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習近平拉美行的戰略意涵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才一年半,就密集前往拉丁美洲訪問。七月下旬,習近平前往拉美國家進行上任之後第二度訪問行程,先後前往巴西、阿根廷、 委內瑞拉、古巴等四國,在這趟訪問行程中宣布成立「中共│拉共體論壇」(即中共與拉美及加勒比海共同體的簡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涵。
 中共前進拉美 試圖掠奪石油
 鄧小平在一九八○年代實施改革開放,大陸經濟開始起飛。二○一二年,在「中共十八大」會上 ,更宣示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家庭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必須維持經濟成長。隨著近年來拉美地區政治局勢相對穩定、經濟成長快速,中共日益重視拉丁美洲的經濟地位。
  二○○三年,中共與拉美貿易額僅一百二十六億美元,但是十年之後,「中」拉貿易成長二百倍,達到二千六百億美元,使中共成為僅次於美國與歐盟的拉美地區第 三大貿易夥伴;聯合國預估在未來二至三年間,將取代歐盟成為拉美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共更期盼在未來十年內雙邊貿易額達到五千億美元。
 習近平此行與阿根廷簽署一百一十億美元貨幣互換協議,簡直就是為經濟四面楚歌的阿根廷政府雪中送暖。中共在拉美擴張經貿力量、大手筆援助拉美國家,並非毫無所求,無非為開拓拉美市場,讓大陸製產品日後可以大舉傾銷所鋪路。
 中共在拉美擴張經貿力量,更重要目的為取得當地的天然資源。為了發展經濟、維繫工業發展,中共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國,急需從國外進口各種天然能源。拉丁美洲石油產量僅次於中東與非洲,為了分散石油來源風險,中共自然不會忽視拉丁美洲,並刻意加緊拉攏。
  習近平此行訪問的四國中,委內瑞拉是目前全球第五大石油輸出國,中共宣布將向委內瑞拉新提供四十億美元的信用額度,委內瑞拉則以輸出石油作為償還;近年來 巴西努力探勘深海原油有成,二○○六年成為石油淨出口國,習近平也透過參加金磚五國峰會強化與巴西貿易夥伴關係;石油即是中共與巴西的觸媒劑。
 論壇外交 反制美國圍堵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第二任期推行「重返亞洲」戰略,試圖在全球反恐戰爭結束之後,讓美國軍事力量重新回到亞太地區,圍堵中共崛起可能造成的威脅;中共的戰略決策者意識到必須採取反制措施。
 習近平此行另一項目的為宣布成立「中共│拉共體論壇」,預計今年內在北京進行首屆部長級會議。所謂的「拉共體」為拉美及加勒比海國家共同體的簡稱,此一論壇為二○一○年拉丁美洲國家領袖出席在墨西哥舉辦的里約集團峰會時,正式提出組成。
 美國雖然長期視拉丁美洲為其後院,不允許其他國家勢力介入,但是隨著國力下滑與拉美左派勢力興起,對拉美地區的影響力正逐漸下降。因此,中共期盼透過慣用的「論壇外交」模式,作為擴大在拉美地區參與度的切入點,同時反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圍堵。
 值得關注得是,在習近平訪問委內瑞拉之後,委國軍方在七月二十三日宣布採購十二架大陸製L-15教練機與增購K-8教練機,顯示中共在拉丁美洲外交成果已不再局限於經濟層面,也開始擴展至軍事合作層面。
 中共後院外交 值得我國關注
  不論是官方、民間、經濟或政治方面,中共對拉美整體外交佈局雛形略現,但未必意味中共在短期內就可以取代美國在拉丁美洲的傳統地位,主因為中共在拉美地區 的影響力近期才形成,且中共與拉美國家相距甚遠,在社會制度、文化傳統等方面也差異甚大,雙方仍有待進一步加深了解,因此北京對拉美影響力尚淺,甚至不如 華府對東南亞的影響力。
 俗稱拉丁美洲的中南美洲長期為我國邦交國主要聚集地區,我國與拉美邦交國的外交互動主要建立在經濟援助,以及和當 地執政精英的密切互動關係上,因此在中共領導人訪問拉丁美洲地區、擴大對拉丁美洲經貿影響力之際,我國除了需密切關注之外,更應該持續邀訪邦交國精英分子 與加強雙邊貿易,才能在艱辛的外交環境中持續鞏固雙邊邦誼。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