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軍作戰模式有了重大轉變,除可運用航空母艦搭載艦載機,對敵艦施以密集的空中攻擊外,因飛彈的問世,以艦載飛彈遂 行反艦與防空任務亦漸成主流。為此,美國海軍發展全球首艘配備區域防空飛彈的長堤號飛彈巡洋艦,而且採用核子動力,成為全球第一艘核子動力軍艦。長堤號核 子動力飛彈巡洋艦於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簽約訂購、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日安放龍骨、一九五九年七月十四日下水、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服役、一九九五年五月一 日除役與除籍,近三十四年的服役歲月,長堤號曾與美國海軍首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及班橋號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組成「第一特遣群」於一九六四年六月底展 開環繞地球一週的航行,寫下歷時六十五日、總航程近三萬一千浬的紀錄;亦在越戰期間,同一年內兩度以防空飛彈擊落北越米格機,立下戰功。長堤號開啟了美國 海軍飛彈巡洋艦的先河,在東西方冷戰的年代,長堤號曾因作戰需要持續升級,亦在冷戰結束後,受限美國海軍縮減規模,被迫暫停還未進行的改裝,隨後自軍事舞 臺謝幕,走入歷史。
昔日,海軍水面作戰船艦的火力來自艦置火砲,無論對空或對艦攻擊,均仰賴艦砲達成任務;火砲的口徑大小、射程、射速皆 與作戰成效有關。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搭載戰鬥機、轟炸機前往目標區,自空中對敵方陣地、水面船艦發動攻擊已是主要作戰模式,艦隊防空成為制 海作戰的一環。以中途島戰役為例,當年日本聯合艦隊所屬四艘航空母艦蒼龍號、飛龍號、赤城號、加賀號就在欠缺防空戰力的情況下,難逃美國海軍第十六、第十 七特混編隊的艦載機密集的空中攻擊,全軍覆沒。直至飛彈服役且廣泛運用後,艦載飛彈取代艦置火砲,扮演船艦火力的要角,亦因飛彈精準度高,或防空,或反 艦,更能滿足作戰所需。
正因進入飛彈的時代,美國海軍遂思考發展配備飛彈的巡洋艦,以擔任航空母艦的護衛艦,加上採核子動力符合經濟效 益,美國海軍決定打造全球第一艘核子動力的飛彈巡洋艦,長堤號應運而生。該項建案於一九五六年十月完成簽署後,隔年就獲美國國會批准,隨即依期程推動建 案,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正式效力美國海軍。儘管打造該艘飛彈巡洋艦所費不貲,當年獲美國國會批准時的造價高達八千七百萬美元,但絲毫不影響美國海軍投資該 艘新艦的態度。畢竟,當時已進入東西方冷戰時期,蘇聯持續精進的軍力令美國甚感不安,飛彈對航空母艦的威脅大增,必須有足夠的反制戰力,美國海軍認為長堤 號的建軍勢在必行,因而不惜投入大筆經費。
長堤號飛彈巡洋艦初期的標準排水量為一萬四千二百噸,升級後提昇至一萬五千五百四十噸,滿載排 水量則為一萬七千五百二十五噸;艦長二百一十九點八公尺、寬二十二點三公尺、吃水九點五公尺。該艦的推進動力來自兩具西屋公司製造的CIW壓水式反應爐及 兩組蒸汽渦輪,最大航速達三十節。由於採用核子動力,該艦於一九六一年首航後,歷經四年才更換反應爐的爐心燃料棒,當時累積的航行距離已將近二十七萬公 里,足見以核能提供船艦能源的具體成效。
由於長堤號建造的年代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十來年,當時的巡洋艦仍有輕、重型之分,美國海軍將 長堤號列入輕型巡洋艦,採用輕型巡洋艦的序號;後因火砲已非艦載主要的武力,飛彈漸居主流,美國海軍遂不再以輕重區分巡洋艦,而以飛彈巡洋艦(CG)視 之,只因長堤號採核子動力,被分類為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CGN,N為核能之意)。當看到長堤號,必然會被艦身中段顯眼的大型艦橋吸引,彷彿一個突出的大 方塊;長堤號已沒有大型主機煙囪,只在艦體中段設置一個小型的輔機煙囪,亦見不到以往巡洋艦必備的重型裝甲,整體外型設計已與傳統的巡洋艦有所不同。
長堤號飛彈巡洋艦以執行區域防空任務為主,配置兩具MK-10雙臂發射器及一具雙臂發射器,其中第二具MK-10擁有兩組各裝彈四十枚的環形彈艙。此外, 服役之初,長堤號還在艦尾安裝了一具。MK-10雙臂發射器使用射程三十五公里的小獵犬防空飛彈,一九八五年後換裝標準二型SM-2ER防空飛彈;MK- 12雙臂發射器使用護島神(Talos)長程防空飛彈,於一九七九年拆除。此外,長堤號的艦島後方裝有一具MK-112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 兩舷各裝有一組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器,一九六○年代末期再加裝兩門MK-30五吋艦砲。值得一提的是,護島神長程防空飛彈因採衝壓發動機,射程有一 百二十公里,一九六八年五月及六月,長堤號兩度以該型飛彈擊落北越的米格機,展現區域防空的戰力。
長堤號的電子戰系統包括一具 AN/SPS-33 3D頻率相位掃瞄對空搜索雷達系統、一具AN/SPS-32 3D對空搜索雷達、一具AN/SPS-48E 3D對空搜索/追蹤雷達、一具AN/SPS-49 2D對空搜索雷達、一具AN/SPS-10平面搜索雷達、一具AN/SPS-67平面搜索雷達、一具AN/SLQ-32(V)3電子戰系統。射控系統則有 WDS MK-6武器指揮系統、NTDS海軍戰術資料系統(一九六○年代加裝)、MK-14武器射控系統、MK-56火砲射控系統、MK-76防空飛彈射控系統、 MK-77防空飛彈射控系統、MK-111反潛射控電腦、AN/SPW-2射控雷達YS-2整合自動偵測追蹤系統(IADT)(一九九○年代加裝)。
一九七○年代中期開始,美國海軍已規劃建置神盾系統的核子動力打擊巡洋艦(CSGN)建軍案,希望也將長堤號納入改裝。不過,欲將長堤號改成神盾艦費工且 耗財,光是改裝工程的初期,美國海軍就必須花費三點七一億美元,後續還追加預算;至於艦體的上層結構還須拆除重建,以利搭載四面SPY-1A相位陣列雷達 的天線、四具照明雷達與其他電子裝備;MK-10、MK-12雙臂發射器與ASROC發射器將全部拆除,在艦首與艦尾各搭載一座MK-26 Mod 2雙臂飛彈發射器,艦橋部位亦要加裝六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艦尾則設置戰斧飛彈發射器。這項改裝工程於一九七七年一月被福特總統取消。
儘管長堤號無法蛻變成為神盾艦,但基於反艦與陸攻任務的需要,長堤號自一九七○年代末期至一九八○年代,將魚叉飛彈及戰斧巡弋飛彈納為艦載武裝。為此,美 國海軍將長堤號原本的MK-12雙臂發射器拆除,加裝魚叉飛彈發射器,另改良射控系統以發射射程可達一百三十七公里的標準二型SM-2ER防空飛彈,取代 小獵犬防空飛彈。整體來看,當時美國海軍仍對長堤號寄望甚深,希望在新式飛彈加入後,提昇巡洋打擊能力。
或許是造化弄人,正當美國海軍準備為長堤號積極升級的時刻,冷戰結束,受限美國政府要求海軍汰除老舊艦艇,服役已有相當時日的長堤號不再是持續投資的對象,所有與改裝有關的工程於一九九四年七月二日中止,隔年五月一日即除役。(軍聞工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軍作戰模式有了重大轉變,除可運用航空母艦搭載艦載機,對敵艦施以密集的空中攻擊外,因飛彈的問世,以艦載飛彈遂 行反艦與防空任務亦漸成主流。為此,美國海軍發展全球首艘配備區域防空飛彈的長堤號飛彈巡洋艦,而且採用核子動力,成為全球第一艘核子動力軍艦。長堤號核 子動力飛彈巡洋艦於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九日簽約訂購、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二日安放龍骨、一九五九年七月十四日下水、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服役、一九九五年五月一 日除役與除籍,近三十四年的服役歲月,長堤號曾與美國海軍首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及班橋號核子動力飛彈巡防艦組成「第一特遣群」於一九六四年六月底展 開環繞地球一週的航行,寫下歷時六十五日、總航程近三萬一千浬的紀錄;亦在越戰期間,同一年內兩度以防空飛彈擊落北越米格機,立下戰功。長堤號開啟了美國 海軍飛彈巡洋艦的先河,在東西方冷戰的年代,長堤號曾因作戰需要持續升級,亦在冷戰結束後,受限美國海軍縮減規模,被迫暫停還未進行的改裝,隨後自軍事舞 臺謝幕,走入歷史。
昔日,海軍水面作戰船艦的火力來自艦置火砲,無論對空或對艦攻擊,均仰賴艦砲達成任務;火砲的口徑大小、射程、射速皆 與作戰成效有關。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搭載戰鬥機、轟炸機前往目標區,自空中對敵方陣地、水面船艦發動攻擊已是主要作戰模式,艦隊防空成為制 海作戰的一環。以中途島戰役為例,當年日本聯合艦隊所屬四艘航空母艦蒼龍號、飛龍號、赤城號、加賀號就在欠缺防空戰力的情況下,難逃美國海軍第十六、第十 七特混編隊的艦載機密集的空中攻擊,全軍覆沒。直至飛彈服役且廣泛運用後,艦載飛彈取代艦置火砲,扮演船艦火力的要角,亦因飛彈精準度高,或防空,或反 艦,更能滿足作戰所需。
正因進入飛彈的時代,美國海軍遂思考發展配備飛彈的巡洋艦,以擔任航空母艦的護衛艦,加上採核子動力符合經濟效 益,美國海軍決定打造全球第一艘核子動力的飛彈巡洋艦,長堤號應運而生。該項建案於一九五六年十月完成簽署後,隔年就獲美國國會批准,隨即依期程推動建 案,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正式效力美國海軍。儘管打造該艘飛彈巡洋艦所費不貲,當年獲美國國會批准時的造價高達八千七百萬美元,但絲毫不影響美國海軍投資該 艘新艦的態度。畢竟,當時已進入東西方冷戰時期,蘇聯持續精進的軍力令美國甚感不安,飛彈對航空母艦的威脅大增,必須有足夠的反制戰力,美國海軍認為長堤 號的建軍勢在必行,因而不惜投入大筆經費。
長堤號飛彈巡洋艦初期的標準排水量為一萬四千二百噸,升級後提昇至一萬五千五百四十噸,滿載排 水量則為一萬七千五百二十五噸;艦長二百一十九點八公尺、寬二十二點三公尺、吃水九點五公尺。該艦的推進動力來自兩具西屋公司製造的CIW壓水式反應爐及 兩組蒸汽渦輪,最大航速達三十節。由於採用核子動力,該艦於一九六一年首航後,歷經四年才更換反應爐的爐心燃料棒,當時累積的航行距離已將近二十七萬公 里,足見以核能提供船艦能源的具體成效。
由於長堤號建造的年代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十來年,當時的巡洋艦仍有輕、重型之分,美國海軍將 長堤號列入輕型巡洋艦,採用輕型巡洋艦的序號;後因火砲已非艦載主要的武力,飛彈漸居主流,美國海軍遂不再以輕重區分巡洋艦,而以飛彈巡洋艦(CG)視 之,只因長堤號採核子動力,被分類為核子動力飛彈巡洋艦(CGN,N為核能之意)。當看到長堤號,必然會被艦身中段顯眼的大型艦橋吸引,彷彿一個突出的大 方塊;長堤號已沒有大型主機煙囪,只在艦體中段設置一個小型的輔機煙囪,亦見不到以往巡洋艦必備的重型裝甲,整體外型設計已與傳統的巡洋艦有所不同。
長堤號飛彈巡洋艦以執行區域防空任務為主,配置兩具MK-10雙臂發射器及一具雙臂發射器,其中第二具MK-10擁有兩組各裝彈四十枚的環形彈艙。此外, 服役之初,長堤號還在艦尾安裝了一具。MK-10雙臂發射器使用射程三十五公里的小獵犬防空飛彈,一九八五年後換裝標準二型SM-2ER防空飛彈;MK- 12雙臂發射器使用護島神(Talos)長程防空飛彈,於一九七九年拆除。此外,長堤號的艦島後方裝有一具MK-112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 兩舷各裝有一組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器,一九六○年代末期再加裝兩門MK-30五吋艦砲。值得一提的是,護島神長程防空飛彈因採衝壓發動機,射程有一 百二十公里,一九六八年五月及六月,長堤號兩度以該型飛彈擊落北越的米格機,展現區域防空的戰力。
長堤號的電子戰系統包括一具 AN/SPS-33 3D頻率相位掃瞄對空搜索雷達系統、一具AN/SPS-32 3D對空搜索雷達、一具AN/SPS-48E 3D對空搜索/追蹤雷達、一具AN/SPS-49 2D對空搜索雷達、一具AN/SPS-10平面搜索雷達、一具AN/SPS-67平面搜索雷達、一具AN/SLQ-32(V)3電子戰系統。射控系統則有 WDS MK-6武器指揮系統、NTDS海軍戰術資料系統(一九六○年代加裝)、MK-14武器射控系統、MK-56火砲射控系統、MK-76防空飛彈射控系統、 MK-77防空飛彈射控系統、MK-111反潛射控電腦、AN/SPW-2射控雷達YS-2整合自動偵測追蹤系統(IADT)(一九九○年代加裝)。
一九七○年代中期開始,美國海軍已規劃建置神盾系統的核子動力打擊巡洋艦(CSGN)建軍案,希望也將長堤號納入改裝。不過,欲將長堤號改成神盾艦費工且 耗財,光是改裝工程的初期,美國海軍就必須花費三點七一億美元,後續還追加預算;至於艦體的上層結構還須拆除重建,以利搭載四面SPY-1A相位陣列雷達 的天線、四具照明雷達與其他電子裝備;MK-10、MK-12雙臂發射器與ASROC發射器將全部拆除,在艦首與艦尾各搭載一座MK-26 Mod 2雙臂飛彈發射器,艦橋部位亦要加裝六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艦尾則設置戰斧飛彈發射器。這項改裝工程於一九七七年一月被福特總統取消。
儘管長堤號無法蛻變成為神盾艦,但基於反艦與陸攻任務的需要,長堤號自一九七○年代末期至一九八○年代,將魚叉飛彈及戰斧巡弋飛彈納為艦載武裝。為此,美 國海軍將長堤號原本的MK-12雙臂發射器拆除,加裝魚叉飛彈發射器,另改良射控系統以發射射程可達一百三十七公里的標準二型SM-2ER防空飛彈,取代 小獵犬防空飛彈。整體來看,當時美國海軍仍對長堤號寄望甚深,希望在新式飛彈加入後,提昇巡洋打擊能力。
或許是造化弄人,正當美國海軍準備為長堤號積極升級的時刻,冷戰結束,受限美國政府要求海軍汰除老舊艦艇,服役已有相當時日的長堤號不再是持續投資的對象,所有與改裝有關的工程於一九九四年七月二日中止,隔年五月一日即除役。(軍聞工作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