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海軍兩架轟-6轟炸機日前飛經沖繩主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海域上空,赴西太平洋進行訓練,引發關注。不過,1950年代研發的轟-6轟炸機,其實不論是性能、航程、載彈量早都已不符合現代需求。
1957年,蘇聯答應轉移圖波列夫設計局生產的Tu-16轟炸機技術,供大陸研發轟炸機。不過,中蘇在1960年代初期交惡,蘇聯撤走所有技術人員,與零件來源,使得大陸方面只能利用2架蘇聯提供的樣機進行仿製,成為轟-6轟炸機。
首架轟-6於1968年12月進行首次試飛,隨後進入量產與成軍服役。轟-6使用2具渦噴8型(WP-8)無後燃器噴射發動機,每具軍用推力達9508公斤,能使轟-6執行高空、次音速轟炸任務。不過,由於技術能力不足,轟-6的氣動力性能反而較Tu-16差。
轟-6作戰半徑約1800公里,主要機載設備包括都卜勒雷達、轟炸雷達、光學轟炸瞄準具、計算機、領航儀等設備。目前轟-6共有轟-6D/G/H/K/M 等型號,其中轟-6丁(H-6D)能夠發射有效射程110公里的鷹擊-61反艦飛彈;2002年展出的轟-6M型則能攜帶4枚鷹擊-8型反艦飛彈,強化對 水面艦艇打擊能力。
目前解放軍有約120架轟-6系列服役,其中海軍航空兵使用20多架轟-6M。除此之外,還有30多架轟-6被改裝成空中加油機,稱為轟-6油(H-6U)。
1957年,蘇聯答應轉移圖波列夫設計局生產的Tu-16轟炸機技術,供大陸研發轟炸機。不過,中蘇在1960年代初期交惡,蘇聯撤走所有技術人員,與零件來源,使得大陸方面只能利用2架蘇聯提供的樣機進行仿製,成為轟-6轟炸機。
首架轟-6於1968年12月進行首次試飛,隨後進入量產與成軍服役。轟-6使用2具渦噴8型(WP-8)無後燃器噴射發動機,每具軍用推力達9508公斤,能使轟-6執行高空、次音速轟炸任務。不過,由於技術能力不足,轟-6的氣動力性能反而較Tu-16差。
轟-6作戰半徑約1800公里,主要機載設備包括都卜勒雷達、轟炸雷達、光學轟炸瞄準具、計算機、領航儀等設備。目前轟-6共有轟-6D/G/H/K/M 等型號,其中轟-6丁(H-6D)能夠發射有效射程110公里的鷹擊-61反艦飛彈;2002年展出的轟-6M型則能攜帶4枚鷹擊-8型反艦飛彈,強化對 水面艦艇打擊能力。
目前解放軍有約120架轟-6系列服役,其中海軍航空兵使用20多架轟-6M。除此之外,還有30多架轟-6被改裝成空中加油機,稱為轟-6油(H-6U)。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