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兵燹不斷 兒童兵問題殊值重視

◎謝志淵
 何謂兒童兵?為什麼會有兒童兵?是多數人首一次聽到兒童兵的普遍反應。應透過媒體傳播,非洲地區年幼兒童持槍眼露兇光的表情,震驚世人外,亦不禁令人懷疑是否真有此事,但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並非少數。顯示多數人對非洲地區事務的不了解,更顯示此議題遭到嚴重忽略的事實。
  竟究「兒童兵」(Child Soldiers,又稱娃娃兵或童子軍)是什麼?依據國際兒童兵組織定義,即「未滿十八歲兒童,參與任何正規或非正規武裝部隊或武裝團體。」易言之,即凡 十八歲以下青少年,直接或間接參與武裝團體活動均屬之,兒童兵亦往往被賦與執行最危險甚至是違反人道的任務,包括參與戰鬥、布雷、爆破、偵察與刺探情報等 任務。在不對稱的武裝衝突中,兒童兵甚至被訓練成自殺炸彈客,被教導與敵人同歸於盡。
 兒童兵的起源與現況
 二○○五年七 月,日本NHK電視台拍攝一部有關非洲兒童兵的紀錄片「非洲童子軍誕生起源—莫三比克內戰的惡果」稱,世人初次得知非洲兒童兵源起於一九七五年莫三比克內 戰;在長達十五年的內戰期間,一些令人髮指的戰爭罪行,居然是由年齡才八歲的兒童兵犯下。依據聯合國統計,二○一○年的前十年,在全球二十個武裝衝突區域 中,仍有高達二十五至三十萬名兒童被迫從軍作戰,其中,尤以非洲地區兒童兵現象最為嚴重,年齡多為十歲左右。
 事實上,有關兒童兵議題,並 非局限於非洲地區國家,亞洲、美洲及中東地區,亦有此類情況。根據二○○八年兒童兵組織發布「兒童兵全球報告」一書,至少還有十九個國家有使用兒童兵情 形,包括非洲地區的蒲隆地、中非共和國、查德、象牙海岸、剛果、索馬利亞、蘇丹、烏干達;美洲地區的哥倫比亞,亞洲地區的阿富汗、印度、印尼、緬甸、尼泊 爾、菲律賓、斯里蘭卡、泰國,以及中東地區的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另依據聯合國二○一○年度「兒童與武裝衝突」報告顯示,除國家外,另有十六種不同的軍隊 組織和叛亂團體,亦有從事徵召兒童從軍的情形。
 為何會有兒童兵?
 至於為何會有兒童兵現象?實多發生於失敗國家(Failed States)。依據二○一○年失敗國家排名,非洲地區就包辦了前五名,包括索馬利亞、剛果、蘇丹、查德以及辛巴威,其中,使用兒童兵者,就有四國。
  通常一個失敗國家的特徵,主要反映在政治、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失敗,包括失去對其領土的控制,又或未能維持其於領土內對正當武力使用的壟斷;正當集體決定 的權力受到侵蝕;未能夠提供公共服務;未能夠以一個完整國際社會成員的身分,與其他國家交往等特點。因此,在該國政府無力有效管理情況下,擁有具實力的武 裝部隊,包括民兵甚至是叛軍,即成為影響國家正常運作的重要力量。
 至於如何維持一定武裝力量,成為攫取利益及影響力的關鍵,同時亦影響了兒童兵現象的產生,相關因素包括:
 一、維持武裝力量:冷戰結束後,非洲地區武裝衝突並未因此停止,尤其是爆發內戰的國家,地方武裝力量為充實兵員,同時也為撙約開支,開始改採以招募、綁架或脅迫等方式徵召兒童當兵,滿足武裝部隊對兵員的需要。
 二、訓練戰爭機器:兒童兵多為失親而流落街頭的流浪兒,由於年幼無知,加以對衣食生活的需求,被洗腦的兒童兵,把殺人視為謀生之所必要,因此很容易被改造成為「戰爭機器」,成為民兵叛軍之戰爭工具。
 三、走私武器氾濫:非洲地區武裝衝突形態,多以輕兵器武器實施交戰。由於輕兵器非法貿易與擴散一直未被有效遏止,因此,在走私氾濫、獲取容易情況下,只要施以操作與訓練,儘管是兒童,仍可於短時間內掌握輕武器運用要領,參與實際作戰。
 上述客觀的事實,都是直接或間接造成非洲兒童兵現象日趨嚴重的主要原因。
 兒童兵的影響與未來
  儘管一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聯合國及其會員國已同意簽署「兒童權利公約」,據以保護兒童基本權利的全球性法源依據,包括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 權等四大類,並提倡四項原則: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尊重兒童基本權利的原則、無歧視原則、尊重兒童觀點的原則。但事實上,對於侵犯兒童基本權益的案例或個案 並未因此而停止。尤其當兒童兵與失敗國家議題相結合時,相對也引起國際社會及人權組織的高度關注。
 由於缺乏對相關國家與團體強制的約束 力,徵召及強迫兒童入伍的情況,仍經常於世人所不注意的角落發生。為改善此一情況的持續惡化,聯合國首先於二○○○年五月「兒童權利公約」基礎上通過「關 於兒童捲入武裝衝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簡稱「禁止使用童軍議定書」),除重申保護兒童的基本權利,更要求各國政府停止讓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打仗。二○○ 七年二月更通過「巴黎承諾」,與會國家共同承諾將會採取措施,阻止任何組織和國家在武裝衝突中雇傭和役使用兒童兵。
 另由於兒童兵長期置身 於殘酷戰爭中,幼稚的心靈早已被嚴重扭曲,伴隨他們成長的只有殺戮與仇恨,許多兒童兵在戰亂中被打死,即使僥倖在戰場上生還,也難逃在疾病和饑荒中喪命的 惡運。一旦戰爭結束,這些兒童兵通常難以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在無適當的輔導機制協助下,重操舊業或從事暴力犯罪的情形便屢屢發生,給社會帶來極大危害。
 結語
 基此,國際社會為協助非洲國家改善此一情況,採取包括保護尋求庇護的兒童難民,對徵召兒童兵者以戰爭罪審判,以及協助兒童兵心理復健等等措施,近年更成立了參戰兒童再教育中心,幫助大約百分之七十五的兒童兵,重新開始新的生活,社會問題亦已逐漸獲得改善。
 然而,若真要徹底的杜絕兒童兵參戰現象,國際社會仍須以實現非洲國家間的和平與穩定為目標,屆時,自能逐漸擺脫戰爭帶來的種種危害。(作者為陸院教官)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