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抗日有功 華美軍事合作典範

對日戰爭爆發初期,國民政府航空部隊屬於草創階段,無力對抗數量與質量皆占優勢的日本航空部隊。因此,在1930年代末期,國民政府聘請蘇聯自願飛行員來華助戰,一同抗日。
然而1940年日蘇關係和緩,加上納粹德國入侵蘇聯,莫斯科方面於是撤離「蘇聯志願航空隊」,回國作戰。國民政府因而改為向當時還未對日宣戰的美國招募飛行員。

中華民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主要由美國退休飛官上尉陳納德所創立,他向美國陸軍、海軍與陸戰隊航空隊招募了約100名自願飛行員,以及另外招募200多名地勤人員,在中國與緬甸戰區協助抗日。

來華助戰的飛行員名義上為中國「中央飛機製造廠」僱員,飛行員月薪600美元(1942年美國陸軍航空隊飛行員月薪頂多347美元),小隊長月薪650美元,中隊長月薪700美元,擊落每架日機可額外獲得500美元獎金,希望重賞之下能夠招募美軍優秀飛行員協助抗日。

原來計劃的志願航空隊分三個大隊,包括兩個戰鬥機大隊及一個轟炸機大隊,不過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只成立了一個戰鬥機大隊,大約50~90架飛機規模作戰。

飛虎隊的正式名稱為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英語: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縮寫AVG),之所以稱之為「飛虎」有相當多說法,包括由於中國大陸內地居民從未見過鯊魚,於是誤將漆著鯊魚嘴的P-40戰機稱作「飛老 虎」。第二天昆明出版的一家報紙上便使用「飛老虎」一詞來形容志願隊的美援飛機;另一說是國民政府要員宋子文早在志願隊成立以前,就已經在徵求志願隊的隊 徽標誌了,決定採用了老虎圖案,因為有「如虎添翼」的意涵。


飛虎隊成立時間相當短,從1941年12月至1942年7月,不到一年時間。儘管戰機數量遠不如日軍,但是憑藉著高超的技巧與勇氣,這些飛行員仍對 日軍造成極大損害。關於擊落日軍戰機數量,國民政府與日本方面各執一詞,國民政府與美方認為至少擊落與地面摧毀299架,但是日方僅認為有110多架遭摧 毀。

飛虎隊另有25人在作戰與訓練時陣亡。為了表彰這些飛行員的貢獻,美國政府1992年宣佈承認於志願航空隊服務等同於在美軍服役,飛虎隊的老兵亦可 獲得退役軍人待遇,並於1996年獲頒發獎章。許多飛虎隊飛行員在戰後表示,當時他們的確是奉命提前退伍,以平民身分加入中華民國軍方。

飛虎隊堪稱中華民國與美國軍事合作的典範,國民政府發給飛虎隊員的「來華助戰」飛行夾克至今仍為許多航空迷所收藏,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也身穿復刻版本的「來華助戰」飛行夾克。

而陳納德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更協助台灣建立民航局,並因為堅定的反共立場,曾遭到大陸否定其飛虎隊史實。

然而,民進黨1990年代崛起之後,採取本土化,否定華美聯合抗日的意識型態,1997年時任台北市長陳水扁將二二八公園內的陳納德銅像移出,最後在陳納德遺孀陳香梅女士的同意下,陳納德銅像最後放置花蓮空軍基地的飛虎紀念館收藏。
另一方面,大陸的北京政府近年來極力宣傳其抗戰有功,邀請陳香梅前往大陸紀念飛虎隊的抗日歷史,而台灣也在執政的國民黨政府主持下,進行紀念儀式,呈現「一個飛虎,各自表述」的奇特局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