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營中亞與中東的戰略前景

美國預計從二○一六年底從阿富汗撤軍,原本規劃僅在阿富汗扮演訓練角色的美軍,卻在歐巴馬總統授權下,自二○一五年起擴大在阿富汗的戰鬥任務,歐巴馬究竟有何用意?值得深入探討。
打擊塔利班 美軍攻打阿富汗
 一九七三年阿富汗共和國成立之後,蘇聯即支持阿富汗人民民主黨,該政黨在一九七八年推翻阿富汗政府奪權。一九七九年九月,左派的巴布拉克‧卡爾邁勒推動俄國化運動遭到武裝反對後,蘇聯於同年十二月揮軍入侵阿富汗。一九八○年代中期,西方國家開始提供武器給阿富汗反抗軍對抗蘇聯、打擊蘇聯支持的阿富汗政府。
 阿富汗戰爭造成蘇聯慘重傷亡與財政支出,使得這場戰爭有「蘇聯的越戰」之稱,最後迫使蘇聯於一九八九年撤離阿富汗。雖然蘇聯紅軍撤離,但是來自各地協助作戰的聖戰士卻沒有在戰後撤離,使得幾乎處於無政府狀態的阿富汗成為恐怖主義成長的溫床,塔利班(Taliban)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長。
 塔利班成立初期人數僅八百人,但是由於打著剷除軍閥、重建國家、反對貪腐的口號,且紀律比阿富汗政府軍嚴明,因而深獲阿富汗民眾支持,迅速擴張至三萬人,並於一九九六年推翻阿富汗政府。
 塔利班以伊斯蘭極端教義高壓統治國家,並包庇被美國列為頭號恐怖分子的蓋達組織首腦賓拉登。二○○一年九月十一日,賓拉登策劃九一一恐怖攻擊,挾持民航機對美國本土進行自殺攻擊。為懲罰塔利班與蓋達組織勾結,美國與北約國家在二○○一年底出兵阿富汗,並迅速地推翻塔利班政權。
阿富汗戰爭 美軍傷亡慘重
 美國與北約盟軍雖然迅速推翻塔利班政權,並透過選舉扶持民主政府,但是阿富汗中央政府控制地區仍僅限於首都喀布爾一帶,阿富汗多數地區仍受到塔利班控制,並且透過種植鴉片、綁架勒贖作為組織運作經費來源。
 阿富汗淪為公共秩序失序的「失敗國家」、恐怖攻擊不斷發生,可以歸咎於二項原因,一是阿富汗政府貪污腐敗嚴重,外國援助經費經常遭官員中飽私囊;二是阿富汗仍停留在部族發展階段,國家概念薄弱,因此政府無法有效控制這個地廣人稀的國家。
 在長達十二年的阿富汗戰爭中,高達二千三百餘名美軍陣亡,更遑論每週高達十億美元的軍事支出,連同伊拉克戰爭支出,至二○一七年這兩場戰爭支出將高達兩兆四千億美元。有鑑於此,歐巴馬總統上台後將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定為任內主要政策之一並積極落實,駐伊拉克美軍已於二○一一年底撤離;駐阿富汗美軍則預訂於二○一六年底撤離。
伊斯蘭國衝擊 美軍任務轉型
 在歐巴馬訂出撤軍時間表之後,美國將阿富汗安全責任交給阿國安全部隊與警方,美軍只擔任訓練等軍事顧問角色。不過,歐巴馬總統在二○一四年十一月簽署命令,將擴大美軍在阿富汗的戰鬥任務,包括動用無人機(UAV)與戰機空襲塔利班組織和其他對美軍或阿富汗政府構成威脅的激進組織。
 歐巴馬之所以下令,主因在於受到「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崛起的震撼。「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六月底宣布建政,並將組織名稱改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後,不斷壯大成為中東地區最大的安全威脅,反恐專家甚至指出,「伊斯蘭國」的兇殘程度甚至超過蓋達恐怖組織。
 「伊斯蘭國」壯大的首要原因在於伊拉克的教派衝突,在海珊執政期間,伊拉克由人口僅占三成的遜尼派高壓統治人口超過六成的什葉派,並用武力鎮壓爭取獨立的庫德族。什葉派馬利基執政八年期間,由於獨厚什葉派而導致境內教派衝突不斷,成為弱勢的遜尼派只能投靠被國際社會視為恐怖組織的「伊斯蘭國」。
 另一項原因在於伊拉克安全部隊的無能。美國推翻海珊政府之後,協助伊拉克新政府建立安全部隊,提供武器裝備與美式訓練,但是號稱擁有十二萬人的伊拉克安全部隊,面對「伊斯蘭國」戰士卻經常棄械而逃,讓「伊斯蘭國」得以攻城掠地。伊拉克部隊之所以不堪一擊,主因在於伊拉克政府貪腐嚴重,使得部隊軍心渙散,面對兇殘的「伊斯蘭國」戰士,許多伊拉克軍人選擇未戰先逃。
 伊拉克新總理阿巴迪上任後對部隊貪腐情況調查發現,部隊中有五萬名「幽靈軍人」,這些不存在或未繼續服役的士兵,人數相當於四個師,卻繼續領政府的軍餉,這也被認為是伊拉克部隊無法阻擋伊斯蘭國的原因之一。
 有鑑於此,為了避免伊拉克的夢魘再現,美國決定在撤離阿富汗前,除了訓練阿富汗政府軍外,更協助打擊塔利班等極端好戰組織。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雖然將於二○一六年底撤離,但是仍會留下一千名軍人保護使館安全,以達有效削減塔利班的實力,與確保留下來的美軍與使館人員安全之雙重目的。
結語
 阿富汗資源貧乏、部族繁雜、政府貪腐嚴重,短期難以從失敗國家名單中除名,同時礙於全球高漲的反戰聲浪與美國國力下滑,美軍留在阿富汗只是徒增傷亡與軍事支出,因此撤離有其必要性;為了避免美軍撤離後,塔利班重新奪取政權,美軍改變軍事任務方針,打擊塔利班也有其正當性。
 阿富汗位於中亞與南亞交界,地緣戰略位置重要,美國撤軍後除了要擔心塔利班死灰復燃外,更必須擔憂中共勢力乘機伸入阿富汗,因此美國撤軍之後不可能一走了之,仍必須投注相當大的精力經營阿富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