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英、西對直布羅陀主權爭議及發展

日前英國在直布羅陀爭議海域動工修建人工魚礁,造成西班牙漁民權益受損,引發聲稱擁有直布羅陀主權的西班牙政府不滿,因而祭出相關反制措施,不只讓直布羅陀主權爭議再度浮上檯面;也讓英、西關係陷入緊張。

 漁業糾紛點燃爭端
 基於環保及保護魚群的考量,英國政府將七十個混凝土大石塊投入直布羅陀外海,作為人工魚礁,以阻止漁民捕撈,但此舉卻引起西班牙漁民強烈不滿和抗議。數十艘西班牙漁船駛往直布羅陀海域,西班牙也指控英國政府無權在海中投石。
  西班牙政府以查緝私菸為由,加強直布羅陀地區的出入境控制,使得進出直布羅陀的車輛大排長龍,旅客往往要等上數個小時才能過境;西班牙政府還考慮進一步採 取限制措施,包括每輛車收取五十歐元過境費、限制飛往直布羅陀的航班使用西班牙領空等。英國海軍軍艦在八月十九日抵達直布羅陀,雖然英國國防部宣稱是「例 行性」軍事演習,但仍和參與抗議的西班牙漁船產生對峙。

 西班牙在八月底再度主動出擊,軍方的潛水小組秘密潛入直布羅陀海底,調查直布羅陀當局建造的暗礁,更在水中插上一面西班牙國旗,以宣示對直布羅陀的主權,但也引發直布羅陀總督阿德里安瓊斯的強烈譴責,通報英國外交部,透過外交管道向西班牙抗議。
 由於西班牙在拉荷義政府執政下,不只經濟問題嚴重;拉荷義近期更身陷政治獻金醜聞,英國國會議員痛批這是拉荷義轉移焦點的作法。所幸,儘管兩國關係緊張,但未見開戰態勢,傾向於透過外交途徑解決,歐盟將派觀察員至直布羅陀了解情況。

 直布羅陀戰略地位
 直布羅陀位於伊比利半島南方,南岸與非洲相望,面積僅六千五百四十三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十二公里。直布羅陀雖然面積小,但因為是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咽喉要道,歐洲國家跟地中海、中東和北非地區國家進行海上貿易必經之處,因此,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二戰以後,西班牙亟欲「收回」直布羅陀,與英國產生糾紛。迄一九六九年,直布羅陀議會通過新憲法,宣稱直布羅陀是英國的一部分,在未獲當地公民同意前,直 布羅陀主權不應該交給他國。氣憤的西班牙政府因而採取關閉通往直布羅陀的公路交通、撤走當地工人、中斷與直布羅陀的通聯、禁止英國飛機飛越西班牙領空作為 報復。西班牙工人社會黨一九八二年執政後,英、西兩國開始改善關係,包括一九八四年十一月,英方首次接受直布羅陀主權談判,英國更在一九九一年撤離最後的 陸軍駐軍作為善意;不過由於直布羅陀當地居民對主權歸屬意見分歧,使得直布羅陀的歸屬問題至今仍懸而未決。

 直布羅陀與福克蘭差異
 當前西班牙正身處經濟危機中,名列歐債「歐豬五國」之一、失業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五,七月間又爆發總理拉荷義違法收受政治獻金醜聞,引發西國民眾強烈不滿與抗議,外界無不質疑拉荷義政府利用直布羅陀議題,轉移輿論焦點。

  對英國而言,直布羅陀為其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塊殖民地,除戰略地位外,更是昔日大英帝國榮耀的象徵;因此,英國也絕不會輕易放棄直布羅陀。回顧英語系國家與 西班牙語系國家為領土主權產生爭執,不禁令人想起三十年前的福克蘭群島戰爭。不過,當前直布羅陀主權糾紛與福克蘭群島爭執存有不同之處。首先,英國與西班 牙都是民主國家,依照政治學「民主和平論」推論,發動軍事行動必須獲得國會授權,兩方國會根本不願通過動武提案;其次,英國與西班牙都為北大西洋組織的會 員國,其他北約會員國不會放任英、西為直布羅陀而大動干戈。

 結語
 直布羅陀爭議再起,看似由簡單的漁權問題引發,但事實上 相當大的程度是由歐洲目前社會經濟不穩定的大環境所產生。雖然直布羅陀爭端在英國和西班牙間掀起不小風波,但從兩國政府相互指責的言論來看,仍未跨越歐盟 法律解決範疇。歐盟委員會主席巴洛佐已積極介入調解,與西班牙總理拉荷義討論解決紛爭的建議;英國首相卡麥隆也建提議派遣代表團與西班牙溝通,先解決入境 等問題。目前所有跡象顯示,英國與西班牙雙方雖高調爭執,但彼此卻都不願爭端升溫、也不樂見動武,預料最終仍將以對話方式使爭端緩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