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強/譯
美國國防智庫蘭德公司國際安全與國防政策中心副主任賽斯‧瓊斯依據美國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反恐暨情報小組委員會證詞提出的「敘利亞 恐怖分子的威脅」分析報告,內容取材多元,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概述努斯拉陣線的源起,與其自二○一一年以來的演進。第二部分評估努斯拉陣線的漸增實力與近 況,並簡述敘利亞境內其他活動的民兵團體。第三部分則檢視敘利亞對美國本土及其盟邦造成之威脅。本報特節譯於後,以饗讀者。(編按)
◎敘利亞境內蓋達組織的源起
敘利亞的努斯拉陣線,是在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提供後勤支援下成長茁壯。早在二○一三年,敘利亞就成了欲前往伊拉克戰鬥的外籍人士中繼站。根據一份突襲伊拉 克辛迦嶺(Sinjar)附近擄獲的文件,伊拉克境內的外籍戰士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葉門、阿爾及利亞,以及敘利亞等國。這些人大多都很年輕,平均 年齡二十四到二十五歲;其中一些是學生,其他則是全職工作者。幾乎所有的外籍戰士,都是透過走私與犯罪網路的協助,借道敘利亞進入伊拉克。簡言之,敘利亞 成了一個蓋達與其他恐怖分子團體的重要中繼樞紐。
隨著敘利亞內戰於二○一一年漸趨激烈,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即運用既有網路,在敘利亞境內 創立了努斯拉陣線,做為當地的活動分部。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領袖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表示:「我們為其擬定計畫、建立政策、並每月提供財務支援,再從移民與當地人中,提供那些已熟悉伊斯蘭聖戰戰場的人。」伊拉克的 蓋達組織高層,選擇了伊拉克人喬拉尼(Abu Muhammad al-Jawlani)做為努斯拉陣線的領袖;喬拉尼則在二○一一年後期完全掌握敘利亞境內活動前,宣誓效忠艾巴格達迪。
伊拉克的蓋達組 織隨後運送小口徑軍火與輕型武器(包括步槍、輕機槍與槍榴彈發射器)至其敘利亞分部;另派遣炸藥專家提昇努斯拉陣線的炸彈製作技巧,以及更多戰士來強化其 陣容。愈來愈多來自於波斯灣和黎范特(Levant:指地中海東岸,安納托里亞與埃及之間的區域,據稱為中世紀敘利亞版圖)的贊助者,則為其提供財務支 援。
努斯拉陣線領袖喬拉尼指出,其組織要「將神的律法帶回人間」。該組織是一個以武力為號召的團體,訴求在敘利亞建立一伊斯蘭國,並盡可 能拓展其版圖;組織內領袖以偏激的方式詮釋「伊斯蘭律法」(Sharia),並掌控了敘利亞部分區域。一項重大的發展,是蓋達組織領袖一開始無意宣揚該團 體與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的關係,這可能是考量此舉將弱化其在敘利亞的支持力量,並引起美國與其他國家情報單位的注意。
長期以來,基於歷 史、宗教,以及戰略的緣故,敘利亞都受到蓋達組織的重視。昔稱為「大敘利亞」(Bliad al-Sham),或「黎凡特子民的土地」(the Land of the Levantine Peoples)的大馬士革(Damascus),是十三世紀學者伊本‧泰米葉(Ibn Taymiyyah)發表其著作《聖戰的宗教與道德觀》(The Religious and Moral Concept of Jihad)之根據地;如今該書更成了蓋達組織思想的一大支柱。遼闊的黎凡特區域,也包括了耶路撒冷—伊斯蘭世界中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第三大聖地。再 者,敘利亞的戰略重要性,在於其毗鄰蓋達組織最痛恨的兩個國家:以色列和約旦;且隨著阿塞德政權漸失領土,恐怖分子獲得其大量傳統與非傳統武器的機會就愈 大。
二○一三年初,努斯拉陣線與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的關係生變,促使前者和位於巴基斯坦的蓋達組織高層建立更緊密關係。努斯拉陣線高層, 顯然對於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在二○一三年四月的宣告極度不滿,後者宣稱要將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的分部合併,並稱之為「伊拉克暨黎凡特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隨著努斯拉陣線自行建立了經費、人員,以及物資的來源後,其與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即漸行漸遠;先前的合併之舉很可能對此造成推波助瀾的效 應。喬拉尼宣稱其獨立於伊拉克境內的蓋達組織,並直接效忠於巴基斯坦的蓋達組織權力中樞;他在二○一三年四月公開表示:「努斯拉陣線與其領導高層宣示,我 們聽命於聖戰領袖扎瓦希里(Sheikh Ayman al-Zawahiri),願阿拉保佑他。」
了解努斯拉陣線的起源有兩大重要性。 首先,伊拉克境內的蓋達分子協助成立該組織,並將其直屬於蓋達組織。但不同於其他分支(如位於葉門的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的是,敘利亞境內異議分子對其與 蓋達組織的關係表現低調。此乃一重要的戰略決定,且是未來其他蓋達組織外圍團體可能仿效的作法,以避免遭到外國政府的監控。第二、先前的關係,讓努斯拉陣 線得以自伊拉克境內的蓋達組織獲得金錢、武器,以及其他物資。(上)
美國國防智庫蘭德公司國際安全與國防政策中心副主任賽斯‧瓊斯依據美國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反恐暨情報小組委員會證詞提出的「敘利亞 恐怖分子的威脅」分析報告,內容取材多元,分為三大部分。首先概述努斯拉陣線的源起,與其自二○一一年以來的演進。第二部分評估努斯拉陣線的漸增實力與近 況,並簡述敘利亞境內其他活動的民兵團體。第三部分則檢視敘利亞對美國本土及其盟邦造成之威脅。本報特節譯於後,以饗讀者。(編按)
◎敘利亞境內蓋達組織的源起
敘利亞的努斯拉陣線,是在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提供後勤支援下成長茁壯。早在二○一三年,敘利亞就成了欲前往伊拉克戰鬥的外籍人士中繼站。根據一份突襲伊拉 克辛迦嶺(Sinjar)附近擄獲的文件,伊拉克境內的外籍戰士來自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葉門、阿爾及利亞,以及敘利亞等國。這些人大多都很年輕,平均 年齡二十四到二十五歲;其中一些是學生,其他則是全職工作者。幾乎所有的外籍戰士,都是透過走私與犯罪網路的協助,借道敘利亞進入伊拉克。簡言之,敘利亞 成了一個蓋達與其他恐怖分子團體的重要中繼樞紐。
隨著敘利亞內戰於二○一一年漸趨激烈,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即運用既有網路,在敘利亞境內 創立了努斯拉陣線,做為當地的活動分部。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領袖艾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表示:「我們為其擬定計畫、建立政策、並每月提供財務支援,再從移民與當地人中,提供那些已熟悉伊斯蘭聖戰戰場的人。」伊拉克的 蓋達組織高層,選擇了伊拉克人喬拉尼(Abu Muhammad al-Jawlani)做為努斯拉陣線的領袖;喬拉尼則在二○一一年後期完全掌握敘利亞境內活動前,宣誓效忠艾巴格達迪。
伊拉克的蓋達組 織隨後運送小口徑軍火與輕型武器(包括步槍、輕機槍與槍榴彈發射器)至其敘利亞分部;另派遣炸藥專家提昇努斯拉陣線的炸彈製作技巧,以及更多戰士來強化其 陣容。愈來愈多來自於波斯灣和黎范特(Levant:指地中海東岸,安納托里亞與埃及之間的區域,據稱為中世紀敘利亞版圖)的贊助者,則為其提供財務支 援。
努斯拉陣線領袖喬拉尼指出,其組織要「將神的律法帶回人間」。該組織是一個以武力為號召的團體,訴求在敘利亞建立一伊斯蘭國,並盡可 能拓展其版圖;組織內領袖以偏激的方式詮釋「伊斯蘭律法」(Sharia),並掌控了敘利亞部分區域。一項重大的發展,是蓋達組織領袖一開始無意宣揚該團 體與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的關係,這可能是考量此舉將弱化其在敘利亞的支持力量,並引起美國與其他國家情報單位的注意。
長期以來,基於歷 史、宗教,以及戰略的緣故,敘利亞都受到蓋達組織的重視。昔稱為「大敘利亞」(Bliad al-Sham),或「黎凡特子民的土地」(the Land of the Levantine Peoples)的大馬士革(Damascus),是十三世紀學者伊本‧泰米葉(Ibn Taymiyyah)發表其著作《聖戰的宗教與道德觀》(The Religious and Moral Concept of Jihad)之根據地;如今該書更成了蓋達組織思想的一大支柱。遼闊的黎凡特區域,也包括了耶路撒冷—伊斯蘭世界中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第三大聖地。再 者,敘利亞的戰略重要性,在於其毗鄰蓋達組織最痛恨的兩個國家:以色列和約旦;且隨著阿塞德政權漸失領土,恐怖分子獲得其大量傳統與非傳統武器的機會就愈 大。
二○一三年初,努斯拉陣線與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的關係生變,促使前者和位於巴基斯坦的蓋達組織高層建立更緊密關係。努斯拉陣線高層, 顯然對於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在二○一三年四月的宣告極度不滿,後者宣稱要將伊拉克與敘利亞境內的分部合併,並稱之為「伊拉克暨黎凡特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隨著努斯拉陣線自行建立了經費、人員,以及物資的來源後,其與伊拉克境內蓋達組織即漸行漸遠;先前的合併之舉很可能對此造成推波助瀾的效 應。喬拉尼宣稱其獨立於伊拉克境內的蓋達組織,並直接效忠於巴基斯坦的蓋達組織權力中樞;他在二○一三年四月公開表示:「努斯拉陣線與其領導高層宣示,我 們聽命於聖戰領袖扎瓦希里(Sheikh Ayman al-Zawahiri),願阿拉保佑他。」
了解努斯拉陣線的起源有兩大重要性。 首先,伊拉克境內的蓋達分子協助成立該組織,並將其直屬於蓋達組織。但不同於其他分支(如位於葉門的阿拉伯半島蓋達組織)的是,敘利亞境內異議分子對其與 蓋達組織的關係表現低調。此乃一重要的戰略決定,且是未來其他蓋達組織外圍團體可能仿效的作法,以避免遭到外國政府的監控。第二、先前的關係,讓努斯拉陣 線得以自伊拉克境內的蓋達組織獲得金錢、武器,以及其他物資。(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