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高調「強軍」 終究黃粱一夢

菲律賓海軍日前公布軍購清單,包括規劃採購新式潛艦、驅逐艦、輕型巡洋艦、武裝直升機等,試圖藉重金軍購打造「強軍夢」;不過,菲律賓為南海爭端當事者之一,加上東南亞國家競相提昇武力,以壯大己身國防實力,不僅加劇東南亞軍備競賽,恐怕使南海爭端再掀波瀾。
 二戰後曾為亞洲最富國
 由於菲律賓曾為美國殖民地,在二戰結束後曾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豈料經歷了近半世紀 的內部武裝衝突、政府官員貪污腐敗與經濟疲弱等因素,現今的菲國基礎建設及軍事裝備遠落後於其他東南亞鄰國。美國為協助菲律賓政府打擊菲南地區伊斯蘭叛 軍,依據《美菲防衛條約》提供菲國輕型武器,從菲律賓陸軍與海軍陸戰隊所使用的單兵武器即可看出與美軍同等級,但在重型武器裝備方面,卻顯得落後不堪。
  菲律賓陸軍主力戰車為英製FV-101蝎式輕型戰車,這批戰車為一九六○年代的英軍裝備,於一九七○年代初期售予菲律賓,車上搭載的七六公厘主砲,以及一 九四○年代的M-101式榴彈砲,如今看來相當落後;海軍主力艦為兩艘美國海岸防衛隊提供的退役巡邏艦,還有南越政府垮台後轉讓給菲律賓的巡邏艦,這些軍 艦僅配備小口徑火砲,若遇上飛彈化的海軍,如同海上活靶;空軍方面同樣戰力不足,自從二○○五年最後一批F-5戰機退役後,菲律賓空軍目前毫無噴射戰機, 僅由噴射教練機與數十架OV-10輕型攻擊/觀測機兼任對地攻擊與南海巡邏任務。
 菲國軍購清單不切實際
 由於菲律賓三軍武 器裝備落後於周邊國家甚多,使其在爭奪南海主權時處於劣勢。二○一一年以來,菲律賓與中共多次因黃岩島(民主礁)主權爭議產生摩擦,讓菲律賓體認到提昇國 防力量的迫切性。去年七月,菲律賓公布國防轉型計畫中,海、空軍扮演關鍵角色,包括海軍將建立三層次海上防禦能力,除海上阻絕與巡邏外,還要具備反潛與對 空作戰能力,並打算向義大利購買二手軍艦。菲國海軍今年初宣布採購三架英義合資的阿古斯特維斯特蘭公司製造的AW-109威力(Power)輕型多用途直 升機,本月七日正式公布直升機購案,並增至八架,將斥資七千八百七十萬美元,宣稱用於打擊叛亂分子、海事巡邏及「領土防禦」。
 今年五月 間,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在菲律賓海軍建軍紀念儀式上宣布,撥款十八億美元,提高海軍防衛領海能力。依其規劃,到二○一七年前,菲律賓將擁有兩艘新型巡防 艦、兩架反潛直升機、三艘用於海岸巡邏的快速艦艇與八輛兩棲突擊車。今年十月,菲律賓海軍提出新的軍事採購清單,包括三艘傳統動力潛艦、六艘用於防空作戰 的巡防艦,有可能採購美國退役派里級巡防艦、十二艘用於反潛作戰的輕型巡防艦、十八艘巡邏船、三艘掃雷艦、三艘補給艦、八架海上巡邏機、十八架海軍直升機 及八架多用途直升機,估計將花費一百一十六億美元;不過並沒有明確指出這些軍火採購期程。在空軍戰力部分,菲國國防部今年初宣布採購十二架韓國製FA- 50攻擊機,這將是F-5戰機除役後,菲國首次購買噴射戰鬥機。今年七月,艾奎諾再度宣示在卸任前重整空軍軍力,包括採購先導型戰機、長程巡邏機、空中密 接支援機、運輸機、攻擊及多用途直升機、防空雷達及飛行模擬器等。從前述軍備採購清單看來,艾奎諾懷抱著雄偉的「強軍夢」,但各界皆好奇菲律賓要如何實現 這個夢想?
 菲國軍事現代化的障礙
 法國軍事天才拿破崙曾說過:打勝仗三要素就是「錢、錢、錢」;艾奎諾的「強軍夢」,首要 難題就是面臨國防預算的籌措。在冷戰期間,美國在蘇比克灣海軍基地與克拉克空軍基地維持龐大駐軍,菲律賓三分之二的國防預算,即來自美軍租借軍事基地的租 金。隨著冷戰結束與菲律賓民眾的反對,美軍在一九九二年撤離菲律賓,也使得菲律賓缺乏足夠的國防預算,推動軍事現代化。
 菲律賓國會在一九 九六年通過第一階段軍隊現代化預算,金額超過十億美元,經費來源主要透過出售軍方土地;不料卻碰上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撥款從三億多美元縮水到不足兩億美 元,之後的預算更是匱乏,導致軍事現代化成空談。一九九九年時,菲律賓再度重啟軍事現代化,這次選擇向美國求助,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承諾提供菲律賓一億 美元軍事援助,但對於軍事現代化的進展仍屬有限。加上日本海上自衛隊船艦前往印度洋支援美軍反恐任務,借用菲律賓港口為中途補給港,去年菲律賓出租港口供 日本海上自衛隊與海上保安廳船艦停泊,每年租金為一億美金,菲律賓即是利用此資金,向日本購買海上保安廳汰換之巡邏艦。
 菲律賓年度國防預 算約二十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對南部伊斯蘭叛軍作戰用途。去年底,艾奎諾政府與摩洛民族解放陣線分離出來的莫洛伊斯蘭解放陣線達成協議,在民答那峨島設 立稱為「莫洛國」的「國中國」。菲律賓當局與國際社會原以為就此完成安內工作,此後可專注於南海問題;未料,摩洛民族解放陣線的創始人米蘇阿里臨時反對簽 署和平協議,今年九月該組織武裝分子更進攻菲南城市三寶顏,與當地軍、警激烈槍戰。菲南宗教衝突再起,成為菲律賓軍事現代化的另一個隱憂。
 軍備競賽無助解決爭端
  冷戰結束後,全球多數國家在國安威脅減輕情況下,選擇裁減軍備,唯有中共與東南亞大肆購買武器。瑞典國際和平研究中心報告指出,二○一一年東南亞國家的國 防預算支出總共成長了百分之十三點五,達兩百四十五億美元,預料到二○一六年,更將高達四百億美元。東南亞國家大舉採購軍火,可歸納出兩個原因:趁景氣好 時,順勢將國防武力汰舊換新;為領土(海)糾紛做準備,但是卻導致東南亞陷入軍備競賽。
 菲律賓外交部與國防部長去年五月訪美期間,尋求美 國在黃岩島(民主礁)對峙僵局上的支持,以及期盼美國能夠出售十二架二手的F-16戰機。不過,美方堅持透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糾紛,且不願答應出售F- 16戰機,就是擔憂菲律賓可能將軍事力量運用於南海爭端,導致南海地區陷入混亂。另一方面,南海爭端讓中國大陸人民的民族主義高漲,當中共鷹派高唱「必要 時以武力解決紛爭」的同時,菲律賓更應有所警惕,避免從軍備競賽方面擴大領海主權爭端,讓南海地區成為可能隨時引爆的火藥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