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中共宣布將在未來三個月在西沙群島距離越南一百二十公里處建立一座鑽油井平台。由於這個位置是在越南所宣稱的二百海里「專屬經濟區」內,
因此,雙方的海洋執法船在爭議海域發生衝突,中共的船隻不但向越南船隻發射水砲,並仗著船隻噸位大衝撞越南船隻,導致越南有船員受傷。在十一日,越南發生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反中示威」。在暴動中造成四名大陸籍承包工人死亡和百餘人受傷;中共隨即展開撤僑行動。在越南「五一八反中大遊行」之前,共撤出三千
多名僑民,並加派船隻與專機加速撤僑進度。
事實上,在這波「反中示威」,已經演變成脫序的暴動,包括臺灣及日、韓工廠都受到破壞、掠奪及縱火。根據我國經濟部駐越南機構 指出,計有二百四十家臺商受損,甚至遭到縱火,損失十分慘重。在「五一八反中大遊行」後,雖然越南政府對臺商一再道歉,甚至逮捕帶頭搶劫、打人暴行者並提 出減稅措施以為補償,不過,暴動的陰影對臺商而言,很難揮去。這對近年來積極拉攏外資到越南投資設廠以發展經濟的越南政府,可謂「逞一時之快」而得不償 失。
中共周邊外交政策 與現實矛盾
去年十月,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主持一場「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會中習近平指出, 今後周邊外交的指導思想核心就是「親、誠、惠、容」,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隨後習近平及中共總理李克強還在去年下 半年藉著參加國際會議走訪東南亞地區國家。尤其和越南更積極地展開陸上、海上及金融領域的合作。習近平更在今年一月與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互通電話,達成保持 高層交往、深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互利共贏格局、夯實「中」越友好民意基礎、堅持通過雙邊談判和友好協商,妥協處理分歧,維護南海局勢 穩定,推動越「中」關係穩步向前發展。這六點被認為是新時期推動越「中」關係發展的指導方針。然而時不過半年,雙方仍在南海主權爭議海域發生衝撞,進而演 變成越南的「反中示威」暴動。此一事件和去年十月以來中共推動的周邊外交政策,顯然背道而馳,令人感到訝異。
事實上,涉及到南海島嶼主權 爭議,周邊各聲索國到目前誰都沒有讓步過,特別是菲律賓已經訴諸國際法庭的仲裁。中共亦擔心越南也訴諸國際法庭的仲裁,因此,習近平特別向越南提出六點建 議,以維持雙邊友好關係,解決在西沙海域主權的爭議。不過,從媒體披露兩國船隻衝撞事實觀之,南海水域各國「絕不容忍對方的侵犯領土主權行為」。換言之, 習近平去年提出的「親、誠、惠、容」不過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罷了。
最近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指出,越方已經和「中」方展開超過十次的交涉, 要求「中」方將鑽油平台及船隻撤離越南海域,若兩國無法解決爭議,越方不排除將爭議交國際仲裁;果真如此,越南將成為繼菲律賓之後,第二個與中共在國際法 庭一爭高下的東南亞國家,且兩國軍事對峙關係也會加劇,不但添增南海的緊張氣氛,對越南的經濟發展更蒙上不利的陰影。
越南經濟發展 需要和平環境
其實,中共以自身經濟發展經驗思維邏輯應該是:越南如果要經濟成長,就應該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中共現在也需要周邊安全環境和平穩定,越中和平相 處不但對雙方都有利,越南還可利用中國大陸工資高漲,吸引很多外商包括臺商到越南投資設廠,這對越南的經濟發展絕對是戰略機遇。然而,這次的「反中示威」 暴動卻把所有外商都嚇跑了。曾有報導指稱,越南針對我國太平島也宣稱是其領土,也是他們抗爭的對象。果真如此,臺商豈不也要撤資!撤廠!這在全球化經濟連 動的現況下,外商豈敢在一個與周邊國家為敵的越南投資經商?越南的經濟發展怎麼會有未來?
當然,中共在這次南海衝突事件中,以大船衝撞越 南船隻是有可議之處,但越南國內的「反中示威」暴動更是不足取,這似乎是在外打不過人家,卻在國內找「中資」的企業洩憤,非負責任政府所允許的行為。 「中」資、臺資甚至外商均有助越南經濟發展,如今卻成為「發洩桶」。以目前越南與中共在南海爭議尚無解決之道的情況下,未來還不知有多少「反中示威」活 動?若越南政府再放任示威抗議下去,不只會把「中資」企業及外商都嚇跑,對需要外資的越南政府而言,等於扼殺自己經濟成長的機會。
南海爭議不斷 衝擊區域安全
在南海已經有菲律賓與中共在黃岩島的爭議,現又有越「中」在南海群島的爭議,南海緊張情勢已進一步升高。越南今後為了抗衡中共的軍事威懾,除增加軍備外, 還可能向美國靠攏,像菲律賓一樣尋求美軍的介入,以平衡中共軍力威脅,南海地區有成為美、「中」兩大軍事大國衝突的火藥庫之可能。甫從美國參訪的中共總參 謀長房峰輝即強硬的提到「寸土都不會讓」的口氣,可見得情勢比想像中嚴峻。最近在東海海域舉行的「中」俄海軍海上聯合演習,就是針對日美在東海釣魚台群島 的軍事合作而來。在東海及南海都有針對性的軍事演習壓力下,和平的安全環境怎麼會到來?
東亞國家自日本、臺灣、中共、東協各國包括越南、 菲律賓、印尼等國,甚至是亞太地區的經濟大國美國,現都以振興經濟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但我們也看到各國為了領土領海主權的爭執而劍拔弩張。其實,不論美 國推動的TPP,或中共推動的ASEAN+3經貿合作,乃至於東協所推動的ASEAN經濟一體化,均是以東亞地區和平穩定作為發展的前提。明知如此,卻要 讓衝突與爭議不斷地惡化下去,這豈非將經濟發展當成口號!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國的富強絕對不是靠軍事武力所能獨撐,必須先經濟強而後國家強。這個邏輯證 諸古今中外歷史無不如此。亞太地區現在被各國寄予「世界經濟成長的動力源」厚望,各國更應好好想想如何化干為玉帛,共同營造穩定區域安全環境。
結語
五月十三日起越南國內接連發生的「反中示威」已經釀成臺商的重大損失。越南和中共陸界相連,雙方有著釐不清的歷史情結,但是,臺商何辜?越南政府在這一波 的示威暴動中,似乎也看到對其經濟發展的衝擊,因而在「五一八全國大遊行」前夕,採取踩煞車措施,避免損害繼續擴大。事實上,這也表示越南政府了解和平穩 定的安全環境對經濟發展之重要性。
亡羊補牢,面對未來的任何潛在衝突,應優先考量後果,再採取爭議的對策,尤其是採取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這也是馬總統不斷呼籲的「資源共享、和平對話」核心,深盼相關各國擱置爭議,共維和平。(作者為輔仁大學外交事務學程兼任副教授)
事實上,在這波「反中示威」,已經演變成脫序的暴動,包括臺灣及日、韓工廠都受到破壞、掠奪及縱火。根據我國經濟部駐越南機構 指出,計有二百四十家臺商受損,甚至遭到縱火,損失十分慘重。在「五一八反中大遊行」後,雖然越南政府對臺商一再道歉,甚至逮捕帶頭搶劫、打人暴行者並提 出減稅措施以為補償,不過,暴動的陰影對臺商而言,很難揮去。這對近年來積極拉攏外資到越南投資設廠以發展經濟的越南政府,可謂「逞一時之快」而得不償 失。
中共周邊外交政策 與現實矛盾
去年十月,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主持一場「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會中習近平指出, 今後周邊外交的指導思想核心就是「親、誠、惠、容」,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隨後習近平及中共總理李克強還在去年下 半年藉著參加國際會議走訪東南亞地區國家。尤其和越南更積極地展開陸上、海上及金融領域的合作。習近平更在今年一月與越共總書記阮富仲互通電話,達成保持 高層交往、深化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互利共贏格局、夯實「中」越友好民意基礎、堅持通過雙邊談判和友好協商,妥協處理分歧,維護南海局勢 穩定,推動越「中」關係穩步向前發展。這六點被認為是新時期推動越「中」關係發展的指導方針。然而時不過半年,雙方仍在南海主權爭議海域發生衝撞,進而演 變成越南的「反中示威」暴動。此一事件和去年十月以來中共推動的周邊外交政策,顯然背道而馳,令人感到訝異。
事實上,涉及到南海島嶼主權 爭議,周邊各聲索國到目前誰都沒有讓步過,特別是菲律賓已經訴諸國際法庭的仲裁。中共亦擔心越南也訴諸國際法庭的仲裁,因此,習近平特別向越南提出六點建 議,以維持雙邊友好關係,解決在西沙海域主權的爭議。不過,從媒體披露兩國船隻衝撞事實觀之,南海水域各國「絕不容忍對方的侵犯領土主權行為」。換言之, 習近平去年提出的「親、誠、惠、容」不過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罷了。
最近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指出,越方已經和「中」方展開超過十次的交涉, 要求「中」方將鑽油平台及船隻撤離越南海域,若兩國無法解決爭議,越方不排除將爭議交國際仲裁;果真如此,越南將成為繼菲律賓之後,第二個與中共在國際法 庭一爭高下的東南亞國家,且兩國軍事對峙關係也會加劇,不但添增南海的緊張氣氛,對越南的經濟發展更蒙上不利的陰影。
越南經濟發展 需要和平環境
其實,中共以自身經濟發展經驗思維邏輯應該是:越南如果要經濟成長,就應該要有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環境。中共現在也需要周邊安全環境和平穩定,越中和平相 處不但對雙方都有利,越南還可利用中國大陸工資高漲,吸引很多外商包括臺商到越南投資設廠,這對越南的經濟發展絕對是戰略機遇。然而,這次的「反中示威」 暴動卻把所有外商都嚇跑了。曾有報導指稱,越南針對我國太平島也宣稱是其領土,也是他們抗爭的對象。果真如此,臺商豈不也要撤資!撤廠!這在全球化經濟連 動的現況下,外商豈敢在一個與周邊國家為敵的越南投資經商?越南的經濟發展怎麼會有未來?
當然,中共在這次南海衝突事件中,以大船衝撞越 南船隻是有可議之處,但越南國內的「反中示威」暴動更是不足取,這似乎是在外打不過人家,卻在國內找「中資」的企業洩憤,非負責任政府所允許的行為。 「中」資、臺資甚至外商均有助越南經濟發展,如今卻成為「發洩桶」。以目前越南與中共在南海爭議尚無解決之道的情況下,未來還不知有多少「反中示威」活 動?若越南政府再放任示威抗議下去,不只會把「中資」企業及外商都嚇跑,對需要外資的越南政府而言,等於扼殺自己經濟成長的機會。
南海爭議不斷 衝擊區域安全
在南海已經有菲律賓與中共在黃岩島的爭議,現又有越「中」在南海群島的爭議,南海緊張情勢已進一步升高。越南今後為了抗衡中共的軍事威懾,除增加軍備外, 還可能向美國靠攏,像菲律賓一樣尋求美軍的介入,以平衡中共軍力威脅,南海地區有成為美、「中」兩大軍事大國衝突的火藥庫之可能。甫從美國參訪的中共總參 謀長房峰輝即強硬的提到「寸土都不會讓」的口氣,可見得情勢比想像中嚴峻。最近在東海海域舉行的「中」俄海軍海上聯合演習,就是針對日美在東海釣魚台群島 的軍事合作而來。在東海及南海都有針對性的軍事演習壓力下,和平的安全環境怎麼會到來?
東亞國家自日本、臺灣、中共、東協各國包括越南、 菲律賓、印尼等國,甚至是亞太地區的經濟大國美國,現都以振興經濟列為國家發展的重點,但我們也看到各國為了領土領海主權的爭執而劍拔弩張。其實,不論美 國推動的TPP,或中共推動的ASEAN+3經貿合作,乃至於東協所推動的ASEAN經濟一體化,均是以東亞地區和平穩定作為發展的前提。明知如此,卻要 讓衝突與爭議不斷地惡化下去,這豈非將經濟發展當成口號!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國的富強絕對不是靠軍事武力所能獨撐,必須先經濟強而後國家強。這個邏輯證 諸古今中外歷史無不如此。亞太地區現在被各國寄予「世界經濟成長的動力源」厚望,各國更應好好想想如何化干為玉帛,共同營造穩定區域安全環境。
結語
五月十三日起越南國內接連發生的「反中示威」已經釀成臺商的重大損失。越南和中共陸界相連,雙方有著釐不清的歷史情結,但是,臺商何辜?越南政府在這一波 的示威暴動中,似乎也看到對其經濟發展的衝擊,因而在「五一八全國大遊行」前夕,採取踩煞車措施,避免損害繼續擴大。事實上,這也表示越南政府了解和平穩 定的安全環境對經濟發展之重要性。
亡羊補牢,面對未來的任何潛在衝突,應優先考量後果,再採取爭議的對策,尤其是採取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這也是馬總統不斷呼籲的「資源共享、和平對話」核心,深盼相關各國擱置爭議,共維和平。(作者為輔仁大學外交事務學程兼任副教授)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