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快速反應部隊」 北約與俄羅斯角力

雖然烏東已宣布暫時停火,然而,烏克蘭局勢的動盪並未完全穩定。由於俄羅斯出手介入,讓原為烏克蘭一部分的克里米亞獨立;此時,更暗中支持烏克蘭東部叛軍與烏克蘭政府軍作戰。烏克蘭政府在八月底更指控俄羅斯軍隊強行進入烏克蘭東部領土。
 在九月四至五日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領袖高峰會中,北約決議建置「快速反應部隊」,以利能夠在如同烏東戰火這一類的危機時刻,提供適時支援。
「快速反應部隊」 防範俄軍入侵
 美國、烏克蘭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八月二十八日同聲表示,俄羅斯部隊已進入烏克 蘭東部地區,直接介入烏克蘭親俄分離主義派叛軍與政府軍的戰事,烏克蘭政府還展示了俘虜的俄羅斯傘兵,加以證明俄軍在烏克蘭境內活動的事實;北約也公布衛 星照片證實俄羅斯裝甲車輛源源不斷湧入烏克蘭東部。
 為協助烏克蘭抵禦俄軍入侵,在九月初於英國威爾斯舉行的北約高峰會中,推動在烏克蘭駐 紮約四千名快速反應部隊,這支部隊成員包括來自丹麥、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挪威和荷蘭的軍人,由英國領導,能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部署,但是美、 法、德國部隊將不會參與。東道主英國首相卡麥隆表示,北約將增加應對威脅的能力,以確保盟國軍隊抵禦任何來自強大的俄軍入侵。
 烏克蘭總統波洛申科專程與會,北約在會中強烈譴責俄羅斯非法併吞克里米亞,指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違反國際法,要求俄羅斯立即停止這些行為。
 另一方面,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呼籲國會修改外交不結盟的法規,以尋求成為北約成員國之一。不過,北約內部對烏克蘭欲加入北約以獲取軍事安全保障存有雜音,主因為烏克蘭加入將迫使北約必須介入俄烏衝突,反對者不願因為烏克蘭與俄羅斯對峙。
 烏克蘭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烏克蘭之所以成為北約與俄羅斯必爭之地,與它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有關,可從下列三方面思考:地緣戰略、軍事工業利益及民族情感。
 以地緣戰略的角度來看,英國地緣政治學家、陸權論提倡者麥金德曾說過:「誰控制東歐,誰就統治心臟地帶;誰控制心臟地帶,誰就統治世界島;誰控制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烏克蘭正位於東歐的核心地帶,所以莫斯科長期掌控烏克蘭,以作為向歐亞大陸擴張的跳板。
  尤其是烏克蘭扼守了黑海這條俄羅斯傳統戰略要道的出海口,意味著烏克蘭是俄羅斯能否向海洋擴張的關鍵。一九五四年,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將克里米亞半島劃 歸烏克蘭,並利用當地的海軍基地當作進出黑海的門戶。蘇聯解體後,烏克蘭成為獨立國協的一員,俄國黑海艦隊仍在使用向烏克蘭租借的海軍基地。
 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言,烏克蘭若能成為北約的一員,不但能夠降低俄羅斯向周邊地區擴張的影響力,更能將歐美國家飛彈對莫斯科的攻擊距離由一千六百公里縮短至四百公里,讓俄羅斯幾乎沒有戰略縱深可言。
 從軍事工業利益的角度來看,烏克蘭除了是東歐穀倉外,更是工業大國。二戰期間,烏克蘭是歐洲戰況最慘烈的戰場,工業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二戰後,烏克蘭迅速重建了發達的重工業和農業,並發展成為蘇聯軍事重鎮,航太與造船業在歐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前蘇聯遺留的軍事設施,同時擁有全球第三多的核彈頭,使得烏克蘭軍事實力一直不容小覷。不過,由於經濟狀況不佳,烏克蘭政府大量 出售武器技術給因為天安門事件遭到歐美武器禁運的中共,包括遼寧號航空母艦、殲│十五戰機、歐洲野牛氣墊船及發動機技術等。
 烏克蘭日後若加入北約,甚至於歐盟,能進一步遏制該國武器向中共輸出,對降低中共軍事威脅具有成效。
  烏克蘭是獨立國協第二大成員國,莫斯科當局擔憂倘若烏克蘭脫離獨立國協成為歐盟一員,將引發骨牌效應,讓其他成員 國也走「脫俄親歐」路線。
 結語
 在親俄羅斯的烏克蘭叛軍於七月十七日擊落馬來西亞航空班機後,俄羅斯總統蒲亭成為眾矢之 的,但是蒲亭仍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強勢以武力干預烏克蘭內政,誠如曾任美國總統卡特國家安全顧問的布里辛斯基在《大國政治:全球戰略大思考》一書中所提 到,如果能拉攏烏克蘭加入西方陣營,俄羅斯將從橫跨歐亞的帝國淪為勢力範圍局限在亞洲的中等國家。因此,俄羅斯不願輕易對烏克蘭放手。
 由此可見,在地緣戰略考量下,北約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角力不會停歇,烏克蘭危機恐怕短期之內難以解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