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堯
前言
近期有關美國開採頁岩油成果豐碩的新聞引起國際社會高度注目,亦牽動全球各主要大國對能源開發的敏感神經。國際能源總 署指出,刻正積極開採頁岩油的美國可望於二○一五年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甚至未來的二十年內,其能源供應可自給自足。儘管開採頁岩油讓美國找到 了另一種能源獲得途徑,部份經濟學家亦認為有利美國經濟復甦,但卻對美國能否真的做到「能源獨立」仍持存疑態度。國際能源總署也預判,全球石油交易重心將 隨著美國進口需求減少而由大西洋位移至亞太地區,中國大陸勢將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直至二○二○年才會再被印度超越。這樣的趨勢發展正可說明,位在亞洲中 心地帶,具有地緣戰略優勢的中共必須自力廣拓其石油來源,確保其石油的獲得且滿足需求。為貫徹能源戰略,突破美國可能的石油遏制舉動,中共賦予其潛艦部隊 「確保油路運輸安全」的使命,實現油路控管的戰略目標。
開採頁岩油 掀起頁岩能源革命
「能源」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立足國際社會的憑 藉。對於全球工業化國家來說,有油則安、少油則亂、無油則癱,石油利益等同國家利益,石油供需也成為全球安全戰略的一環。當一九七三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 後,石油安全的概念被西方國家正式提出,並將石油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如何尋求本國能源獨立,亦成各主要國家努力與思量的課題。
依據美國能 源部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原油與凝析油的每日產量,北美地區一千二百萬桶、中南美洲七百萬桶、俄羅斯一千三百萬桶、歐洲三百萬桶、中東地區二千四百萬 桶、非洲九百桶、亞洲七百萬桶、大洋洲四十萬桶。國際能源總署評估,全球石油需求每日將擴增一千四百萬桶,二○三五年達到每日平均一億一百萬桶。由此足 見,全球對石油的需求甚殷,加上原油價格恐於二○三五年漲到每桶一百二十八美元,種種因素均將造成不小壓力。為求穩定能源來源,以國內資源滿足所有能源需 求,美國開採頁岩油,掀起一場頁岩能源革命;而頁岩油產量飆升,幫助美國實現二十年來最高能源獨立水平,為非洲和中東供油中斷提供緩衝。
確保能源優勢 尋求合作夥伴
面對國際能源總署已預告,美國將於二○一五年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產國,二○一七年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同樣身為全球能源大 國的中共對石油供需的未來發展不敢輕忽。畢竟,當美國石油產量增加,甚至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後,勢必衝擊全球政經情勢,也降低中東產油國的地緣政治影響 力。是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之初密集出訪的過程,均可見其與相關國家談及能源供應與合作議題,確保自身的能源戰略優勢。例如,習近平首次美洲行,在 訪美前先造訪千里達、托巴哥、哥斯大黎加與墨西哥,透過主動接觸一些開發中國家,確保自身的能源供應。在此之前,習近平也曾先後前往俄羅斯、坦尚尼亞、南 非、剛果等國進行國事訪問。其中,中共與俄羅斯簽署「關於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就能源合作,雙方達成積極開展在石油、天然氣、煤 炭、電力和新能源等能源領域的合作,構建牢固的俄「中」能源戰略合作關係且涵蓋上下游各領域的共識。
基本上,廣拓多元化油源、確保油路運 輸安全是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軸向,過去也藉「北連、南通、東擴、西進」的策略,全方位掌握油源,並站在國際能源大戰略角度,規劃與佈局其油源擴展。不過, 中共雖與周邊各產油國合作,建構陸上油管,開闢石油的陸上運輸管道,但來自中東與北非地區的石油仍要藉海上運輸獲得,其運輸過程必須通過麻六甲海峽,如何 維持南海與麻六甲海峽的通路,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始終是中共不敢掉以輕心的要務。
突破遏制 持續提昇潛艦戰力
若依美國 的戰略立場評析,當前的國際石油分布,以「一個中心、兩條航線」掌握全球能源。所謂「一個中心」是指中東地區;「兩條航線」是指以中東地區為中心,向太平 洋與大西洋延伸的東西兩條運輸路線。其中,屬東線的太平洋航線是由波斯灣經斯里蘭卡、麻六甲海峽、關島、夏威夷,到達美國西岸。由於中共加強對海路運輸的 監控,展現明顯的能源戰略企圖,使得美國不得不正視南亞地區的現勢發展,外交政策也向南亞傾斜,將阻斷中共石油通路納入戰略部署的思考。尤其,隨著美國重 返亞太,提昇亞太地區的兵力,中共為突破美國對其石油獲得的遏制,無不積極強化海軍作戰能力,可收嚇阻與封鎖效用的潛艦更是倚重的要角。尤當中共海軍戰略 正從「近海防禦」走向「遠洋作戰」之際,除打造航空母艦戰力,部署潛艦亦有利於維護其南海主權與資源。畢竟,航艦戰力的成熟仍需等待相當的時日,但潛艦戰 力經過多年的耕耘,現已能有所發揮。另外,隨著中共在海南島興建規模龐大的潛艦基地,中共經略南海的意圖更昭然若揭。
從身兼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視察中共海軍駐三亞部隊,並親自操作新型潛艦,掌握艦艇性能,期勉官兵強化「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的過程,亦充分顯露中共當局不會放鬆在東海、南海等區域爭奪能源的力道,更將置重點在麻六甲海峽。
為符遠洋戰略需求,中共刻正加速新型核子與傳統動力潛艦的建軍,以汰換老舊潛艦,水下作戰能力顯著成長。由於南海、印度洋的水文條件,適合潛艦部署與活 動,中共運用潛艦影響石油通路,可因潛艦隱密、安靜、快速等特性,讓敵難以攔擊,亦能帶給美國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反制美國介入,避免石油命脈遭到切斷。 事實上,當年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一份「亞洲能源的未來」報告就直指,中共加強海軍的建軍工作,除要控制海路運輸,更盼發展潛艦、水雷、飛彈等武器,防 阻相關國家切斷其能源輸送管道;亦因中共高度監控海路運輸狀況,影響美國在相關海域的安全,削弱其對該區域的影響力,導致美國更加關注中共潛艦戰力的增 長,並尋求因應之道。
結語
美國國會顧問機構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日前針對中共整軍經武提出警告,預估中共可能於 二○二○年前就擁有西太平洋地區最龐大的現代潛艦和作戰艦艦隊,此代表中共推動的軍事現代化,企圖改變亞太地區權力均勢,挑戰美國數十年來的卓越地位。正 當美國頁岩油開採量與技術進展超乎預期,不久將來可能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的重要時刻,中共一方面仍要廣拓油源,確保石油的供給無虞,另一方面也要持續 保障其能源安全,避免一旦與美國交惡,能源狀況陷入不利局面。因此,基於「能源安全策略改變地緣戰略的價值,地緣戰略保障能源安全」的理念,中共強化潛艦 部署與提昇戰力,大西洋油路與太平洋油路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殊值重視。
(作者為前臺灣經濟發展研究院榮譽院士)
前言
近期有關美國開採頁岩油成果豐碩的新聞引起國際社會高度注目,亦牽動全球各主要大國對能源開發的敏感神經。國際能源總 署指出,刻正積極開採頁岩油的美國可望於二○一五年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甚至未來的二十年內,其能源供應可自給自足。儘管開採頁岩油讓美國找到 了另一種能源獲得途徑,部份經濟學家亦認為有利美國經濟復甦,但卻對美國能否真的做到「能源獨立」仍持存疑態度。國際能源總署也預判,全球石油交易重心將 隨著美國進口需求減少而由大西洋位移至亞太地區,中國大陸勢將成為最大石油進口國,直至二○二○年才會再被印度超越。這樣的趨勢發展正可說明,位在亞洲中 心地帶,具有地緣戰略優勢的中共必須自力廣拓其石油來源,確保其石油的獲得且滿足需求。為貫徹能源戰略,突破美國可能的石油遏制舉動,中共賦予其潛艦部隊 「確保油路運輸安全」的使命,實現油路控管的戰略目標。
開採頁岩油 掀起頁岩能源革命
「能源」是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立足國際社會的憑 藉。對於全球工業化國家來說,有油則安、少油則亂、無油則癱,石油利益等同國家利益,石油供需也成為全球安全戰略的一環。當一九七三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 後,石油安全的概念被西方國家正式提出,並將石油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如何尋求本國能源獨立,亦成各主要國家努力與思量的課題。
依據美國能 源部公布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原油與凝析油的每日產量,北美地區一千二百萬桶、中南美洲七百萬桶、俄羅斯一千三百萬桶、歐洲三百萬桶、中東地區二千四百萬 桶、非洲九百桶、亞洲七百萬桶、大洋洲四十萬桶。國際能源總署評估,全球石油需求每日將擴增一千四百萬桶,二○三五年達到每日平均一億一百萬桶。由此足 見,全球對石油的需求甚殷,加上原油價格恐於二○三五年漲到每桶一百二十八美元,種種因素均將造成不小壓力。為求穩定能源來源,以國內資源滿足所有能源需 求,美國開採頁岩油,掀起一場頁岩能源革命;而頁岩油產量飆升,幫助美國實現二十年來最高能源獨立水平,為非洲和中東供油中斷提供緩衝。
確保能源優勢 尋求合作夥伴
面對國際能源總署已預告,美國將於二○一五年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產國,二○一七年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同樣身為全球能源大 國的中共對石油供需的未來發展不敢輕忽。畢竟,當美國石油產量增加,甚至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後,勢必衝擊全球政經情勢,也降低中東產油國的地緣政治影響 力。是以,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之初密集出訪的過程,均可見其與相關國家談及能源供應與合作議題,確保自身的能源戰略優勢。例如,習近平首次美洲行,在 訪美前先造訪千里達、托巴哥、哥斯大黎加與墨西哥,透過主動接觸一些開發中國家,確保自身的能源供應。在此之前,習近平也曾先後前往俄羅斯、坦尚尼亞、南 非、剛果等國進行國事訪問。其中,中共與俄羅斯簽署「關於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就能源合作,雙方達成積極開展在石油、天然氣、煤 炭、電力和新能源等能源領域的合作,構建牢固的俄「中」能源戰略合作關係且涵蓋上下游各領域的共識。
基本上,廣拓多元化油源、確保油路運 輸安全是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的軸向,過去也藉「北連、南通、東擴、西進」的策略,全方位掌握油源,並站在國際能源大戰略角度,規劃與佈局其油源擴展。不過, 中共雖與周邊各產油國合作,建構陸上油管,開闢石油的陸上運輸管道,但來自中東與北非地區的石油仍要藉海上運輸獲得,其運輸過程必須通過麻六甲海峽,如何 維持南海與麻六甲海峽的通路,確保海上交通線安全,始終是中共不敢掉以輕心的要務。
突破遏制 持續提昇潛艦戰力
若依美國 的戰略立場評析,當前的國際石油分布,以「一個中心、兩條航線」掌握全球能源。所謂「一個中心」是指中東地區;「兩條航線」是指以中東地區為中心,向太平 洋與大西洋延伸的東西兩條運輸路線。其中,屬東線的太平洋航線是由波斯灣經斯里蘭卡、麻六甲海峽、關島、夏威夷,到達美國西岸。由於中共加強對海路運輸的 監控,展現明顯的能源戰略企圖,使得美國不得不正視南亞地區的現勢發展,外交政策也向南亞傾斜,將阻斷中共石油通路納入戰略部署的思考。尤其,隨著美國重 返亞太,提昇亞太地區的兵力,中共為突破美國對其石油獲得的遏制,無不積極強化海軍作戰能力,可收嚇阻與封鎖效用的潛艦更是倚重的要角。尤當中共海軍戰略 正從「近海防禦」走向「遠洋作戰」之際,除打造航空母艦戰力,部署潛艦亦有利於維護其南海主權與資源。畢竟,航艦戰力的成熟仍需等待相當的時日,但潛艦戰 力經過多年的耕耘,現已能有所發揮。另外,隨著中共在海南島興建規模龐大的潛艦基地,中共經略南海的意圖更昭然若揭。
從身兼中央軍委主席的習近平視察中共海軍駐三亞部隊,並親自操作新型潛艦,掌握艦艇性能,期勉官兵強化「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的過程,亦充分顯露中共當局不會放鬆在東海、南海等區域爭奪能源的力道,更將置重點在麻六甲海峽。
為符遠洋戰略需求,中共刻正加速新型核子與傳統動力潛艦的建軍,以汰換老舊潛艦,水下作戰能力顯著成長。由於南海、印度洋的水文條件,適合潛艦部署與活 動,中共運用潛艦影響石油通路,可因潛艦隱密、安靜、快速等特性,讓敵難以攔擊,亦能帶給美國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反制美國介入,避免石油命脈遭到切斷。 事實上,當年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一份「亞洲能源的未來」報告就直指,中共加強海軍的建軍工作,除要控制海路運輸,更盼發展潛艦、水雷、飛彈等武器,防 阻相關國家切斷其能源輸送管道;亦因中共高度監控海路運輸狀況,影響美國在相關海域的安全,削弱其對該區域的影響力,導致美國更加關注中共潛艦戰力的增 長,並尋求因應之道。
結語
美國國會顧問機構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日前針對中共整軍經武提出警告,預估中共可能於 二○二○年前就擁有西太平洋地區最龐大的現代潛艦和作戰艦艦隊,此代表中共推動的軍事現代化,企圖改變亞太地區權力均勢,挑戰美國數十年來的卓越地位。正 當美國頁岩油開採量與技術進展超乎預期,不久將來可能成為全球最大原油生產國的重要時刻,中共一方面仍要廣拓油源,確保石油的供給無虞,另一方面也要持續 保障其能源安全,避免一旦與美國交惡,能源狀況陷入不利局面。因此,基於「能源安全策略改變地緣戰略的價值,地緣戰略保障能源安全」的理念,中共強化潛艦 部署與提昇戰力,大西洋油路與太平洋油路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殊值重視。
(作者為前臺灣經濟發展研究院榮譽院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