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將民國104年推動募兵制視為任內最主要國防政績,然而國軍推動募兵制因為諸多因素,導致招募狀況極度不理想,近期更因為陸軍下士洪仲丘遭凌虐致死案,使得軍中弊端遭媒體過度放大檢視,勢必影響募兵制成效。
中世紀時期,戰爭屬於貴族與武士的事,一般農工階層僅負責生產。然而到了法國拿破崙執政時期,採取全民皆兵的徵兵制度,透過其數量優勢橫掃歐洲,使得其他國家開始起而效尤。
二次大戰與冷戰期間,歐洲多數國家都維持徵兵制;冷戰結束後不需要大量軍隊維持國安,多數國家都取消徵兵制,法國和德國分別於1996年和2011年廢除徵兵制。越戰後,美軍思索越戰期間義務役士兵諸多弊端,早就率先取消徵兵制,改為募兵制。
中華民國立憲之後,也將服兵役列為國民應盡的義務之一,並在國民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後實施。在兩蔣統治台灣期間,為了準備反攻大陸,台灣軍隊員額曾高達40萬人,每年耗盡台灣大量國家預算。
當前我國實行的徵兵制,優點是戰時用兵多,養兵所費低廉,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然而隨著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兩岸關係趨緩,加上徵兵制至少2年役期嚴重阻礙 役男生涯規劃,因此輿論呼籲裁軍與縮短役期的聲浪因而絡繹不絕,加上軍事裝備日漸科技化與數位化,因此兵役制度應由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的呼籲,也從此產生。
中世紀時期,戰爭屬於貴族與武士的事,一般農工階層僅負責生產。然而到了法國拿破崙執政時期,採取全民皆兵的徵兵制度,透過其數量優勢橫掃歐洲,使得其他國家開始起而效尤。
二次大戰與冷戰期間,歐洲多數國家都維持徵兵制;冷戰結束後不需要大量軍隊維持國安,多數國家都取消徵兵制,法國和德國分別於1996年和2011年廢除徵兵制。越戰後,美軍思索越戰期間義務役士兵諸多弊端,早就率先取消徵兵制,改為募兵制。
中華民國立憲之後,也將服兵役列為國民應盡的義務之一,並在國民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後實施。在兩蔣統治台灣期間,為了準備反攻大陸,台灣軍隊員額曾高達40萬人,每年耗盡台灣大量國家預算。
當前我國實行的徵兵制,優點是戰時用兵多,養兵所費低廉,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然而隨著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兩岸關係趨緩,加上徵兵制至少2年役期嚴重阻礙 役男生涯規劃,因此輿論呼籲裁軍與縮短役期的聲浪因而絡繹不絕,加上軍事裝備日漸科技化與數位化,因此兵役制度應由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的呼籲,也從此產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