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明章
日本自民黨在二○一二年底重新執政,首相安倍晉三在十二月二十六日二度組閣,安倍個人在二○一三年十一月中訪問柬埔寨和寮國,在就任不到一年間訪問完東協十國,展現拉攏東南亞的企圖心。
日寮迎建交一甲子關係全面加溫
在去年十二月間,日本與東協舉行特別高峰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與寮國的合作,安倍與寮國總理通辛(Thongsing)舉行會談,雙方達成多項共識,大致分成以下幾項:
第一、金援濟貧:日本提供約一○四億日元資金援助。除用於寮國首都永珍(Vientiane)國際機場航站建物擴建工程等基礎建設項目外,並將列入「扶貧」等人道援助。安倍在會談後的記者會上就該資金援助強調是「希望為寮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較大貢獻」。
第二、對話機制:日、寮雙方在會談中,還協議兩國將創設外交及國防部會間的安全對話機制。
第三、開闢直航:確認將啟動航空合作協議的磋商,以開通兩國間直飛航線,促進經濟交流。
第四、人才交流:兩國將在二○一五年迎接建交一甲子六十週年,雙方同意促進人才間互動流通。
寮國依賴日越「中」投資
越南、柬埔寨和寮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前曾經都淪為法國的殖民地,被合稱為「法屬印度支那」,三國地理位置、歷史與信仰小乘佛教等文化相近,自古以來關係密切,此外,越南、寮國和中共是目前世界少數仍然由共產黨統治的地區,雙方在意識形態上有共通性,至於結束內戰的柬埔寨,長期執政的洪森政權一直和中共保持深固的友誼。
寮國面積二十三萬六千八百平方公里,人口目前約六百七十萬人,地廣人稀,在一九五三年底獲得獨立,但經歷左派、右派和中立派二十年的內戰,於一九七五年寮共(全稱為寮國人民革命黨)在越共扶持下進入首都永珍奪取政權,罷黜了親美、但傾軋不斷的王室,寮共掌權後,對內採取階級鬥爭,對外是鎖國政策,只和共黨國家來往,一直到國際共產集團崩潰後,寮國開始走向改革開放,也加入區域組織。
寮國非常窮困,自從蘇聯瓦解,東德和波蘭共黨政權相繼垮台以來,共產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政策已經慢慢由「計畫經濟」逐步趨向「巿場經濟」體制發展,寮國也不例外地進行經濟改革。
寮國在一九八○年代末期起實施經濟改革,近年來國民生產毛額GDP每年都達到百分之七以上的成長,基本上,改革開放政策遵循著中共與越南「摸石頭過河」的「漸進式」經濟改革策略,有別於俄羅斯(前蘇聯)的激進「震盪療法」的發展策略。越、「中」一直是影響寮國最重要的兩個國家,該國要走向經濟自主,吸引日本投資,以扮演區域的平衡者,該國亦積極加入區域組織-東協,二○一三年,寮國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東南亞國家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原本是一個以反共為宗旨的區域組織,在一九九○年代冷戰結束,國際情勢丕變,東協擴大其成員國,越南在一九九五年底;寮國、緬甸在一九九七年先後加入東協,柬埔寨也在一九九九年加入東協;如今,日本向越柬寮三國及緬甸示好,向中共的後院挖牆角的意圖濃厚。
東亞一山二虎區域緊張根源
日本和中共,同為東亞大國及區域強權,用中國古話而言:「一山難容二虎」,「中國威脅論」一直讓日本右派戒慎恐懼。第一次安倍組閣時,其政壇盟友麻生太郎(當時擔任外相)在二○○六年底即表達了他的「自由和繁榮之弧」的倡議,即把日本與亞太周邊興起的新興民主國家聯合起來拓展外交關係。日本的構想,在戰略上是聯合美國、澳洲及印度同盟,圍堵崛起的中共。
在安倍二次組閣後,其外交與安保政策上,更強調「積極和平主義」的重要性。他主張要「加強與自由、民主、人權、法制方面價值觀相同的國家合作」。
安倍的國家戰略和副手麻生太郎及他昔日長官—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等人的觀點一致,都是主張日本成為「正常國家」,安倍曾在首次組閣時,允諾打造美麗之國,這一派的思想脈絡,首先是希望透過強化國家實力以建立國際聲望,增進日本具有更強大的軍事力量,讓原先不平等的同盟關係更平等;其次,日本將在世界承擔更重要的「集體防衛」責任。第三、進行修憲,自衛隊更名為國防軍,與美軍在海外共同作戰及支援各種任務。
因為日本和中共有釣魚台列嶼的主權爭議,與南韓亦有竹島(韓稱獨島)的領土糾紛,他認為日本面臨的安全環境越來越嚴峻,所以須創設日本國家安保會議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NSS),以加強首相能主導外交和國防安全政策的功能。
至於最受關注的修改日本戰後和平憲法問題,安倍說:「將於進一步深入開展全民討論的同時加以推進」。
東協經濟起飛日、「中」展開競逐
日本對東南亞的外交,最著名是前首相福田赳夫所提出「福田主義」。在一九七七年出訪東南亞時在馬尼拉提出的三原則:第一、日本不做軍事大國,要為東南亞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貢獻;第二、與東南亞構築心心相印的信賴關係;第三、雙邊以對等的立場,積極支援配合加強亞洲各國的團結和堅韌性,促進東南亞的和平與繁榮。
與中共關係緊密的中南半島是影響其國家利益最大的地區之一,日本為樹立大國地位,近年加強與其接觸,這就是日本通過經濟援助支援原法屬印支三國,試圖達到的政治效果。一九九二年以來,日本已經累計向越南提供超過一百二十億美元的官方開發援助(ODA)款項。柬埔寨和寮國都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因此它們更需要日本的經濟援助。
日本戰略意涵,必須從日本和東協、中共間的三角關係做分析:
第一、東協經濟高度起飛,在中國大陸工資日益高漲後,人力成本便宜的寮國、緬甸、柬埔寨,成為日本企業海外投資的新大陸。
第二、寮國是東南亞唯一內陸國,過去幾十年,一直受越南、中共的影響,尋求日本的援助,有利於擺脫這種過度依賴中共的危險。
第三、東協即將於二○一五年底,成為共同體(分成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文化),在此區域整合關鍵時刻,日本想先建立密切合作關係。
第四、在日本與「中」、韓存在主權爭執時刻,與東協各國強化密切合作,成為日本邁向「正常國家」的基石。
從安倍晉三首相於就任一週年當天,參拜供奉十四位二次世界大戰一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可見「中」、日關係難以轉圜;安倍積極「南向」睦鄰,兩國在民族主義領導者激化下,雙方都想成為東亞的霸主,在東南亞的區域競逐,在未來恐會日益緊張;東亞情勢發展值得關注。(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研究員)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