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推展「睡蓮計畫」 落實亞太再平衡

◎曾復生
 美國國防部長黑格日前在夏威夷約見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克利爾上將,並展開東南亞四國之旅,前往馬來西亞、印尼、汶萊,以及菲律賓;同時,黑格亦在汶萊舉行的東協十國國防部長會議中,探討如何落實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並爭取東協國家支持美軍推展的「睡蓮計畫」。
 廣布「睡蓮」 確保美軍戰力
  美國《外交政策》電子報發表「美國如何利用軍事基地包圍中共」一文指出,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積極部署「海空整體作戰」架構,即聯合海軍、空軍,以及地面特 種部隊力量,擊穿中共日漸擴張的防禦架構。這些發動攻擊的主要基地如果過度集中,可能很容易被共軍飛彈所摧毀,所以美軍有必要分散在西太平洋小型基地。這 項「睡蓮計畫」,最早由小布希總統的國防部長倫斯斐提出,其主要內涵即在亞太地區廣泛建立小型海空軍基地,並拉緊美國與盟友之間的軍事合作關係,以利分擔 經費,就像是遍布在亞太地區的朵朵睡蓮。藉由這些基地,美軍就可以像青蛙一般,靈活地跳向任何目標,並且可以避免琉球、關島等主要基地可能被攻擊的高風 險;同時,美軍可以減少派遣地面作戰部隊,並要求盟國提供陸上武力支援,讓美國既可保持在亞太的戰略威懾優勢,又可降低軍事人員傷亡數量,以化解國內政治 性反彈壓力。
 目前,歐巴馬政府為落實亞太再平衡戰略,一方面加速在亞太地區種植「睡蓮」,以利原駐紮在歐洲地區的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 戰鬥機與艦艇等,移防部署在亞太地區;同時美軍將沿著日本海、朝鮮半島、琉球、關島、菲律賓、東蒂汶、澳洲、紐西蘭、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緬甸 及印度等國,尋求更多的「睡蓮」。根據美國國防部《二○一二年基地機構報告》,截至今年九月,美國共有六百六十六處海外軍事基地;其中,美軍駐琉球和關島 基地是支撐「睡蓮計畫」的核心。現階段,美軍太平洋總部受限國內財政緊縮,美軍在大型基地周圍新建小型基地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美國積極向東南亞國家遊 說,希望能重返啟用舊有遺留的基地。
 美提供誘因 爭取亞太基地
 近年以來,美國分別與泰國就重啟使用烏塔堡空軍基地進行談 判;在菲律賓恢復租用克拉克空軍基地及蘇比克灣海軍基地,並在南部巴拉望島興建前沿基地;與越南協商租用金蘭灣深水港;在韓國濟州島修建飛彈防禦系統基 地;派遣美軍陸戰隊進駐澳洲的達爾文港海軍基地,並在科科斯群島打造無人機訓練基地,同時也在南太平洋美屬天寧島,重修一條專供美空軍B-2戰略轟炸機起 降的跑道。此外,美國防部考慮尋求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等國的合作,建立小型海空軍基地,並積極推動與印度的軍事合作。
 現階段,美國方面 認為,亞太地區多數國家面對中共的崛起,普遍採取兩手策略,讓美國的再平衡戰略獲得重要支點,並在爭取亞太國家參與美國「睡蓮計畫」,提供動力與誘因。美 軍太平洋總部空軍司令卡萊爾上將表示,北京在亞太地區堅持「強硬的領土主張」,一方面可能導致「誤判」,但卻也有助華府強化與亞太盟國關係。目前,美國空 軍半數以上的F-22戰機已完成亞太部署,而最新型的F-35戰機也將全部放在亞太地區,另全球之鷹無人偵察機的主力也在亞太。但是,多數的亞太國家對於 美國要求分擔經費,或者可能影響到與中共的經貿合作關係,普遍反映出猶豫態度,也讓美國的算盤不盡如意。
 結語
 整體而言, 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發展「睡蓮計畫」,具有維持軍事嚇阻能量、反制中共對亞太國家進行「脅迫外交」、強化與盟國友邦關係並分擔經費,以及增強應對中共「反 介入」戰力等功能,其最終目的仍然是意圖牽制經濟、軍事、外交實力不斷增強的中共,並保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目前美軍積極規劃重返昔日的東南亞軍 事基地,正是為維持美國在亞太地區優勢地位做準備。洛克利爾表示,「我們不能靠只待在一個地方去完成所有必須的任務」。換言之,美軍將積極推動「睡蓮計 畫」,並企圖在亞太地區遍地開花。
 但是,北京當局也警覺到美國這項深謀遠慮的戰略規劃,並採取積極的睦鄰外交、強化「中國大陸—東協」自 由貿易區,以及提昇金磚國家經貿金融關係。日前印度國防部公開拒絕美國欲在印度設立軍事基地的期盼,已經開始讓美國「睡蓮計畫」踢到鐵板。不過,美國與菲 律賓在華府針對關於「美軍在菲律賓基地增加軍事輪換駐防」的架構協議談判則進展順利。美國防部長黑格爾表示,美國正在建立一個適用於兩個緊密盟邦間的軍事 合作模式,如同最近在新加坡和澳洲所做的一樣,顯示,美國推展「睡蓮計畫」落實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決心相當堅定,而且方法將更細緻靈活。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