和促進節能減碳措施,並發展可再生能源併接容量效益,使用電戶數由一百五十萬擴大至六百萬。
 (六)發展電力輸出產業
  執行可再生能源開發,二○一一年開始興建境內八座水力與風力發電廠工程建設,至少投入五十億美元,使水力發電躍升為電力主流,使厄國逐漸脫離現有以礦產採 掘經濟模式,至二○一六年電廠將陸續營運,屆時將生產兩倍的電力,且將每年減少約五○二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電力輸出國,增加國庫收入。
 三、創造國家競爭力
 (一)海外不在籍投票
  厄瓜多中央選舉委員會及各級選舉管理委員配合國際觀察團及各政黨推薦監察人,克服了時差選票及投票箱安全配送、監察投開票及惡劣天氣等因素,設置海外投票 站,使厄瓜多在歐洲、亞洲和大洋洲的僑社,二十八萬七五三名旅外合格選民,均被邀請至全球各地的八十四座使領館參加投票,完成選舉且創造高投票率。
 (二)推動國際物流產業
  創造出全球物流業營運關心的「巴拿馬運河的替代方案」,積極與巴西、秘魯共同推動跨越南美洲,整合水陸空的綜合性國際物流通道,「曼塔港至巴西馬瑙斯計 畫」吸引國際物流產業進駐,期與跨國企業建立國際物流走廊及雙贏局面,大幅縮減運輸時間與成本。強化物流業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當地海、陸及內陸航運業者, 更有助於厄瓜多爾產品出口的競爭力;目前吸引韓國LG公司有意至該區投資此一計畫,提昇跨國物流效率。
 (三)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
 二○二○年國家能源開發政策,風水力總發電量將創史上新高,計達到二千百萬瓦;另投資電力出口到南美國家,同步興建跨國電力供應輸送網,以利出口該國生產的百分之七十電力能量,善盡環境保護之責。
 四、結論
  世界銀行「二○一三年全球經商環境」指出,厄瓜多名列一三九名,世界經濟論壇之「二○一二-二○一三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厄瓜多排名第八十六位;二○一二年 全球經濟自由度報告厄瓜多排名一一二名。在市場吸引力、低勞動生產力成本、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較差的情勢下,厄國人民感受政府作為及政績,也害怕再重回到 往昔政客執政、財閥治國腐化時代,柯利亞的壓倒性勝利,任何人應不會感到驚訝。筆者認為,「拉美地區不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但他們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地 區,也是世界上財富再分配最差的區域」,柯利亞現行執政運用的行政工具,建立以平等為中心的思維,採開源及改善稅賦差距結構性問題,實施符合維護人民基本 生存權利之政策,可能是拉美規劃國家社會長遠發展較佳的模式之一。(作者為致理技術學院拉丁美洲經貿研究中心研究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