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伊拉克當前政治軍事困境

美國總統歐巴馬以阻止種族滅絕為由,在八月八日授權美軍對伊拉克叛軍「伊斯蘭國」(IS)發動空襲。在此同時,美國在伊拉克政爭中,選擇不再支持專制的現任總理馬里奇,讓擔任八年伊拉克總理的馬里奇黯然下台。

歐巴馬下令空襲伊斯蘭國
 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在六月底宣布建立跨越敘利亞與伊拉克國境的「哈里發國」,並將組織名稱改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後,已佔領伊拉克大半領土,正向首都巴格達進逼。
  「伊斯蘭國」戰士在與伊拉克政府軍激戰的同時,並殘忍的對待異教徒,手段比蓋達恐怖組織還殘暴。八月三日攻下西北部城鎮辛賈爾(Sinjar),要求基督 徒與庫德族少數教派亞茲迪(Yazidi)改信伊斯蘭教,否則將遭到殺害,使得當地居民倉皇逃往山區避難,讓當地陷入嚴重的人道危機。
 為化解人道危機,歐巴馬於八日宣布空投人道救援物資,救助受困山區的庫德族難民;當「伊斯蘭國」戰士逼近大城艾比爾之時,由於當地有美國使館,歐巴馬授權美軍對伊斯蘭國軍事陣地發動空襲,以確保美國使館人員安全。
 空襲行動成效有限
  在獲得三軍統帥授權後,美國海軍喬治布希號航空母艦派出二架F/A-十八戰機投擲二枚五百磅雷射導引炸彈,為空襲「伊斯蘭國」展開序幕。歐巴馬之所以發動 空襲,除了嚇阻「伊斯蘭國」戰士迫害庫德族民眾外,更意在阻止「伊斯蘭國」吸收全球「聖戰士」,向外擴張發動全球恐怖攻擊。
 「伊斯蘭國」則發出豪語,矢言在五年內建立西從大陸新疆,東至歐洲伊比利半島,橫跨歐亞非的伊斯蘭帝國,不僅許多東南亞穆斯林在號召下加入對抗西方國家的聖戰行列,許多歐美人士也前往伊拉克成為聖戰士。
 西方情報單位指出,「伊斯蘭國」經費來源中,不僅獲得歐美人士資金援助,更有逾千名戰士來自歐美國家,美國情報機構擔憂這些人在伊拉克學習作戰技巧,返國之後發動恐怖攻擊。有鑑於此,美國期望藉由空襲行動挫敗「伊斯蘭國」的囂張氣燄。
  美軍一連串空襲行動雖然阻止「伊斯蘭國」戰士的進逼,且歐巴馬表示空襲沒有時間表,但由於經歷九年伊拉克戰爭後,國際社會反戰情緒高漲,使得英美等國不願 再派地面部隊前往伊拉克,掃蕩伊斯蘭國軍事據點。然而「伊斯蘭國」組織嚴密、資金雄厚高達上百億,單靠空襲行動無法撼動其核心結構。
 馬里奇錯誤政策 不獲美國支持
 伊拉克叛軍之所以能夠壯大,馬里奇政府錯誤的族群政策更難辭其咎。馬里奇出身反海珊勢力,二○○六年從名不見經傳的亡命之徒一躍成為大權在握的國家領袖,但是他對遜尼派恨之入骨,不願聽從英美國家建議,建立一個包容不同族裔和不同教派的聯合政府。
 由於伊拉克國內利益由人口占多數的什葉派獨占,致使許多遜尼派信徒加入叛軍陣營;受此影響伊拉克安全部隊中的遜尼派軍人面對「伊斯蘭國」戰士則選擇棄械而逃,讓「伊斯蘭國」得以在短短幾個月間,迅速占領伊拉克大半國土。
  在位八年的馬里奇原本打算尋求連任,但是卻因偏執的種族政策,無法解決內部問題而不再獲得國際社會支持;伊拉克總統馬蘇姆在大選後改任命阿巴迪為總理,馬 里奇在內外交迫下不得不讓位給阿巴迪。阿巴迪二○○五年曾負責掃蕩伊拉克北方城市的基地組織,說服當地各族團結抵抗,被視為溫和派,他能否帶領這個戰亂頻 仍的國家走向和平,全世界都在密切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