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南韓潛艦戰力發展過程與目的

南韓海軍於2015年2月1日成立潛艦司令部,統籌潛艦部隊作戰、維修與發展,成為全球第6個設立潛艦司令部的國家;預計至2019年時將潛艦數量擴充至18艘。
 南韓潛艦迅速成長
 依據韓戰的經驗,南韓建軍目的主要以防止北韓軍隊南侵為主,因此建軍核心以陸軍為主,海軍主要用於對付北韓海軍任何具備沿岸作戰能力的船隻,但隨著南韓經濟在1980年代成長之後,得以擴充海軍裝備與規模,以遏止外來攻擊,並維護南韓在海上的國家主權、支援南韓外交政策 。
 1980年代,南韓啟動攻擊潛艦(KSS-1)計畫,並與德國哈德威(HDW)造船廠簽約採購9艘1200噸級的209型柴電動力潛艦。首艦於1992年交艦、隔年服役,首艦以朝鮮歷史名將「張保皋」為名,因此南韓的209型潛艦又稱為「張保皋級」,其餘8艘209型潛艦則在德國提供技術協助下,由南韓大宇造船廠建造。
2000年,哈德威造船廠以優惠價格、工業互惠模式,打敗法國與西班牙合作的天蠍級潛艦,再度獲獲得南韓KSS-II潛艦合約,提供技術艦造3艘214型柴電潛艦,分別由大宇與現代造船廠生產,南韓的214型潛艦稱為「孫元一級」。孫元一級搭載STNATLAS ISUS-90整合指揮與武器控制系統,可同時跟蹤25個目標,並攻擊其中8個目標;配備有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魚雷和潛射反艦飛彈
 在KSS-II潛艦服役後,南韓決定自行研發KSS-III潛艦,但是進展並不順利,因此2007年又增購6艘214型潛艦,以汰換部分船齡較舊的「張保皋級」潛艦。南韓預計2019年將潛艦數量擴充至18艘。南韓潛艦部隊原先隸屬於海軍第9戰團旗下,隨著潛艦數量增加,決定在2015年2月1日成立潛艦司令部,統籌潛艦部隊作戰、維修與發展,成為繼美國、英國、法國、印度與日本之後,第6個建立潛艦司令部的國家。
 南韓成立潛艦司令部意涵
南韓海軍潛艇司令部坐落於廣尚南道鎮海軍港,成立潛艦司令部的意涵可歸納如下:
 一、因應北韓潛艇威脅
 北韓海軍擁有78艘潛艦,包括W級(北約代號威士忌級Whiskey)、R級(北約代號羅密歐級Romeo)與數量龐大的迷你潛艦,雖然在潛艇數量稱霸全球,但基本上都是蘇聯與中共援助,採用1960年代科技產品。儘管潛艦性能老舊,但仍具一定威脅性,南韓巡邏艦天安艦在2010年3月26日遭到北韓潛艦無預警擊沉,震驚南韓;另一方面,儘管北韓潛艦老舊,但是仍積極強化威嚇能力,包括試圖引進前蘇聯的彈道飛彈裝置於潛艦上。
 有鑑於此,南韓寄望新成立的潛艦司令部,負責整合潛艇作戰、訓練和檢修,以應對北韓的潛艇戰力威脅。
 二、應付中共與日本威脅
 中共與南韓於1992年建交,兩方建交後雖然雙邊關係良好,但是南韓一直密切關注中共的軍事威脅,主因為韓戰期間共軍曾協助北韓人民軍作戰,中共與北韓至今仍簽有軍事同盟條約,一旦韓戰再度爆發,共軍仍有可能與南韓部隊和駐韓美軍作戰;在水下戰力方面,中共海軍傳統潛艇和核潛艇的數量約70艘,且持續進行現代化,對周邊國家構成嚴重威脅,也讓南韓有所警惕。
 日本海上自衛隊目前擁有16艘柴電動力潛艇,根據日本防衛省預計在2021年將潛艦數量擴充至22艘,由於日本造艦工藝高、潛艦平均服役16年就除役汰換,因此性能相當優異。雖然南韓與日本同為美國的亞太盟邦,日韓積極展開高科技合作、發展經貿,但是兩國存有獨島(日本稱竹島)主權爭端,且經常因為日本過去殖民朝鮮半島的歷史問題引發兩國外交爭執,都為兩國日後可能爆發的衝突埋下伏筆。
 結語
 南韓1992年引進首艘潛艦,至今不過23年就成立潛艦司令部,凸顯其建軍成效。簡而言之,南韓潛艦籌獲採取循序漸進策略,第一步是對外採購,第二步是透過外國技術協助生產,第三步是自行設計生產潛艦,儘管自行設計生產之路並不順遂,但仍可看出南韓建立水下戰力的企圖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