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報導,在經歷30年等待後,印度研發的國產光輝輕型戰機(LCA)在試飛2400次之後,已經能夠滿足印度空軍要求,將於20日成軍服役。
根 據印度Press Trust網站引述印度斯坦航空(HAL)公司官員的話報導,LCA戰機在試飛2400次之後,已經能夠滿足印度空軍要求,將於20日成軍服役。印度空軍 目前只採購40架LCA戰機,最終預計採購140架LCA戰機,部署於7個作戰中隊,印度同時將邊生產,邊改良LCA戰機。
1980年代,隨著宿敵巴基斯坦從美國引進F-16A/B型戰機,印度為了降低對國外的依賴,決定自行研發國產第3代輕型戰機,以取代米格-21(MiG-21)戰機,同時與從俄羅斯引進的MiG-29戰機進行高低搭配。
印度新輕型戰機由HAL主導研發計劃,並由其他50家公司參與研發,研發中LCA被要求能夠遂行防空攔截、制空權奪取、對地攻擊、偵察及反艦作戰等任務需求,性能更要超越F-16A/B戰機。
LCA雖然號稱印度國產戰機,但是由於本身技術能力薄弱,許多關鍵技術仰賴國外提供,實際上是依靠法國達索(Dassault)公司工程師、美國諾斯羅普(Northrop)公司的F-20戰機航電系統,以及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發動機等技術協助之下才能完成。
由於達索工程師參與研發,使得LCA戰機構型可以看到濃厚的幻象2000影子,包括中單三角翼、單發動機等;LCA戰機機身採用45%的複合材料,使得機身具備抗腐蝕、重量輕的優點(總重僅5.9公噸)。
按照預定計劃,LCA在1990年完成初始設計、首架LCA驗證機於1995年出廠,預定1996年7月完成試飛,但是一直到2001年才進行試飛。同時因為性能與管理問題,使得LCA研發計劃一再拖延。LCA 戰機面臨的問題包括:可用攻角、低空速度不足、結構超重、整機推重比不足、氣動布局不完善等問題。為了改善推力不足的問題,發動機由LCA-MK1的F404改為LCA-MK2的F414發動機。
研發計劃延宕,導致研發成本也由1983年時的56億盧比,增加至800億盧比(約384億元新台幣),預計項目總成本將達到2500億盧比。
當同時期研發的戰機如大陸殲-10、台灣IDF戰機都早已經成軍服役、翱翔天空時,印度LCA戰機仍在修改技術上的缺失,令印度民眾相當不滿,印度學者更直言,「LCA戰機是一個失敗的武器研發計畫。」2013年12月20日,LCA戰機終於要成軍服役,但是距離計劃初始時間,整整晚了30年。
另一方面,印度海軍艦載型LCA戰機也獲得少量生產,預計2015至2016年投入印度海軍服役,將部署在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上。印度海軍的LCA戰機也全面改用F414發動機。
LCA 的外銷市場瞄準汰換的早期型F-16A/B、F-5、MiG-21等輕型戰機,上述戰機在全球仍有3000多架在服役,換機市場龐大。HAL 官員樂觀的認為,LCA戰機最高能拿下10%的換機市場。不過LCA本身存在那麼多的技術問題,同時面臨大陸殲-10、梟龍戰機與不斷推陳出新的F-16 戰機,LCA外銷前景恐怕沒有如此樂觀。
根 據印度Press Trust網站引述印度斯坦航空(HAL)公司官員的話報導,LCA戰機在試飛2400次之後,已經能夠滿足印度空軍要求,將於20日成軍服役。印度空軍 目前只採購40架LCA戰機,最終預計採購140架LCA戰機,部署於7個作戰中隊,印度同時將邊生產,邊改良LCA戰機。
1980年代,隨著宿敵巴基斯坦從美國引進F-16A/B型戰機,印度為了降低對國外的依賴,決定自行研發國產第3代輕型戰機,以取代米格-21(MiG-21)戰機,同時與從俄羅斯引進的MiG-29戰機進行高低搭配。
印度新輕型戰機由HAL主導研發計劃,並由其他50家公司參與研發,研發中LCA被要求能夠遂行防空攔截、制空權奪取、對地攻擊、偵察及反艦作戰等任務需求,性能更要超越F-16A/B戰機。
LCA雖然號稱印度國產戰機,但是由於本身技術能力薄弱,許多關鍵技術仰賴國外提供,實際上是依靠法國達索(Dassault)公司工程師、美國諾斯羅普(Northrop)公司的F-20戰機航電系統,以及通用電氣公司的F404發動機等技術協助之下才能完成。
由於達索工程師參與研發,使得LCA戰機構型可以看到濃厚的幻象2000影子,包括中單三角翼、單發動機等;LCA戰機機身採用45%的複合材料,使得機身具備抗腐蝕、重量輕的優點(總重僅5.9公噸)。
按照預定計劃,LCA在1990年完成初始設計、首架LCA驗證機於1995年出廠,預定1996年7月完成試飛,但是一直到2001年才進行試飛。同時因為性能與管理問題,使得LCA研發計劃一再拖延。LCA 戰機面臨的問題包括:可用攻角、低空速度不足、結構超重、整機推重比不足、氣動布局不完善等問題。為了改善推力不足的問題,發動機由LCA-MK1的F404改為LCA-MK2的F414發動機。
研發計劃延宕,導致研發成本也由1983年時的56億盧比,增加至800億盧比(約384億元新台幣),預計項目總成本將達到2500億盧比。
當同時期研發的戰機如大陸殲-10、台灣IDF戰機都早已經成軍服役、翱翔天空時,印度LCA戰機仍在修改技術上的缺失,令印度民眾相當不滿,印度學者更直言,「LCA戰機是一個失敗的武器研發計畫。」2013年12月20日,LCA戰機終於要成軍服役,但是距離計劃初始時間,整整晚了30年。
另一方面,印度海軍艦載型LCA戰機也獲得少量生產,預計2015至2016年投入印度海軍服役,將部署在印度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上。印度海軍的LCA戰機也全面改用F414發動機。
LCA 的外銷市場瞄準汰換的早期型F-16A/B、F-5、MiG-21等輕型戰機,上述戰機在全球仍有3000多架在服役,換機市場龐大。HAL 官員樂觀的認為,LCA戰機最高能拿下10%的換機市場。不過LCA本身存在那麼多的技術問題,同時面臨大陸殲-10、梟龍戰機與不斷推陳出新的F-16 戰機,LCA外銷前景恐怕沒有如此樂觀。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