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宗教、貧富差異鉅 反恐路艱辛

索馬利亞青年黨成員在九月二十一日對肯亞首都奈洛比購物中心發動襲擊,造成逾七十人喪生;九月二十九日,奈及利亞一所農業學院遭到博科聖地恐怖分子襲擊,造成四十人喪命。一連串恐怖攻擊接連發生,凸顯出東非恐怖主義日益猖獗。
 非洲恐怖組織日漸壯大
 索馬利亞青年黨:索馬利亞政府在一九九一年遭到推翻後,索國長期處於無政府狀態;加上長 年海盜猖獗、軍閥割據,連續多年蟬聯「失敗國家」榜首,如此混亂局勢,也給了索馬利亞青年黨擴展的空間。索馬利亞青年黨興起於二○○七年,獲得蓋達恐怖組 織的支持,包括策劃襲擊與散播恐怖主義思想等,目的為推翻腐敗不堪的索馬利亞政府,建立施行純正伊斯蘭律法的國家。
 索馬利亞青年黨大約有 七千至九千名成員,儘管二○一一年遭到非洲聯盟部隊逐出首都摩加迪休,但是青年黨仍控制索馬利亞農村多數地區,並以徵稅形式,獲得充足的活動資金來源。在 蓋達組織支持下,索馬利亞青年黨不斷在摩加迪休與索國其他城鎮發動恐怖攻擊,暴力對抗支持過渡政府的非洲聯盟、衣索匹亞與肯亞部隊。奈洛比西門購物中心襲 擊事件,目的即為報復肯亞出兵索馬利亞維和。青年黨近十年來透過網路,在英、美等西方國家招募索馬利亞裔青年返國發動「聖戰」,這次肯亞西門購物中心恐怖 襲擊的主謀之一,為英國籍白人女子莎曼珊‧萊斯維特(人稱「白寡婦」),也令西方反恐單位憂慮恐怖組織招募的對象將日漸廣泛。
 博科聖地: 博科聖地成立於二○○二年,屬於反西方思想、文化及社會制度的伊斯蘭基本教義派極端組織,目標在奈及利亞北部建立自主的伊斯蘭國家,因而有「奈及利亞塔利 班」之稱。博科聖地經常趁著基督徒周日上教堂禮拜時,發動大規模攻擊行動,十多年來已至少造成一萬人喪生。儘管奈國政府軍在去年五月對博科聖地發動大規模 清剿活動,將博科聖地分子逐出首都地區,但該組織成員仍在農村地區繼續暴力對抗奈國政府。近年來,博科聖地攻擊手段更加殘暴、縝密,受害人數亦逐年攀升。
  蓋達組織:因策劃九一一事件而成為全球最惡名昭彰的恐怖組織,該組織策劃的活動沒有因領導人賓拉登遭美軍擊斃而消聲匿跡,反而利用「阿拉伯之春」運動的後 續動亂,向東非及撒哈拉沙漠以北地區擴展分支。事實上,東非地區一向為蓋達組織活躍之處,一九九八年肯亞奈洛比與坦尚尼亞首都三蘭港美國大使館爆炸案,造 成兩百多人死亡,就是東非蓋達恐怖分子所為;蓋達組織與非洲多數伊斯蘭極端組織仍維持聯繫,持續策劃恐怖攻擊與綁架活動。
 非洲恐怖組織 聯合對付西方
  從地圖來看,索馬利亞青年黨、博科聖地、蓋達組織分別位於非洲東、北、西三處,位置並不相連,但隨著通訊科技進步,三個恐怖組織現已構建了一個聯繫網路, 共享情報和諮詢、加強人員往來,並交流恐怖攻擊手段。由於非洲近年的經濟急速崛起,但也衍生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加上來自西方的基督徒劇增,不只引發宗教 衝突,也被視為造成貧富差距問題的禍首,所以非洲各地伊斯蘭恐怖組織,儘管出身背景不同,但都普遍存有反西方情結,設法削弱當地政府的國際經濟與政治利 益。美國非洲司令部指揮官郝姆在去年六月就曾提出警告,上述三個恐怖組織正密切加強合作,並努力培訓武裝分子,他們透過公開結盟方式以對抗西方世界,並藉 由實施嚴苛的伊斯蘭教律法、參與販毒走私、綁架歐美人質勒索贖金,成為非洲地區的潛在威脅。
 由蓋達組織在幕後下指導棋,三大恐怖組織頻繁 地發動跨國境襲擊,並且在西方世界招募成員,跨出非洲以外的世界發展。從東非的索馬利亞,一直到西非的馬利、茅利塔尼亞這片橫貫東西的廣大地區都飽受恐怖 主義困擾。今年五月,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多哥總統納辛貝指出,一個「不穩定之弧」正在非洲撒哈拉周邊地區蔓延,一旦恐怖勢力在非洲西、北及東部地區同時 活躍,將會讓非洲變成極端主義分子滋生的溫床,並成為恐怖組織向全球發起更大規模襲擊的跳板。
 美重返非洲 打擊恐怖主義
  為打擊非洲恐怖主義,美軍於二○○七年二月成立非洲司令部,試圖重返非洲。不過,由於大部分非洲國家都不願冒著在政治上遭受民眾反對、在經濟上得罪主要援 助國—中共,紛紛拒絕讓司令部設址,使得非洲司令部只能暫時設置於德國司圖加特。雖然司令部在非洲設址受挫,但是並沒有減緩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美國 國防部二○一一年提供烏干達與布隆地政府四千五百萬美元的軍事裝備,包括四架無人機、防彈衣與通信器材等,以協助打擊索馬利亞青年黨。今年三月起,美國第 一步兵師第二旅在三十五個非洲國家部署,人數達三千五百人,藉由協助訓練當地部隊以應付可能發生的各種危機;為了避免引發當地居民反彈,美軍將不會主動參 與當地戰鬥任務。
 此外,美國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六月三日宣布推出「正義賞金」計畫,追緝五名涉嫌在西非地區散布恐怖主義的好戰團體 領導人,這五人分別為博科聖地領導人謝考(七百萬美元)、蓋達老將貝爾蒙塔(五百萬美元)、蓋達組織最高領導人哈曼(五百萬美元)、蓋達組織戰鬥人員阿布 迪卡林(三百萬美元)、西非團結和聖戰運動發言人哈馬哈(三百萬美元)。涉嫌策劃一九九八年東非美國肯亞與坦尚尼亞兩起使館爆炸案的嫌犯、遭美國懸賞五百 萬美元的利比,十月五日在利比亞落網,即可視為美國在非洲反恐政策的一項勝績。
 結語
 肯亞素有「東非明珠」美名,不只是東非最大經濟體,其經濟每年穩定成長,也被視為非洲經濟成長的火車頭。然而,奈洛比西門購物中心血腥襲擊事件,大幅重創了肯亞觀光業,估計造成至少兩億美元損失。
  所幸,在英、美等國支持下,肯亞政府並未輕易屈服於恐怖分子要求,仍將繼續在索馬利亞派駐維和部隊,維持當地治安。不過,非洲恐怖主義發生的根源除宗教衝 突外,還包括貧富差距、反西方思想等因素,如何化解衝突,消弭恐怖主義滋生的種子,皆考驗著非洲各國領導人的智慧,非洲的反恐之路不僅愈形艱辛,也漫長難 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