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邊境對峙 凸顯強權戰略衝突

◎ 古明章
 中國大陸與印度接壤的邊境地區絕大部分在西藏;一小部分在新疆,西起喀喇崑崙山口,東至中國大陸、印度、緬甸交界處。由於印、「中」雙 方認知差距過大,對於邊界劃分一向呈現各說各話,四月間更因雙方邊界對峙而鬧得不可開交,雖然在五月中旬,印度總理曼莫漢與中共總理李克強會面時,彼此看 似已捐棄邊防對峙的歧見,共同表示願推動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然而,這長期以來的邊境之爭,恐怕不是一場會面就能握手言和。
 雙方搭篷對峙 離奇同時撤軍
  印度四月時指控共軍於喜馬拉雅山區進入印度領土逾二十公里,雙方部隊長期巡邏西藏貢堆神山附近的扎布拉山口時較勁,對峙長達數週。印度士兵用英文在大石頭 寫上「India」;共軍則趁機塗掉英文,用漢字書寫「中國」兩個大字,這場你來我往的「宣示」年年上演;這一次的邊界對峙事件,雙方幾乎同時從喜馬拉雅 山區的對峙位置撤離,結束緊張的軍事僵局。但資料顯示,印「中」邊界全長約一千七百公里,分西、中、東三段,每一段邊界從未正式劃定,都存有爭議。
  西段的爭議面積達三萬三千五百平方公里,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爭議;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逾二千一百平方公里;在東段,爭議面積約九萬平方公里,是 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在整個印「中」邊境爭端裡,東、西兩段更是爭議重點。近年來,印度不斷在宣稱的「國土」一側的增加道路、軍事設施;中共 則明確表示,不承認印方舉動。
 印度和中共這次的邊界對峙暫告段落,主因為雙方不想破壞高層將互訪氣氛,印度外交部長庫爾希德五月初積極出訪,各界解讀即是為李克強訪印鋪路。
 殖民者擅畫界 釀出難解爭議
  中共與印度現存最大領土爭端在東段,即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之爭。在清朝末年,中國內憂外患,無暇顧及西藏,英國趁虛而入;一九一四年三月,印度殖民政府 外務大臣麥克馬洪(英國政府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方式,私自劃定「麥克馬洪線」做為邊界;然而,「麥克馬洪線」的合法性至今仍備受討論。鼓吹所謂 「大中國」主義的中共於一九五○年進入西藏,主張將錫金、不丹、尼泊爾及部分印度地區劃入領土,但此建議隨即與印度獨立後採行的「大印度聯邦」構想形成激 烈對抗,尼赫魯政府堅稱「麥克馬洪線」為印、「中」邊界線。一九六二年印「中」發生邊界戰爭,中共雖宣稱大獲全勝,但戰後仍撤軍回實際控制區域,所以,印 度仍占有約九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土地治權。
 二○○三年六月三十日,印、「中」簽定《印「中」關係原則及全面合作宣言》,中共承認錫金歸屬印度;印度也首次明確承認西藏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雙方緊張關係初步出現緩和;中共現階段採取軟化態度,希望利用談判解決領土爭議。
 印、「中」高層互訪 拓展經貿合作
  李克強五月相繼出訪印度、巴基斯坦、德國和瑞士,李克強首站就選擇印度,期間與印度總理曼莫漢進行會談,雙方針對邊界問題及經貿合作進行討論,儘管雙方不 久前才發生邊界衝突,一度傳出本次訪問可能無法成行。但印度方面表示,應先擱置爭議並優先處理合作內容的外交意願;曼莫漢亦同意,將回訪中國大陸。中共意 識到,美國積極拉攏印度成為戰略夥伴,將衝擊共軍在此區域的勢力範圍。因此,希望利用此次訪問,增強與印度的關係;李克強出訪行程即著重在討論雙方經貿合 作的可能。
 由於印、「中」邊境衝突雖應歸咎於歷史遺留問題,且英國殖民者擅自劃定所謂「麥克馬洪線」,從未經過任何一方承認。近年來,中 共和印度對邊界爭議上,雙方皆不讓步;由於印、「中」目前都面臨經濟轉型的問題,經貿合作即成了爭議雙方最佳的潤滑劑;此時,李克強訪印談經濟,曼莫漢當 然樂見其成。
 印度野心勃勃 盼成區域強國
 印度與中共的邊界爭端中,印度始終保持強勢態度,由於印度近年大幅擴軍,並身為 全球最大武器進口國,在二○○六至二○一○年間,印度武器進口占全球武器交易百分之九,且主要來自俄羅斯。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預估,印度到二○一五年 前將斥資約八百億美元,投入軍事現代化,以躋身世界一級軍事強國。
 印度海軍規劃未來二十年內,斥資四百五十億美元配置一百零三艘新戰艦, 包括驅逐艦級核子潛艦,此外,印度陸軍也動作頻頻,因為印、「中」主要爭端在平均海拔四千公尺的藏南高原地區,為因應與中共未來在山地作戰的可能,印度組 建十個山地師,九個部署在印、「中」邊境,並常態維持逾三分之一的武力駐守;在空軍部分,印度仍維持局部絕對優勢,該國空軍戰力被評估為全球第四,僅次於 美國、俄羅斯和英國,雖然中共空軍在飛機數量及士兵人數比印度多,但在邊界地帶,印度空軍仍占很大優勢,因為一般戰機飛行半徑是四百公里,在距離印、 「中」邊界四百公里的地帶,印度約有五十座機場及戰備跑道;中共在西藏只有三座機場。因此,在靠近可能發生衝突地區,印度可用戰機比中共更多、後勤補給亦 更完備。
 結語
 由於中共仍是世界上少數仍由共產黨一黨專政的極權政體,雖然近年一再宣稱「和平發展」,卻難以獲得國際信 任;日本和美國為制衡中共,都積極拉攏印度為戰略夥伴;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也在五月訪問印度,呼籲日本、澳洲、印度和美國,展開更密切的國防合 作,以確保區域穩定,這是去年十二月曼莫漢首度訪問日本後,雙方高層再次互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倡議的「日印聯盟」也逐步浮出檯面,為抗衡中共做準備。過 去中共常以聯合巴基斯坦來牽制印度,李克強訪印後再訪巴基斯坦,說明印「中」之間的關係既競爭又合作,不過印度目標為「亞洲大國」,因此,經濟發展仍是眼 前首要課題。短期之內,印度、中共仍會呈現「平衡」狀態,將重心聚焦經濟,雙方邊界爭議雖短暫擱置,但長期以來的歷史問題,仍難化解。(作者為臺灣戰略學 會研究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