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擊向亞丁進逼的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outhi)分子,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10個波斯灣國家自3月26日起對葉門叛軍發動聯合空襲行動。這場葉門衝突背後更蘊藏中東教派矛盾問題與代理人戰爭的意涵。
沙國帶頭發動空襲
葉門前總統沙雷因貪污腐敗,在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侵襲中東時,遭到憤怒的葉門民眾趕下台。在軍方支持下,哈迪於2012年2月27日接任總統。
不過哈迪就任後葉門局勢依舊動盪,由伊朗撐腰、信奉什葉派的「青年運動」,一直試圖推翻與西方和沙烏地阿拉伯結盟的哈迪政權。2015年1月22日,「青年運動」攻陷葉門首都沙那的總統府,哈迪一開始遭到軟禁,最後被迫逃往南部大城、未統一前的南葉門首都亞丁,並公開宣布他仍是葉門唯一的合法總統。
在沙烏地阿拉伯帶頭下,支持哈迪的埃及、摩納哥、約旦、蘇丹、科威特等10個阿拉伯國家於3月26日開始對向亞丁進逼的「青年運動」分子發動空襲。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官員表示,發動空襲主要為保衛哈迪總統的「正當政府」,將對葉門境內的「青年運動」分子發動長達2個月的空襲行動,以逼迫他們投降,並不排除派遣地面部隊進入葉門境內作戰。
埃及政府也派遣4艘軍艦前往葉門外海提供沙國軍事行動支援,美國也重申支持沙烏地阿拉伯及中東盟友對葉門叛軍採取的軍事行動。
衝突源自中東大國角力
葉門衝突的背後,其實與中東教派矛盾有著相當的關係。1979年伊朗宗教爆發革命,伊斯蘭宗教人士推翻親西方的巴勒維王室,成為中東首個什葉派國家。自此之後,伊朗開始向周邊地區輸出宗教革命,成為中東地區爆發教派衝突的因素之一。繼伊朗之後,敘利亞與伊拉克也成為什葉派掌權的國家,但是這兩個國家在近年來卻是教派衝突不斷,成為中東地區治理失敗的「失敗國家」。
南北葉門雖於1990年統一,但是長年教派衝突使得國內局勢難以平靜。葉門什葉派勢力範圍為合併之前的北葉門,什葉派的「青年運動」背後獲得伊朗支持。在「青年運動」分子占領首都沙那之後,便開始有源源不絕的武器從伊朗運往葉門。
另一方面,遜尼派所支持的哈迪在2月擺脫軟禁,將首都遷往亞丁之後,中東遜尼派國家則將使館遷往亞丁表示力挺。
伊拉克、敘利亞與黎巴嫩境內什葉派長期受到歧視,因而向伊朗尋求支援,讓沙烏地阿拉伯周邊的什葉派勢力劇增。由於葉門位處沙烏地阿拉伯南端,因此沙國無法坐視南方再出現一個親伊朗的什葉派國家;另一方面,儘管美國經常以無人機攻擊葉門恐怖分子,但由於美國與伊朗正進行核會談,預料不會對葉門採取進一步軍事行動,所以在美國默許下,沙國主動領導其他中東國家對葉門「青年運動」分子發動攻擊。
葉門衝突衝擊石油輸出
葉門日產石油約13.3萬桶,2001年最高峰時期也只有日產44萬桶,排名全球第39大產油國,雖然產油量不高,但是由於葉門扼守航運要道曼德海峽,這個海峽最窄處僅18海里,每日約400萬桶原油經過曼德海峽,占全球石油運輸量第4名,因此葉門動亂嚴重衝擊航運與石油運輸。
3月28日在埃及度假勝地沙姆沙伊赫舉行的阿拉伯高峰會上,哈迪也出席峰會,與會的阿拉伯國家紛紛表達對哈迪的支持。因為阿拉伯國家深知,一旦葉門由什葉派掌權,不只伊朗在中東勢力將會擴大,更會嚴重威脅中東石油輸出。
結語
簡單來說,葉門戰爭可說是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兩個大國的角力,兩國都不願看到對方力量在波斯灣地區擴張。除此之外,葉門長年的教派衝突也讓當地成為恐怖主義孳生的溫床,美國基於安全因素已於2013年將當地外交人員撤離,2015年1月襲擊法國《查理周刊》雜誌社的槍手就曾在葉門接受訓練。
有鑑於此,西方國家雖然不願出兵葉門,但是仍在幕後提供阿拉伯聯軍情報與後勤協助,希望能藉此澆熄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燄,由此可知這場葉門衝突也可視為中東地區新的代理人戰爭,戰火短期之內恐怕無法平息。
留言
張貼留言