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再次變天!埃及軍方三日宣布罷黜上任僅一年又三天的首位民選總統穆希,並中止其制定的伊斯蘭主義憲法,提前舉行總統和國會選舉;據媒體報導,穆希已遭
軟禁,並可能被起訴。獲軍方指派的埃及最高憲法院院長曼蘇爾於次日宣誓就任臨時總統,他誓言保衛共和國體制,尊重憲法和法律,並捍衛人民的權益;曼蘇爾稍
晚提名了自由派經濟學家貝伯拉威擔任總理。迄十日,街頭衝突愈演愈烈,埃及檢察院下令逮捕穆希所屬的「穆斯林兄弟會」領袖巴迪,並對數百名其他成員發出了
通緝令;根據埃及官方媒體報導指出,埃及當局指控巴迪煽動了近日開羅發生的暴力衝突,造成嚴重傷亡。就埃及政治體制的長遠發展來看,現在確是民主政治發展
的關鍵時刻,以埃及軍方在國內無可取代的影響力,必須盡速促成民主而公正的選舉,否則埃及政局的未來將更加嚴峻,整個阿拉伯世界的民主政治前途及安定繁榮
也將受到波及。
埃及軍方涉入政治經濟 勢力龐大
六月三十日,穆希就任滿一周年,百萬埃及民眾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經濟不振、物價上 漲、失業率(尤其是青年)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懸殊,掀起所謂「二次革命」的浪潮。眼見國內政情陷入混亂,軍方於七月一日對穆希下達最後通牒,限他四十八小 時內與在野勢力達成共識,否則將出手干預。隨著時限逼近,國防部長塞西三日上午邀集埃及改革派元老巴拉岱、伊斯蘭和基督教宗教領袖、部分反對派領袖,共同 擘劃埃及政治前途的「路徑圖」,並將穆軟禁。另一方面,力挺穆希的「穆斯林兄弟會」最近成立「支持合法全國聯盟」,呼籲全埃及各地支持群眾展開「和平抗 議」,以對抗「軍事政變」,據外電報導,部分支持穆希的民眾在軍方的總部外抗議時,有數人遭到射殺,軍方也開始逮捕「穆斯林兄弟會」的重要領導人,使對立 衝突愈演愈烈。
這是埃及軍方繼兩年前扳倒前總統穆巴拉克後,再次以「街頭運動」模式出手推翻政府。兩年前的革命,世人記憶猶新,埃及人民 以十八天的大規模街頭示威抗議運動,成功推翻了獨裁統治埃及長達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穆巴拉克下台後,埃及經過了一段的軍事統治,一直到去年舉行埃及首次自 由民主的總統選舉。「穆斯林兄弟會」的穆希以過半得票率險勝軍方支持的候選人沙菲克,當選埃及首位民選總統。一年後,埃及人民又發動大規模示威活動推翻總 統,這次更快,只花了四天,和兩年前相同的是,發揮關鍵作用的仍然是埃及軍方。
眾所皆知,數十年來埃及軍方一直處於國家權力之巔,穆希於 去年八月從「武裝力量最高委員會」(SCAF)手中接過行政和立法權,但這只是表象,無法改變軍方在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實質影響力;此外,埃及 絕大部分的地方省長都是退役軍人,許多主要的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的主管也都是高階退將。由此可見,外界稱埃及軍方為「獨立的王國」,其來有自。在穆希一年 前上任之前,埃及長期由軍方實質執政,前總統穆巴拉克也是軍人,他之所以在兩年前的革命風潮失勢下台,是因為軍方不再支持他;被推翻的穆希,曾經成功地調 動了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軍事將領職務,但這次站出來要穆爾西下台的竟是他所指定的國防部長塞西;塞西去年八月受穆希任命上台,穆兄會萬萬沒有想到,不過才 一年的時間,塞西就成了反穆希勢力的關鍵人物。
美對埃及政局「深切關注」 未提政變
埃及的政情發展,最值得觀察的是美國 的態度,華府對於穆希政府的倒台,僅表示美方不支持埃及任何特定政黨或人士,呼籲軍方盡速將政權「交還民選政府,回歸民主機制」,歐盟和其他主要國家也表 達類似立場,這顯示穆希政權已經「回不去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聲明是,美國對埃及軍隊的行動「深切關注」,據悉美方在措辭上還刻意避免使用「政變」一 詞,因「政變」與否,涉及美國每年對埃及軍方的十五億美元援助。美方的主張一向是,埃及的現在和將來由埃及人民決定,美國支持的是核心原則,而不是具體的 個人或政黨;美國官員也口徑一致宣稱,美方已要求軍方避免「任意逮捕」遭罷黜的穆希及其支持者,並向他們強調「迅速並負責任地重返」民選文人政府的重要 性,此一立場在聲明中反覆出現,始終沒有出現「政變」的字眼,這就頗耐人尋味。
承前所言,為避免華府因「政變」與否的認定,致使對埃及軍 方提供財政支援受到爭議,到目前為止,美方和埃及官員紛紛拒絕認定這場迫使民選總統下台事件是「軍事政變」。例如,埃及駐美大使陶菲克日前在美國廣播公司 (ABC)的新聞節目上表示,埃及「絕對沒有」發生軍事政變,並強調「埃及肯定不是由軍方控制,這個國家正在準備儘快舉辦民主改選。」無獨有偶,美國前駐 埃及大使法米日前在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上也指出,當千萬人街頭抗議,埃及軍方只能在「干預」或「放任」局勢中做出抉擇;此外,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 會主席羅傑斯則認為,埃及軍方是穩定該國的重要力量,美國應該持續對其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事實上,從過去的經驗可知,華府的主流聲音普遍認為「穆斯林兄 弟會」若不再掌權,這才有益於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戰略利益。
外界許多評論常把埃及的變天和美國聯結在一起,但持平來看,自穆巴拉克倒台以 來,外界從來無法干預埃及的內政,甚至連與埃及軍方有非常親密關係的美國,對此也難以插手,因為歐巴馬毫無可能在眾人看來屬於「軍事政變」的行動表示支 持,縱使美國政府對穆希早就失去耐心,並曾指出穆希不聽取民眾的聲音,但這不應成為埃及總統換人的理由;一個經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政治領導人,若只因「罔顧 民眾訴求」就必須以這種街頭運動的方式被趕下台,並不是美國所能支持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評論頗為中肯,認為歐巴馬極不希望給輿論留下「阿拉伯世 界的領袖由美國決定」的感覺。這或許反應了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永遠無法避免的難題:理論上要熱情支持民主,現實中則不希望選民把共黨分子或者伊斯蘭激進派選 上台,所以目前最好的作法就是聽其言觀其行,這個「其」指的當然就是埃及軍方。
未來政治發展 關鍵在埃及軍方
埃及的變 天,讓這個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且極具影響力的國家陷入動盪;展望埃及未來的政治發展,如果軍方持續實質掌權,埃及將重新回到穆巴拉克遭到推翻之前的情況, 那麼西方式的民主選舉制度將不會再受到重視,未來任何反對派將不是在國會追求他們的政治主張,而會是在街頭;反之,如果軍方能嚴格遵守重新選舉的時間表, 並向國內伊斯蘭派做出公平選舉的承諾,才能有效化解當前的對立局面。如同許多受「阿拉伯之春」影響的國家一樣,埃及正處在走向民主化的關鍵時刻,但要真正 成為民主國家,不僅需要強而有力的法治社會,更重要的是,民眾和政治領袖都要能「守法」;埃及軍方勢力龐大已是無可改變事實,迄今埃及仍有許多民眾信任軍 方,國家能不能回到民主政治的正軌,關鍵就在埃及軍方。(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埃及軍方涉入政治經濟 勢力龐大
六月三十日,穆希就任滿一周年,百萬埃及民眾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經濟不振、物價上 漲、失業率(尤其是青年)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懸殊,掀起所謂「二次革命」的浪潮。眼見國內政情陷入混亂,軍方於七月一日對穆希下達最後通牒,限他四十八小 時內與在野勢力達成共識,否則將出手干預。隨著時限逼近,國防部長塞西三日上午邀集埃及改革派元老巴拉岱、伊斯蘭和基督教宗教領袖、部分反對派領袖,共同 擘劃埃及政治前途的「路徑圖」,並將穆軟禁。另一方面,力挺穆希的「穆斯林兄弟會」最近成立「支持合法全國聯盟」,呼籲全埃及各地支持群眾展開「和平抗 議」,以對抗「軍事政變」,據外電報導,部分支持穆希的民眾在軍方的總部外抗議時,有數人遭到射殺,軍方也開始逮捕「穆斯林兄弟會」的重要領導人,使對立 衝突愈演愈烈。
這是埃及軍方繼兩年前扳倒前總統穆巴拉克後,再次以「街頭運動」模式出手推翻政府。兩年前的革命,世人記憶猶新,埃及人民 以十八天的大規模街頭示威抗議運動,成功推翻了獨裁統治埃及長達三十年的穆巴拉克。穆巴拉克下台後,埃及經過了一段的軍事統治,一直到去年舉行埃及首次自 由民主的總統選舉。「穆斯林兄弟會」的穆希以過半得票率險勝軍方支持的候選人沙菲克,當選埃及首位民選總統。一年後,埃及人民又發動大規模示威活動推翻總 統,這次更快,只花了四天,和兩年前相同的是,發揮關鍵作用的仍然是埃及軍方。
眾所皆知,數十年來埃及軍方一直處於國家權力之巔,穆希於 去年八月從「武裝力量最高委員會」(SCAF)手中接過行政和立法權,但這只是表象,無法改變軍方在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實質影響力;此外,埃及 絕大部分的地方省長都是退役軍人,許多主要的政府機構和國營企業的主管也都是高階退將。由此可見,外界稱埃及軍方為「獨立的王國」,其來有自。在穆希一年 前上任之前,埃及長期由軍方實質執政,前總統穆巴拉克也是軍人,他之所以在兩年前的革命風潮失勢下台,是因為軍方不再支持他;被推翻的穆希,曾經成功地調 動了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軍事將領職務,但這次站出來要穆爾西下台的竟是他所指定的國防部長塞西;塞西去年八月受穆希任命上台,穆兄會萬萬沒有想到,不過才 一年的時間,塞西就成了反穆希勢力的關鍵人物。
美對埃及政局「深切關注」 未提政變
埃及的政情發展,最值得觀察的是美國 的態度,華府對於穆希政府的倒台,僅表示美方不支持埃及任何特定政黨或人士,呼籲軍方盡速將政權「交還民選政府,回歸民主機制」,歐盟和其他主要國家也表 達類似立場,這顯示穆希政權已經「回不去了」。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聲明是,美國對埃及軍隊的行動「深切關注」,據悉美方在措辭上還刻意避免使用「政變」一 詞,因「政變」與否,涉及美國每年對埃及軍方的十五億美元援助。美方的主張一向是,埃及的現在和將來由埃及人民決定,美國支持的是核心原則,而不是具體的 個人或政黨;美國官員也口徑一致宣稱,美方已要求軍方避免「任意逮捕」遭罷黜的穆希及其支持者,並向他們強調「迅速並負責任地重返」民選文人政府的重要 性,此一立場在聲明中反覆出現,始終沒有出現「政變」的字眼,這就頗耐人尋味。
承前所言,為避免華府因「政變」與否的認定,致使對埃及軍 方提供財政支援受到爭議,到目前為止,美方和埃及官員紛紛拒絕認定這場迫使民選總統下台事件是「軍事政變」。例如,埃及駐美大使陶菲克日前在美國廣播公司 (ABC)的新聞節目上表示,埃及「絕對沒有」發生軍事政變,並強調「埃及肯定不是由軍方控制,這個國家正在準備儘快舉辦民主改選。」無獨有偶,美國前駐 埃及大使法米日前在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上也指出,當千萬人街頭抗議,埃及軍方只能在「干預」或「放任」局勢中做出抉擇;此外,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 會主席羅傑斯則認為,埃及軍方是穩定該國的重要力量,美國應該持續對其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事實上,從過去的經驗可知,華府的主流聲音普遍認為「穆斯林兄 弟會」若不再掌權,這才有益於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戰略利益。
外界許多評論常把埃及的變天和美國聯結在一起,但持平來看,自穆巴拉克倒台以 來,外界從來無法干預埃及的內政,甚至連與埃及軍方有非常親密關係的美國,對此也難以插手,因為歐巴馬毫無可能在眾人看來屬於「軍事政變」的行動表示支 持,縱使美國政府對穆希早就失去耐心,並曾指出穆希不聽取民眾的聲音,但這不應成為埃及總統換人的理由;一個經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政治領導人,若只因「罔顧 民眾訴求」就必須以這種街頭運動的方式被趕下台,並不是美國所能支持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評論頗為中肯,認為歐巴馬極不希望給輿論留下「阿拉伯世 界的領袖由美國決定」的感覺。這或許反應了美國在外交政策上永遠無法避免的難題:理論上要熱情支持民主,現實中則不希望選民把共黨分子或者伊斯蘭激進派選 上台,所以目前最好的作法就是聽其言觀其行,這個「其」指的當然就是埃及軍方。
未來政治發展 關鍵在埃及軍方
埃及的變 天,讓這個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且極具影響力的國家陷入動盪;展望埃及未來的政治發展,如果軍方持續實質掌權,埃及將重新回到穆巴拉克遭到推翻之前的情況, 那麼西方式的民主選舉制度將不會再受到重視,未來任何反對派將不是在國會追求他們的政治主張,而會是在街頭;反之,如果軍方能嚴格遵守重新選舉的時間表, 並向國內伊斯蘭派做出公平選舉的承諾,才能有效化解當前的對立局面。如同許多受「阿拉伯之春」影響的國家一樣,埃及正處在走向民主化的關鍵時刻,但要真正 成為民主國家,不僅需要強而有力的法治社會,更重要的是,民眾和政治領袖都要能「守法」;埃及軍方勢力龐大已是無可改變事實,迄今埃及仍有許多民眾信任軍 方,國家能不能回到民主政治的正軌,關鍵就在埃及軍方。(作者為軍聞工作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